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人提輸入外地培訓醫生議案極速通過 鄭松泰質疑引入內地醫護

撰文:周禮希
出版:更新:

立法會今日(18日)復會,是民主派宣布總辭後的首次大會,在只有建制派、沒有政府法案的情況下,會議到下午3時已經開始討論過去因拉布未能開展的無約束力議員議案。
自由黨主席張宇人提出《制訂輸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新機制議案》,要求政府盡快制訂新機制,輸入有經驗及有質素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以紓緩公營醫療系統醫生不足的情況。醫學界議員陳沛然指,香港兩大醫學院近年已增加一倍收生,而考試方式考核外來醫生是國際標準。
張宇人的議案最後在功能團體21票贊成,1票反對;地方選區16票贊成,1票反對下獲得通過。

陳沛然發言時應部分議員對醫生人手不足提出的言論。(盧翊銘攝)

陳沛然投反對票

陳沛然發言時回應部分議員對醫生人手不足提出的言論,他指香港人均醫生比例對比其他先進地區較低有原因,因為其他地方不少幅員廣大,不少人口稀疏的偏遠地區都需要一定醫生,例如瑞士一個二千人的小鎮亦需要一個醫生,反之香港人口密度高,兩至三個醫生已足夠照顧整個公共屋邨的需要。

他指,2018年香港有近45%人口住在公共屋邨,而以往屋邨醫生一直為公屋住戶提供醫療服務,但隨回歸後公共屋邨私有化,令不少醫生因為難捱貴租結業,無法提供基層醫療服務,故認為長者要花長時間到醫院看醫生,與人均醫生比例無關,認為是政策問題。

陳沛然之後承認公營醫療系統長期超負荷。他指,回歸初期因為金融風暴,曾有聲音要求兩大學醫學院削減學位,當時醫管局表明因為政府庫房收入減少,沒有足夠資源吸納醫科生,他正是當時畢業,親歷其境;而現時香港正因新冠肺炎疫情令經濟面對同樣壓力,就算設立了100億元的公營醫療撥款穩定基金,亦只是作短期之用。他指,兩大醫學院近年已增加一倍學位,但未來可能同樣面對當年不夠資源聘請醫生的問題。

他強調,現時要求外來醫生應試以換取執業資格並非香港獨有,「外國都係咁」,反映以醫生水平合符水平,獲國際接受,並非制度問題或保護主義。他指,香港在1996年前有引入英聯邦醫生,但香港已回歸,不可能不接受其他地方的醫生。他指,澳洲只承認5個國家的醫生,新加坡在103間大學醫科生中,只承認4間中國大學,而香港不可能這樣做。

+2

經民聯林健鋒表示,香港隨人口老化面對的困難愈來愈大,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本已飽和,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挑戰更大,認為香港需要更多醫生,現時遠遠不足以滿足香港的醫療需求。他指,培訓醫生需要時間,短時間難追上醫療需求,的確有需要輸入海外醫生。

工聯會麥美娟指,張宇人提出的議員議案時間適合,認為公營醫療系統的脆弱在新冠疫情之下輕易可見,要追上新加坡的人均比例,需要增加三千人。她指,有限度註冊的醫生數字雖有放寬,但遠追不上公營醫生的流失率,再不處理問題,難以保持醫療系統。

鄭松泰。(盧翊銘攝)

鄭松泰指「趁火打劫」 廖長江嘲離地

熱血公民鄭松泰指,在本港的政治環境和全球疫情下,輸入非本地培訓醫生,變相是引入更多內地醫護人員,形容議案是「趁火打劫」。建制派班長、商界廖長江揶揄鄭松泰,指他應該「由火星回到地球」,強調本港醫生嚴重不足,當局早前的研究顯示本港今年缺少500名醫生,10年後將倍升至過千,批評當局只是抱著「做得幾多得幾多」的心態,無盡力解決醫護荒,令人失望。

會議之後討論《紓緩道路交通擠塞》議案,民建聯陳恒鑌提出修正案。各建制派議員均有發言提到過往曾談及的交通問題,例如張宇人重申不應讓「白牌車」繼續經營,指取締後路面會少過萬部車;民建聯陳克勤則指,有議員將擠塞歸究於私家車問題,但新界區不少居民有駕駛需要,因公共交通安排不論港鐵、吐露港塞車仍未解決,建議興建沙田繞道處理。

熱血公民鄭松泰指,道路交通擠塞的問題環環相扣,整體上是城市規劃問題。他指,昔日沙田交通沒有太大問題,指「井字型」道路設計加上東鐵線,聲言這是時任沙田政務專員、前特首曾蔭權的政績,反之新界西長期的交通問題無法處理,批評港府「壓根兒」放棄了香港的城市規劃。

他質疑港府的規劃根本沒有執政意志,反問港府何時重拾意志,還是只會服務大灣區、大深圳的發展。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在晚上6時30分宣布會議暫停,明天9時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