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顧委會討論《鏗鏘集》721 特輯 有委員促檢視陳述是否平衡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港台節目《鏗鏘集》今年一集有關元朗7.21襲擊事件的節目,訪問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播出後引起後者不滿並去信港台投訴。港台顧問委員會於今年7月31日、上屆最後一次會議會上討論,當時委員會表示將嚴肅跟進。
顧委會近日上載當日的會議紀錄,披露更多討論過程。席間有委員提出,港台應認真跟進信中內容,並於調查後檢視港台對7.21事件整體陳述是否平衡。有委員更要求,港台跟進「不夠宏觀、偏頗、節目質素差劣」等指控。不過身兼台長的廣播處長梁家榮認為,鏗鏘集7.21事件節目水準足以作為新聞學教材,而追查真相期間,自然會有人感到被冒犯。
此外,另一份新公開的會議紀錄可見,時任顧委會主席陳建強曾於會上建議,港台日後可製作有關港區國安法、《國歌法》及公務員應效忠國家的節目,以協助市民了解《港區國安法》立法的原意及背景。

梁家榮回應指,《鏗鏘集》7.21事件節目水準足以作為新聞學教材。(資料圖片)

梁家榮:追查真相難免有人會感冒犯 7.21報道足以成為教材

7月中播出的《鏗鏘集:721誰主真相》,訪問何君堯期間問及他和事件的關係,引起何不滿,他認為節目編導有既定的錯誤立場,刻意針對其本人,於是去信投訴。於7月31日的會議中,廣播處長梁家榮回應指,感謝何君堯對港台節目的支持,但強調製作紀錄片探討真相「並非只求數值上的平衡」,認為在角度眾多的情況下,傳媒人更須謹慎處理如何取得真正的平衡,對此歡迎何君堯提供意見。

根據當日的會議紀錄,梁家榮在會上指,港台作為公共廣播機構,會考慮和參考任何人的看法;在節目製作角度而言,作為港台總編輯,他認為近期及一年前關於7.21事件的兩集《鏗鏘集》(《鏗鏘集:721 誰主真相》及《鏗鏘集:721 元朗黑夜》),無論從新聞學、紀錄片、拍攝角度、剪接、追查或素材選取等角度,製作水準足以作為新聞學的教材和典範。他表示,此類追查真相的節目有時難免會令某些人感到冒犯,因而引來一些激烈反應。

有顧委會成員表示,特別關注《鏗鏘集:721誰主真相》的兩個追訪鏡頭,認為以旁述形式已可表達採訪過程,又以教育工作者角度指出,如受訪者已表示無法即場回應,理應獲得尊重。該成員指,認同該集《鏗鏘集》拍攝細膩,有如實反映真相,但卻未有談及7.21的「另一位關鍵人物」,期望節目探討「事件的另一面」,展現「多元角度」。

港台機構傳訊及節目標準總監伍曼儀回應指,展示「反應鏡頭(reaction shots)」是傳理學及新聞學裏的一種追問技巧,目的是讓觀眾掌握追查真相的真實情況。時任副廣播處長(節目)陳敏娟亦指,當記者循一般途徑無法取得答案,有時會主動追訪受訪者,新聞學稱之為「登門造訪(door-stepping strategy)」,是新聞採訪的常用技巧。

席間,有一名成員提到投訴內容本身較具爭議性,因為社會一直熱烈討論7.21事件,事件從發生至今出現不同及改變的描述本身已值得探討。該委員建議,建議港台認真跟進信中的指控是否屬實,包括不夠宏觀、偏頗、節目質素差劣等,並在調查後檢視港台對7.21事件的整體陳述是否平衡。

何君堯不滿《鏗鏘集》節目內容,去信投訴。(資料圖片)

主席建議製作國安法、國歌法、公僕效忠國家內容

此外,顧委會同時上載「節目編輯方針、節目標準及質素工作小組」於6月10日的第一次會議紀錄。有成員關注到,通訊事務管理局曾就外間投訴,警告一集《頭條新聞》節目,認為港台應「拿揑在虛構情節的想像空間與內容準確性之間取得平衡」,她認為節目可以諷刺時弊,但不能捏造事實和損害到一國兩制,並應培養國民身份認同。梁家榮回應,收到通訊局裁決後已將被警告的環節停播,並於完季後暫停製作《頭條新聞》。

時任顧委會主席陳建強則提到,對於外界有意見認為港台應履行《香港電台約章》第4(a)段訂明的公共目的及使命,他認為是反映外界明白港台作為公共廣播機構有別於商營機構。他建議,港台製作有關《港區國安法》、《國歌法》及公務員應效忠國家的節目,以協助市民了解《港區國安法》立法的原意及背景,培養公民及國民身分認同,以減少社會矛盾。於7月31日的會議中,陳建強補充指相關建議只屬方向性,他並非有意參與港台的日常工作。

梁家榮回應指,《港區國安法》的條文尚未公布時,港台的電台及電視節目每天基本上都有半小時至一小時的討論,並邀請不同嘉賓探討《港區國安法》的精神。在條文公布後,港台隨即透過不同節目詳細討論條文的內容,務求增加市民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