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港大專家:疫情5月才有望消退 市民須學習居家隔離知識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第五波疫情未有緩和跡象。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薛達(Siddharth Sridhar)表示,現時香港疫情正面臨「最壞的情況」,病毒在社區蔓延,老人家的疫苗接種率仍然不足。
他指,感染人數預計到3月中/下旬才達高峰,並在5月開始消退,未來幾個月無可避免將會有大量輕症患者留家自我隔離,需讓大眾市民開始學習基本的居家隔離知識。

檢測嚴重滯後 個案數字被低估

薛達於社交網站指,現時每日新增數千宗確診個案數字,可能已被嚴重低估,因為接觸者追蹤困難、檢測積壓滯後情況嚴重、市民對快速抗原測試(RAT)缺乏認識,以及一些人沒有按要求接受檢測,「一定程度上,每日新增病例數反映的,是這可進行檢測的數目,而不是實際病例數。」他指這種現象並非香港獨有,世界各地在任何面臨突然大量病例的城市,都可能出現這個情況,期望往後的加強檢測計劃,可助社會清楚了解真實情況。

他提到,現時疫情顯然未到頂,港大一項建模研究顯示,感染人數到3月中/下旬才會達到高峰,屆時醫院將不勝負荷,醫護人員應接不暇,將面臨「應該先救誰」的艱難抉擇,大批長者將會染病死亡,這是香港前所未見的公共衞生危機。在世界各國疫苗未普及接種前,這是相當常見的現象,香港的長者疫苗接種率,遠遠未到可以防止醫院「淪陷」的地步。

▼2月20日 利東邨檢測站人龍等候檢測▼

+1

料疫情5月才逐漸消退

薛達認為,儘管新的隔離設施將會落成,但由於病例過多,意味大量無症狀/輕度患者有需要在家中度過大部分或整段隔離期。他引述港大醫學院一份指引,希望為讀者提供基礎的自我隔離知識。如果懷疑自己被感染或快速抗原測試呈陽性,應自行隔離避免外出,以免傳播病毒,並採集深喉唾液樣本作正式的核酸檢測,委託家人或朋友運送檢測樣本。

根據指引,所有同住的人在任何時候都須佩戴口罩,避免一同進食,自身不要為任何人準備食物,每次使用廁所後必須徹底消毒,用稀釋漂白水清潔家居;保持房門關閉及打開窗戶確保空氣流通;持續監察自身健康情況,如非必要勿隨意向急症室求診,但遇到緊急情況如發燒至超過38度、呼吸困難、心悸、血氧濃度低於90%,須立即求醫。薛達指:「如果有外籍家庭傭工,請接受她們此時是你家庭一員。如果她們染疫,請不要讓她們走到街上。」

薛達最後指出,在社交距離、大規模檢測、更有效的病例隔離、個人行為的改變以及暫時的群體免疫效應等因素之下,這一波疫情終會消退,「我預計香港政府會按照他們一再提出的目標,大力推動『清零』。隨著今波消退(可能在5月),的確(感染個案)往後有可能歸零。然而,就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樣,未來可能仍有新的浪潮。第五波經驗表明,我們需要增強社區和醫療保健系統的應變能力,以抵禦未來病例的激增。目前,我們必須攜手,盡我們所能平靜面對接下來的幾個月。」

薛達所引用、港大醫學院的居家隔離指引。(fb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