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谷.專訪】從許冠傑助手到入行拍片 Hyperlapse紀錄香港情

撰文:徐尉晉
出版:更新:

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HKIPP)成員,張德俊(Patrick)是一位專業縮時攝影創作人,作品曾被眾多國際媒體轉載,獲得國際獎項,但原來在接觸攝影之前,他曾經是個「只有生存沒有生活」,「工作只為了交租」的人。
中學畢業後,曾當過Pizza速遞員、機場保安、電器店Sales等職業,沒有一份自己真正喜歡。2004年,一次機緣下成為了「歌神」許冠傑的助手,每天開車載出載入,近身幫忙打點巨星的工作,最近「歌神」與「校長」譚詠麟舉辦的《Sam & Tam》演唱會,Patrick亦在舞台下著力幫忙。
許冠傑的兒子許懷谷(Scott)曾於荷里活從事拍片工作,到2012年回港發展,隨着拍攝工作增加,Scott邀請Patrick在製作公司幫忙。當時已屆36歲的Patrick,深知「歌神」並非博殺的藝人,許多時表演都是玩性質,助手工作並不可以長久,也想作出改變,便欣然答應。
Patrick因工作需要,不時要上網找影片作參考,無意中在看到外國以縮時攝影(Timelapse)和高動態縮時攝影(Hyperlapse)拍攝風景的影片,深深被其吸引,他一邊參考外國的作品,一邊嘗試自己拍攝,「一發不可收拾」。
攝影、撰文:徐尉晉,影片:PatrickCheung PowerUpTimelapse

01會員尊享:香港 · 攝谷 2018門票優惠!

Patrick是香港第一批Hyperlapse創作人。(徐尉晉攝)

Hyperlapse原理就如Google Maps

縮時攝影(Time-laspe)比較多人聽過,但高動態縮時攝影(Hyperlapse)是甚麼呢?Patrick解釋,「當你拆開Hyperlapse來看,Hyper這個字,就是代表亢奮的意思,如何令到一個人感到亢奮?就靠距離和速度,好像坐過山車一樣。」

一般的縮時攝影,大多只會把相機放在三腳架或有限活動的器材(如路軌)上,而Hyperlapse「一定要用人行的方法,一步一張相,不斷重複去做,做幾百張相,將幾百張相濃縮成一條影片,這種速度才有hyper的感覺。」Patrick指,拍攝距離愈長,做出來的影片就愈有震憾性。

他指,這個技術大概在2012年、2013年間開始在外國興起,「其實都是Google Maps而已,它是一種Hyperlapse,用一架車,一個鏡頭,不斷行,不斷影相。當時一般人也可以用它製作自己的Hyperlapse影片,例如在彌敦道頭,去到彌敦道尾。」

在真實環境創造不真實

Patrick說,自己一研究這技術便不能自拔,他一直思考畫面吸引之處,後來才發現箇中原因:「Hyperlapse是在真實環境中拍攝,製造出來的東西卻是很不真實的;但它不是造假,不是CG(電腦特效),是真真實實拍出來的。」

他指,timelapse和hyperlapse都不屬於快鏡,而是在正常的頻率中,減去一些畫面,每隔幾秒拍攝一張相片。「將不正常頻率下拍攝的畫面湊合起來,形成類似快鏡的效果。但快鏡只是加速了原有的影像;如果中間減去一些畫面,拍足3小時,只給你看10秒,你就會覺得很特別。」

「其實timelapse不是一個新的潮流,過往我們在電影、廣告、電視常常會看到,用來交代時間流逝的關係,一般只會是影片裡的某個insert shot(插入鏡頭)。」但Patrick希望,用這個技術拍攝整條影片。
 

可能是香港最早Hyperlapse創作者

Patrick自2013年起發表第一部作品《Hong Kong Hyperlapse 2013》,內容以介紹香港的景物為主,有中環、大佛等。那時候這技術在外國才剛剛起步,據他所知,當時尚有未有其他香港人熱衷拍攝hyperlapse,他是香港第一批、甚至有可能是第一位的Hyperlapse創作者。

