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明teen|民建聯及工聯會歡迎計劃 鄧家彪促作長期追蹤研究

撰文:林劍 冼茗慧
出版:更新: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今日(22日)簡介為期一年的「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的「共創明teen」計劃,指官、商、民會一起合作幫助居於劏房的2,000名初中生,為其提供財政支援,並配有一對一的「友師」,而「友師」則計劃由商界提名,條件是包括要21歲以上,較年輕而具人生經驗者優先,以更好的與學員溝通。他指出,計劃目的是為基層學生推供多元化的機會,推動學員開闊眼界,為自己定下目標。
多個政黨隨後回應計劃,其中民建聯表示支持工作計劃大方向,並願意提供協助物色「友師」人選;另有議員要求,政府對受助的學生作長期的追蹤研究,檢視在協助脫貧方面的成效。

+6

陳勇:可協助物色「友師」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勇表示,支持「共創明teen」計劃的大方向,但認為導師不必一定要以年輕人為主,只要適合的話,年紀較大的人士亦可勝任,尤其是任職大型機構的中層,人生閱歷也許會較年輕人更多。陳勇又表示,期望不止學校及服務團隊可以推薦學員參加計劃,同鄉會、地區團體、各級議員、社區幹事等人員亦可參與推薦,有助更全面地找到最有需要的目標對象。

本身是註冊社工的陳勇笑言,雖然個人有興趣成為「星級導師」,但擔心時間等方面未必能達到計劃的要求,然而會積極協助物色符合條件的「友師」人選,包括在國企、央企、上市公司、銀行、同鄉會、社區團體等等任職的人士。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世榮則提到「友師」的潛在問題,指是次計劃的核心在於找到「有心有力的導師」,而每個學員的需求不同,擔心政府難以覓得有質素的導師,以及後續的配對問題。

李世榮又指,解決跨代貧窮其中一個重點,是要思考如何增加家庭收入,由於初中生自理能力不穩定,許多家庭主婦都只能在家全職照顧他們,變相難以外出工作。他認為,假如制服團隊可於學員放學後提供托管服務及培訓,便能讓主婦有時間外出工作增加家庭收入,同時培訓學員技能。

工聯會:要有持續性和追蹤性 促長期追蹤研究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工聯會絕對歡迎政府為扶貧和減貧所作的每一個政策及服務,但認為「共創明teen」計劃名額2,000人、為期一年,覆蓋範圍實在非常有限,期望政府可將計劃擴大並恆常化,包括增加受惠名額、延長服務年期時期及擴大邀請導師範圍等等,並就計劃內的個案進行長期(如為期5至10年)的追蹤研究,以考察計劃對受助人日後的影響,包括家庭的階級流動情況及畢業後的就業前景等等,從而檢視計劃成效,並加以改進。

該黨立法會議員陳穎欣補充,此計劃雖是先導階段,但名額太少,亦擔心名額分配的情況(例如每區有否得到配額),應增加更多名額,亦應讓一些特別經濟困難戶、單親家庭學生優先申請。實際上,現時從事地區工作的團體,例如議員辦事處都有舉辦相關類近活動,政府可透過該此單位更了解基層需求,更針對幫助學生。

她又指,除了邀請商界,當局也能加大推廣,吸引不同界別人士參與計劃,更多元、學習面更廣,亦能加強社會的凝聚。此外追蹤個案成效,中期檢討成效都很重要。

楊永杰倡「五對五」配對避免錯配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則指,原則上也歡迎有關計劃,但認為以一對一配對方式,容易出現「錯配」問題,建議以小組形式配對,例如五學生配五導師為一組,增加雙方交流互動打破隔閡,而其中一位導師為隊長,導師間可互相扶持互補不足,即便日後有導師因個人原因退出計劃,亦可減低對學員的影響。

楊續指,導師每周至少接觸學員一次,不論以WhatsApp、微信、電話、出外活動等方式,多接觸多溝通才能讓學員敞開心扉,從而建立互信,期望參與的公司承諾提供人員協助後,容許導師在上班時間處理與學員相關的事務。另外,他指部份基層學生家庭環境較為複雜,又或遭遇校園暴力,亦有學生只喜歡「打機」學業成績較差,政府需要為導師提供培訓課程,包括基本輔導技巧、溝通技巧,以及為其提供情緒支援服務。

社協:需向「友師」提供支援 5,000元津貼需加碼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兒童權利關注會回應指,計劃無疑為處理本港跨代貧窮踏出重要一步,但有極大改善空間,包括受惠人數較少,預料名額會僧多粥少,需要建立合理機制區分參加優次;「友師」亦需要培訓及持續支援,背景也需要多元一點;5,000元的個人發展津貼亦略嫌太少,未能難以制訂較長期的發展計劃,應再加碼。會方又建議,政府長遠而言需全面檢視基礎教育,增加教育和經濟支援,並提升各項津貼,強化原生家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