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改革|麥美娟:履職審查防躺平 曾國衞:調高選舉開支上限

撰文:黎詠儀
出版:更新:

區議會改革方案引入履職審查機制,但日後區議員將分別經由直選、委任、當然議員及地區「三會」選舉產生,當局會否因應不同組合的特性制定不同履職準則,備受關注。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斬釘斬鐵地表明:「只有一套準則」,不會遷就某類議員,強調所有區議員必須協助政府準確掌握輿情脈摶:「不能懶政、惰政、選完躺平。」

另外,由於區議會直選選區將重組合併,由現時452個小選區變成44個較大選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表明,政府會相應調高選舉經費開支上限,詳情會在稍後提交立法會審議的區選修訂法例草案交代。

+4

新制度下的區議會將由直選、委任、當然議員、及經由地區分區委員會、滅罪委員會和防火委員會選舉產生,政府建議新引入的履職審查機制,會否因應不同組成部分的議員「度身訂造」準則,尤其是直選以外區議員,可能很大部分並非全職區議員。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接受《香港01》訪問時斬釘截鐵地表明,履職監察正是為了市民,所以全體區議員:「要遵守一套準則!」

不能因為你話自己有份工,所以你唔可以落區,任何人決定參選、接受委任或出任當然議員都很清楚,要接受(同一套審查準則)。不能容許出現懶政、惰政、選完躺平。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

至於開設地區辦事處是否其中一個履職表現的指標,她指開設地區辦事處是最基本的要求,又指立法會經完善選舉制度後,跨界別議員在地區開設聯合辦事處,地區上的立法會議員辦事處增加,相信區議會也可效法此安排,增加服務點服務市民。她重申,區議員其中一個最主要職責是協助政府掌握社會脈博,區議員必須要定期與市民接觸溝通,了解民情。

唔可以只係自己睇新聞,就話聽到市民意見。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

她強調,期待新一屆區議會能讓民意得到全面真實反映,包括市民的反對意見,她指:「做過地區工作都知道,要下沉到社區,唔會唔知社會脈搏。」

麥美娟不點名批有前區議員選擇性提供服務

20多年前獲委任為區議員,再經過直選洗禮進入立法會,麥美娟以過來人身份不點名提及部分於2019年透過直選產生的民主派直選區議員,公開表明不會為特定群組的選民服務:「難道這樣又能全面反映意見嗎?」她再三重申,香港需要的是盡責履職的區議員。

至於有非建制派人士憂慮,他們會因政見而較難取得足夠提名入閘參選,議會聲音變得單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回應指,新安排旨在確保由愛國愛港人士擔任區議員,不同背景、政見者,只要真心愛國愛港便可參選。

若有人自己無信心是真正愛國愛港,便不參選,我無話可說。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

至於本屆區議會有部分議員在政府要求宣誓效忠前辭職,他們若想再參選,又是否能符合愛國愛港的標準?曾國衞表示不評論個別人士能否參選,但重申必須落實愛國者治港的原則,只要真心愛國愛港,政府歡迎不同背景人士參選。

重申直選與良政善治無必然關係

他又主動反駁民主倒退或直選「歸零」的批評,強調:「大家唔好迷思於直選議席多少,直選與良政善治無必然關係。」他強調今次方案是要令區議會去政治化,透露政府曾考慮過不同方案、不同組合的比例,最終認為現方案是最佳方案。至於若新制度證實有效落實愛國者治港,屆時直選比例會否可以增加,他強調:「我沒有水晶球,不知道日後的變化,始終政府要實事求是、因時制宜。」

▼5月2日 政府公布善地區治理方案 ▼

+9

另一方面,政府上周公布的改革方案中,雖然提及把現行區議會直選的452個地區直選選區,按人口等特徵重組合併為44個選舉,但未有交代選舉開支上限的計算方法。有現任區議員指現行制度下的選區可能只照顧數千或萬多名選民,新方案下的區選選區規模可能接近立法會地方直選三分一,選民人數可能增至10萬,政府必須上調選舉開支限額,否則以現行上限,難以應付選舉。

曾國衞:會相應調高選舉開支上限

曾國衞表明,一定會相應上調選舉開支上限,但詳情要留待政府稍後提交立法會審議的區選修訂條例草案才能交代。

根據2019年修訂的《區議會條例》,當年的區選選舉開支限額為68,800元,政府對區議會選舉候選人的資助額,則為每票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