雖然,他說那條影片的構思「未咁實淨」,但影片在香港和外國也帶來了少量迴響,不少人覺得「很有型」,開始有人留意他的作品。他之後曾為歌手林奕匡,以及香港Hip Hop組合「廿四味」成員Brandon Ho,用Hyperlapse的方式拍攝MV,也獲得不少人留意。

得到關注是快樂的,但Patrick認為,他只是在做自己喜愛的事,「並沒想那麼多,也沒想過有人認同,」因此得到正面的回應,也沒有太大反應。但這或許無形地給了他一份鼓勵,令他更投入拍攝本土的故事。

「自從2013年開始,我希望自己每一年拍攝一個自己喜歡的project,是關於香港的,因為我是香港人。」Patrick說,這想法在2013年沒有那麼強,到他慢慢發覺,原來自己拍的東西可以引起人注意,便想以更「實淨」的概念,去拍香港的故事。

《Homeland》就是港人的生活

「大多數外國人認識香港的景觀,都是一些有代表性的景點,可能是維多尼亞港和中環。那時我就想拍一些很本地、很本土的,關於我們生活上的東西出來。」Patrick說。

他用一年的時間構思和拍攝《Homeland》這個作品。「外國人常常聽到香港高樓大廈、石屎森林好厲害,晚上燈火亮起時很美觀。是,那是很美,但其實也反映了我們的生活問題;在獅子山下,密密麻麻的樓宇之中,香港人就生活在裏面。」

Homeland除了拍攝維港,更有一些旅遊書中看不到的畫面,獅子山下的萬家燈火、街市、廟宇、屋邨,甚至屋邨單位內一家人晚飯的情況,「我想俾人知道,我們生活不是很豪華,我們都是很普通地,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這是我想表達的主旨。」

作品在2017年推出後,為他贏得多個國際獎項,包括Largo Film Award最佳實驗短片、LA Shorts Awards最佳MV獎、阿姆斯特丹ARFF最佳導演獎、荷理活國際獨立紀錄片最佳縮時影片獎等。

想跟Patrick影Hyperlapse?即以優惠價購買今年「攝谷」門票

一步一格的「朝聖者」

「Hyperlapse需要用一件景物作為參考點,鏡頭對準它後;每走一步,拍一張;走一步,再拍一張。不斷重複這樣去做。」拍攝過程,一步一步的,令人聯想到在聖地朝聖的信徒。

每次拍攝前,Patrick將路線需要步行一次,以雙腳計算拍攝的距離,將距離除以需要拍攝的數量,預算影片出來的效果及其速度感。由於每次拍攝路線的距離不盡相同,拍攝時他踏出每步的步幅也不一樣,「有時是一步,有時是兩步,有時是三步。」

加上,中途不可以間斷,不可以改天再拍,否則影片便難以連貫起來。他提到,在旺角街市拍了3小時,每遇到推車的工人經過,他便惟有在原位放置一元硬幣作記號,待人經過後再拍攝。

其中最難忘的一次,是在中環由置地廣場拍到舊立法會,由於距離較遠,地勢複雜,能作參考點的景物不多,更要途經馬路,那次他共花了4.5小時拍攝,Patrick笑言,「拍之前不敢飲水,因為不可中途停下去洗手間。」hyperlapse需要的精神和體力很多,「開心,雖然好辛苦。」

Patrick用這樣的方法,像苦行僧那樣,每星期拍攝兩三個地點,共花了一年時間完成作品。其中,光是後期製作就用了三個月時間,不是所有攝影人也有這樣的耐性和毅力。

而影片中到底有幾多張照片?Patrick回答:「等我計一計先。」然後打開手機中計算機,口裏唸唸有詞,一會才笑道:「3分鐘的影片,大概用4000張相左右濃縮而成。當然拍出來不只這個數,大概共5000、6000張相吧。」

