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家.上】四分一世紀關注同一命題 張乾琦三個家三種心情

撰文:周穎瑤
出版:更新:

訪問前半小時,記者收到消息指,張乾琦老師前一天坐了十多個小時的飛機,緊隨接受了數個訪問,晚上沒睡好,累到不行。
緊張的記者們到達現埸,把訪問現場器材設置好,靜候張老師的到來。迎來的是一個驚訝的表情,似是冷不防有記者正嚴陣以待;公關也就把準備好的問題遞到張老師手上,讀完,他疲累地坐下。張老師說,他剛從奧地利的家過來香港,這又是一趟離家出走工作,抵着時差的煎熬,與人分享自己創作的旅程。
影片拍攝:葉家豪,剪接:鍾寶宏,攝影(訪問部分):蘇煒然,撰文:周穎瑤
攝影:© Chien-Chi Chang / Magnum Photos(由馬格蘭攝影通訊社提供)

這次再來香港,是為了出席Magnum Photos 及 FUJIFILM 合作的世界巡迴展「HOME」的香港站開幕。張乾琦是16位參展攝影師之一,為展覽再走了一次紐約曼克頓唐人街,拍攝了10天後去蕪存菁,成為今次參展的作品。

紐約唐人街 忘不了的發跡地 

說起張老師的「唐人街」系列,自是他職業生涯不能或缺的一部分。當年在《時代雜誌》發表的唐人街偷渡華工的圖片故事,他將自己置身華工的中間,記錄了他在紐約儉僕、苦悶的生活引來大家對移民的關注,為他贏得1999年世界新聞攝影賽(荷賽)日常生活故事組別冠軍,以及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攝影獎(W. Eugene Smith Award),一舉成名。然而,他與紐約唐人街的淵源,並未就此終結。

「我第一張唐人街的照片是1992年拍的,然後我最後一次拍唐人街大概一個月前;在這26年來其實一直有、一直有在拍啦。」張老師一直關注的民工,大多都是到美國賺錢後,寄回鄉下蓋房子、給家人買電器。直到民工們都得到合法身分,可以接家人團聚,甚至繼續繁衍,張老師還在關注着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的移民故事。

那是家 全因牽絆已成

在旅美的生涯中,張老師也曾是曼克頓唐人街的居民,那些華工不只是被他拍攝的對象那麼簡單。「唐人街裏頭,我大概是從早期,特別是1996、98、99的時候拍得特別多,那時候認識的一些拍攝的(對象)、從福州過去的(民工),到後來有聯絡的前後有20個家庭。他們絕大部分是隨時電話拿起來可以打的--我知道怎樣聯絡他們,當然他們也知道怎樣聯絡我。」2002年,張老師甚至到福州,逐家逐戶採訪了民工的老家,因緣持續延伸。即便到了2017年,這次聯展有兩張登堂入室拍攝的相片,拍攝的人都是張老師的舊相識。「對,都認識,而且這兩個人(相片中的中年女子)的婚禮我都有去過。」

張乾琦在這次「HOME」聯展,交出了他2017年在唐人街拍攝的作品。(蘇煒然攝)
在展覽的相片中,不乏登堂入室拍攝的近距離畫面,張乾琦不諱言他都認識相中家庭。(© Chien-Chi Chang / Magnum Photos)

作為觀眾或是愛好攝影的後輩,不少人都很想知道,為什麼攝影師可以拍攝同一個題材那麼久--超過四分一世紀的關注,可能是加添了不少私人感情在,即使現在常駐奧地利,祖家在台灣,工作關係要四處飛,他一有機會到紐約,甚至不是為工作,就會回曼克頓唐人街。「很多時候就是大家幾個月--或是更長(時間)--沒有見面,中間就只是微信聯絡。我回到紐約,大家就找個機會碰個面、吃個東西,不一定拍照--其實拍照相對是(次數)少。」一年回去兩三次,暗藏了非一般的歸屬感。張老師碎碎唸道:「嗯,那裏的東西也特別好吃。」

台灣 美國 奧地利 三個家三種心情

那卻終究不是唯一的家。張老師坦言,在籌備聯展的過程有考慮過台灣、奧地利,還有唐人街。「我想有一部分我相對的不是很清楚說,我拍我自己的孩子(成果會好不好),因為我的孩子很小......我當然會常常拍他們啦,但當是要拍攝一個project 的時候,我不是很確定,會怎麼(拍才好)。」

雖然出身台灣,張老師的鏡頭近年相對沒有多聚焦在家鄉。他本是台中烏日的農村小孩,在出走美國多年以後的2003年,曾經受《時代雜誌》委託拍攝了 “Going Home” 的專題,對象就是台中烏日,他真正的老家,但他說面對家鄉的變幻,感覺並不好。「因為我對(烏日區)以前的印象,就是一片綠油油的,我們有七八戶都是姓張的,都是親戚,放眼過處都是農地;現在都是房子了,高高低低的,都不一樣了......」聲線像是因為婉惜,變更低沉了。「唯一,沒有變的就是那時候一棵大榕樹,其他都變了。」其後他的家人搬到台中市,他也再沒有回烏日。之後他開展了另一個與台灣相關的企劃,也就是拍攝越南少女與台灣男子的結婚過程、畫面中藏不住批判之情的《囍》。

其實「家」是張老師長久在探索的命題。如果說,是次Magnum 的展覽以「家」為主題是基於這個字義的寬度能引發多方向的探索,相信張老師早已是這方面的專家。在他的作品看來,「情」可說是「家」這概念較重要的部分,「你的情、你的心,也就是說你的愛。這個「愛」可以狹義也可以是廣義的:你對孩子的愛、對父母的愛,甚至對朋友(的愛)。」而在唐人街裏,張老師感受到可以隨意遊走的自在,他很明瞭那裏的朋友,都有當他是家人般看待。雖然沒有覺得特別容易拍攝,也不會說沒有聯展邀請就不拍下去,一切都是因緣際會,趁這次展覽的契機回「家」去。

按此觀看訪問下集:【攝影.家.下】張乾琦的創作路 不需拘泥方法 只管忠於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