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九子案‧故事】陳健民、朱耀明促成東區醫院誕生 結緣36年

撰文:沙半山
出版:更新:

佔中九子案中,有份發起「和平佔領運動」的陳健民和朱耀明,與其他7名被告同被裁定防擾罪罪成,今月24日判刑。然而兩人的結緣,遠早於2014年的兩傘運動。
1980年代,還是中大三年級生的陳健民,因要構思畢業論文,主動找上當時已紮根柴灣的牧師朱耀明,請教社區問題。而陳正是從對方口中得知,因當區沒有醫院,柴灣居民每次有病痛,都須循長期塞車的英皇道,遠赴中西區的醫院求診,以致不少重症病患送院前已告不治。
當年還是名年輕學生的陳健民,收集數據,證實東區居民因交通不便,延誤診治致死情況嚴重。有關結論引起社會關注,最終發展成社會運動,促成政府就範,興建東區醫院。

佔中案朱耀明(中)與陳健民(左)一同被判罪成,惟二人的緣分,早在36年前已結下。(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陳健民去年於中大逸夫書院一場題為「以知識介入社會」的分享會上曾回憶說,1980年代,他與另外兩名同是基督徒的同學,在大學三年級暑假時,就畢業論文課題詢問了兩位牧者意見。對方當時告知他們,懷疑東區有許多送院前不治個案,與區內沒有醫院,及救護車因交通堵塞延誤有關,所以東區傷病者的死亡率特別高。他們於是決定以這個題目,作為他們的畢業習作。而這兩名柴灣浸信會的牧師中,其中一人就是朱耀明。這是陳健民、朱耀明結緣的開始。

其後的故事,不少人都曾聽聞過。陳健民與兩名同學聽到朱牧這樣說後,四出奔走,透過各種途徑收集柴灣工廠區的工傷數字、入院前死亡數字(death before arrival)、救護車到達現場及醫院的時間紀錄等。結果顯示,東區居民入院前死亡數字,的確較其他地區為高,而救護車抵達現場及送抵醫院的時間,亦均不符合政府標準。

這一結論當年獲得傳媒廣泛報道,社區人士因此找到有力理據,向港府爭取在東區興建新醫院。據報,當時一名醫務衛生署官員被媒體追訪時,一手撥開記者的咪牌,冷然擲下一句「每個市民都想一出家門就有醫院,但哪可能呢?」

當時的陳健民雖年紀輕輕,但追求公義的心志早已生根,心裏的堅持未有被官員的冷漠澆滅,他不久後與社會服務機構聯手,向政府爭取興建東區醫院,包括組織請願、召開居民大會等,爭取民意支持及關注,令有關議題成形。

由於時值港府實施地區行政改革,區議會誕生,參選者紛把推動興建醫院納入政綱,而東區醫院,亦成為東區區議會會議首次會議的第一項議程,並於1993年落成,全名「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區內數十萬居民至今仍然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