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HKIPP)舉辦的年度大型攝影活動「攝谷」,將於10月20至21日在香港科學園舉行,Patrick Cheung將進行Hyperlapse的示範,活動更設有產品博覽、展覽及講座,讓公眾進一步認識專業攝影師的工作。「01會員」尊享門票優惠,限量500位,數量有限,欲購從速。

創作門檻不高

其實,創作Hyperlapse的門檻並不高,Patrick說,器材只需「一支腳架,一部相機」;無論是單反、無反,以至不太「傻瓜」的輕便數碼相機皆可拍攝,「門檻不是很高,不過你要願意付出時間和體力。」

他提到,較高像素的相機會比較有優勢,因為事後能作後製的空間更大,畫面變化更多,也能輸出較為清晰的影片。而腳架,「只要可以去到眼平的高度,令你拍起來舒適就可以。」Patrick表示,他會視乎環境,選擇單腳架或三腳架。

如在晚上拍攝,需要長時間曝光,會使用三腳架;白晝的話,他會用單腳,或者用三腳架時收起其中兩支腳,不怕阻礙或絆倒途人。他坦言,Hyperlapse其實也只有一種方法去拍,分別只在角度和方向。

他提及,近年timelapse軟件的進步,令人們更容易拍到美觀的影片。「現在玩的都是概念,如何穿牆越壁、如何將不同的景物連接、角度怎樣變化等。」他也期待自己或有人會創出更瘋狂的手法。

(徐尉晉攝)

在外母家拍一頓晚飯

《Homeland》有一幕,鏡頭穿越彩虹邨,在一戶屋邨尋常百姓家中,看到一家人正在晚飯。原來那是Patrick外母的家。Patrick笑說,自己把相機放在窗邊,面向大廳拍攝,外母也不知道發生甚麼事,但由得他架好相機,鏡頭紀錄了一家人一餐晚飯的時間。

到影片後來在大型家品連鎖店播放,外母才罵他:「撞鬼你呀?我間屋咁核突都影!」,但Patrick認為,那並不是核突,反而很本地。Patrick太太從旁補充:「只有老人家的屋企,才會是這樣的。」Patrick又說:「這些畫面非常真實地反映我們的生活。」

《Homeland》片末,寫有「本土人影本土事」。Patrick說,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與國際水平拉近,讓外國人知道香港有許多不同的一面,香港人亦可拍攝到有質素的作品,「『本土人拍本土事』就是,告訴別人這條影片是香港人拍的,你不需知道我是誰,只要知道這是香港人拍的就可以了。」

真正喜歡的東西

曾經認為在香港「只有生存、沒有生活」、「工作只為了交租食飯」的他,原本追求凡事都為將來計劃,從前自己想過「30歲要有樓有車」,但到頭來幻想的統統沒有實現。現在的他,變得隨遇而安,更加「佛系」,不去強求,反而開展了事業的另一頁:「想都沒想有過,自己30歲人才去拿相機,可以變成職業。」

電視台播放的李純恩旅遊節目,機場地鐵和大型基建的廣告影片,許多演唱會搭台餐廳裝修等建設timelapse短片,原來Patrick都有份參與拍攝。「不可說是搵到好多錢,但起碼算是維持到生活;沒工作時可以去教攝影班,這兩年學timelapse的人也愈來愈多。」他笑說:「當然現在也買不到樓。」

談到對年輕人的忠告,Patrick說,首先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你可以捱更抵夜,不眠不休去做的事,那就是你最喜歡的。我只可說,年輕人要不斷去嘗試不同的事物,試到一件你好辛苦也會去做的,但做完自己會好喜歡的;那你將它做到最好,那就夠了。」

對Patrick來說,Timelapse和Hyperlapse就是他的最愛,「將佢做到最好的話,其他東西(機遇)自然會慢慢到來。」他又說,「不要為了搵錢而去做,因為這樣不會長久,也不是你最喜歡的。」Patrick又寄語,年輕人要欣賞別人的東西和多分享,才會有進步。吸收別人好的東西,將它轉化成自己的作品。

想睇Patrick現場示範?點擊購買「香港。攝谷」限量特價門票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