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滿海:現今增加土地供應比過往更難 人口老化造成公屋寬敞戶

撰文:莊恭南
出版:更新:

被稱為「居屋之父」的前屋宇署署長、房屋協會主席鄔滿海即將卸任。鄔滿海出席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時表示,多年來房屋問題癥結在於土地供應,特別是現時不如以往,清拆木屋區即可增加土地供應,而市民也不會反對。他又指,過往居屋政策,是希望綠表人士騰出公屋,但隨著人口老化及家庭細小化,儘管公屋單位數量增加,但居住公屋人口有下降趨勢,造成公屋寬敞戶;申請居住的綠表人士比例也有所下降。

鄔滿海表示,解決房屋問題,在不同年代有不同困難。(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鄔滿海表示,卸任後或會花時間在練習書法及做運動,包括草地滾球。他說,作為專業是測量師,樂意在退休後與行家和業界持份者交換下意見。

鄔滿海認同多年來,許多房屋問題沒解決,籠屋消失,但又出現劏房,惡劣居住環境只是轉換形式。

他指,以前房委會集中精力用清拆木屋區,換取土地供應,當時居民基於安全和環境考慮,也支持清拆,惟現今的板間房、分租房等,不可能像當年木屋區般清拆處理。

他解釋,房協在資金上沒有大問題,但問題是沒有土地。他希望社會盡快透過土地大辯論得到共識,然後增加土地供應。

當年鄔滿海有份制定居屋政策,他表示當時主要對象是負擔得起的綠表公屋人士,但後來覺得也應給予居住私人樓但經濟環境難以置業的人士置業機會,於是推出白表。他指,居屋推出初期,看到計劃受歡迎,初期綠表比例較大,但現時已有所改變。

他指,綠表原本旨在能騰空公屋,惟社會轉變,現時需要面對人口老化及家庭細小化,不少公屋是寬敞戶,年輕人搬走,只剩下老人居住。鄔滿海指,今時今日公屋單位較過往增加,但居住人口反而下降,因每個家庭的居住人數減少,從平均每個家庭3.4人,跌倒2.8人,趨勢還在向下。他指,房協無法因為家庭組合變化,而迅速改變,因此造成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