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非生育潮致中小學學位競爭激烈 教育局:5至6年後緩和

撰文:賴雯心
出版:更新:

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楊何蓓茵今日(5日)與中西區區議員會面時,提及6至10年前的內地到港生育潮令近年有更多單雙非學童入讀本港小學。她表示,2018/19年度滿六歲的學童有6,5700人,為歷年最高。但她相信,18/19學年已是高峰期末,收生人數多的現象將在持續5至6年後將恢復正常。

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楊何蓓茵(間條衣)與中西區區議員會面時,指雙非生育潮致中小學學位競爭激烈。圖左為中西區區議會副主席陳學鋒。(賴雯心攝)

來年雙非小學生數字減少 中學生增多

自12/13年度港府截停內地孕婦到港產子,至今已有六年,當年出生的單雙非小童已是適齡學童,大部份已在今個學年或下個學年加入學位競爭。楊何蓓茵指,估計19/20學年將有5,7300位適齡學童入讀小學,20/21學年數字將提升。但由於13年始政府已截停雙非孕婦到港產子,小學學童數字相信會在5至6年後逐漸回落。就中西區而言,今年9月將有3,500名滿6歲學童,但下年將回落至約2,000人;另一邊廂,下年亦將有不少內地人入讀本港中學。

她認為,由於私隱理由,教育局無法追蹤當年來港產子的雙非孕婦及其子女去向,若中西區不夠學位,將緣用以往做法,向其他區份如南區「借位」。

教育局官員表示,雙非生育潮致中小學學位競爭激烈,要待5至6年後才緩和。(資料圖片)

歷史科教科書無政治考量 國歌法教育方式校本決定

楊何蓓茵在回應有關歷史科內容會否涉及國民教育時指,教育局無意將政治放入教科書。現時教育局不公開審核小組成員名單,全因考慮成員所受壓力及減低貪污誘因。

被問及教育局會否明文規定國歌法教學內容時,她回應指,教育局並不會為教師的教學內容設下框架,校本對教學內容有決定權,無意透過教育隱藏歷史。

學生內地交流團偏重歷史文化 

教育局來年將增加撥款,舉辦更多與內地相關的交流計劃,其中包括獲資助15萬元的交流團,更以「一帶一路」為題。中西區區議員吳兆康質疑類似交流團有政治考量,交流團路線只包含國家已發展一面。

楊何蓓茵回應指,15萬是聽從學生意見後增加的資助金額,又指內地交流團路線偏重文化歷史,如林則徐虎門銷煙,故並無偏頗之嫌。她又指,教育局無規定交流團教學內容和無聘請外判導遊,實際內容全憑教師決定,大眾不必擔心無法訓練學生批判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