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大改革|選委會「整容」 民主派票倉失火、國家隊全面進場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人大常委會今日(30日)通過決議案,正式拍板修改香港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本來僅負責產生行政長官的選舉委員會(選委會)功能大升格,不管組成方式,還是職能,都有大改動,大幅度「閹割」民主派在選委會內的影響力。
於去屆,民主派成功在1,200席選委之中,得到325席,佔整體逾四分一。惟在在新制度下,選委會內一些原本被視為民主派票倉的界別,如教育界、醫護界等,席位都大幅減少;區議會席位更直接「人間蒸發」。一些界別即使獲得保留,產生方式亦有變,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席位由「國家隊」提名產生。

民主派票倉大縮水 高等教育界消失

於2016年選委會界別分組選舉中,醫學界和衞生服務界各佔30席。但新制下二者被合併為「醫學及衞生服務界」,席位維持30個,即醫護界席位變相減半;社會福利界於去屆本屬第三界別,民主派於去屆60席全取,新制下社福界改為第二界別,只剩下30席。

至於民主派另一大票倉教育界,於去屆被分為「教育界」與「高等教育界」,各有30席。根據人大最新決定,「高等教育界」消失不見,相信會與30席的教育界合併,亦即變相減少30席。

專業界別過去被視為民主派的重要票倉,但醫護、社福、教育界都分別被削去一半席位,民主派變相未選先丟失90席。

在新制下,其實「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亦由60席減至30席。不過此界別過往都由建制派勝出,故對民主派沒有實質影響。

「非政治性」區議會撤出 建制派地區人士頂上

在去屆選委會第四界別中,「港九各區議會」佔57席、「新界各區議會」佔60席,合共117席。但由於現屆區議會由民主派主導,今次改制以「區議會非政治性組織」為由,將區議會選委席位直接取消。

原本區議會在第四界別內的席位,由港九分區委員會及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委員的代表(76席)、新界分區委員會及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委員的代表(80席)、內地港人團體的代表(27席)填補。

這些分區委員會、各區撲滅罪行和防火委員會,成員皆由所屬地區民政事務總署委任,當中絕大部分為建制派人士,亦有在2019年區議會選舉中落敗的建制派區議員。

2016年,民主派於IT界全取30席,勝出者包括民主黨單仲偕。(資料圖片)

會計、法律、IT界 由「國家隊」控制部分席位

另外,即使一些傳統上民主派佔多數的界別得以保留,其產生方式亦有變化。例如在上屆選委會選舉中,會計界選委的選民資格,與立法會會計界相同,只要是根據《專業會計師條例》註冊的會計師,便符合資格登記,選出全數30席。但在新制下,會計界界別分組的部分委員(15席),須在「國家財政部聘任的香港會計諮詢專家中提名產生」。換言之,由合資格選民選出的會計界選委只佔一半,其餘15席將由國家財政部委任的人提名產生。

法律界亦有類似情況,原本30席法律界選委,皆由法律界專業人士投票產生。然而,新制規定法律界其中9席選委,須在「中國法學會香港理事中提名產生」。換言之,只剩下21席是按原先的選舉方式產生。

科技界改團體票 對建制派更有利

資訊科技界的情況更為嚴峻。在去屆,該界別選委由在立法會對應界別的選民產生,絕大部分為個人票。在改制後,界別被更名為「科技創新界」,其中15席須「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香港院士中提名產生」,即只有一半是由選民選出。於2016年,民主派於IT界全取30席。

此外,根據人大最新決定,科技創新界並不包含在個人票的界別之中。這意味日後該界別的選民,很大機會將變為團體選民。按傳統智慧,愈多個人票的界別,尤其涉及專業人士,就對民主派愈有利。這個全新的「科技創新界」,由產生方式到選民組成,都與過往的IT界完全不同,下屆選舉隨時「變天」。

中醫界「偷雞」更困難

至於中醫界,過往一向是建制派的票倉。不過於去屆選委會選舉中,「民主300+」以及被視為較親民主派的「十三同仁」,合共取得5席。新制下,15席中醫界選委須「在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香港理事中提名產生」,民主派要在此界別中即使能「偷雞」,可望取得的議席也直接減少一半。

▼選舉委員會界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