Ride:重整旗鼓再策騎

撰文:袁智聰
出版:更新:

兩年前正式投入復合活動、開始舉行巡演的英國牛津shoegaze老大哥樂隊Ride,他們睽違足足21年的全新專輯《Weather Diaries》就在今天面世。

2015年11月底,Ride來香港為《Clockenflap》音樂節演出,當時我便曾向主將之一Mark Gardener問到他們復合後可有創作新歌,而他的回答是目前仍未有寫新歌的計劃,那會是樂隊到下一個階段才去做的事。結果在相隔19個月之後,我們已可以聽到Ride的回歸專輯,那足以是叫樂迷引頸以待而來吧。

仍記得那個星期五晚上,我們看著Ride的演出,即使他們只是如數家珍地表演樂隊的舊作,但單是看到Mark Gardener和Andy Bell兩位靈魂人物再次在舞台上站在一起演出、聽到他們的二重唱,再加上久違的低音結他手Steve Queralt與鼓手Loz Colbert,已有著難以言喻的感動。

 

Ride在《Clockenflap 2015》星期五晚於Harbourflap Stage的演出。(攝影:袁智聰)
昔日英倫獨立音樂界男神Mark Gardener算是香港的「常客」。(攝影:袁智聰)
曾組成Hurricane #1及加入過Oasis和Beady Eye的Andy Bell。(攝影:袁智聰)

大家需知道,Mark Gardener和Andy Bell在1996年間反目決裂、導致Ride解散收場,然後都不知道Ride有沒有重組的一天。

有趣是,Mark Gardener在2003年已曾帶同個人樂隊來港參與在維園舉行的《Rockit Hong Kong Music Festival》演出,繼而又在2012年的《Clockenflap》作一支公的acoustic表演,兩次也有重玩Ride的曲目;而Andy Bell亦曾以Oasis低音結他手的身分來過香港表演。但Ride真正登陸香港,《Clockenflap 2015》那年才是第一次,猶如履行了我們這輩樂迷的一個心願。

我算是第一代英倫shoegaze樂迷。上世紀90年代初葉,我看著來自獨立廠牌Creation旗下的Ride崛起,成為英國媒體的獨立音樂寵兒兼火紅名字,也看著shoegaze樂潮在英國獨立音樂圈爆發。

 

1990、91年間,Ride是相當炙手可熱的年輕英國獨立樂隊。

而且當年Ride的每一批作品都見證著樂隊的一個階段。從起初的三部曲EP到1990年秋天面世首張專輯《Nowhere》是最正宗的shoegaze / noise-pop,到1992年的第二張專輯《Going Blank Again》乃處處表現出他們要走出shoegaze的框架而邁向成熟渾圓,1994年的第三張專輯《Carnival of Light》記載了他們投向復古的迷幻搖滾風,再到1996年的《Tarantula》就彷彿是他們為唱片合約而作出的草草收場平庸之作。

Ride暌違21年的全新專輯《Weather Diaries》。

闊別21年,Ride在《Weather Diaries》裡並不獨只要復刻他們昔日的聲音,而是想加點新意思,即使仍舊交由老朋友Alan Moulder負責混音,然而卻叫人意外地找來來自倫敦電音舞曲界的Erol Alkan擔綱唱片監製。

於是《Weather Diaries》內的作品都呈現了點點電音元素,但卻處理得無傷大雅,至少Ride沒有變成甚麼電音搖滾樂隊來。懾人心魄如〈Leave Them All Behind〉的〈Lannoy Point〉那電幻肌理便恰到好處,新單曲〈All I Want〉貫穿著跳脫的人聲取樣,〈Rocket Silver Symphony〉由electro-pop節拍主導,短短的〈Integration Tape〉是首ambient樂章。

〈Charm Assault〉是Ride式快板歌曲但多了一點新迷幻氣息,〈Home Is a Feeling〉是今天的dream-pop曲目,〈White Sands〉是他們從未如此的縈繞心頭的唯美之作。仍shoegaze嗎?也許主題曲來到尾段奏出了shoegaze的氛圍與鋪陳。而只要聽到Mark Gardener和Andy Bell的雙主唱,那份親切感都被喚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