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良倡了解港人移民原因 設「重新贏得年輕人的心」KPI

撰文:李宇婷
出版:更新:

近年來香港出現移民潮,香港的人才不斷流失,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說,香港是一個開放的城市,一直以來人們進來、出去,歡迎世界各地的人士前來工作、創辦他們在香港的業務,而香港需要解決如何留住現有人才的問題,也應該嘗試了解人們離開的原因並採取措施,為此建議設「重新贏得年輕人的心」的績效指標(KPI)。

本港移民潮未止。(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在一個關於公共政策的講座,張炳良和公務員事務局前局長聶德權均有出席。有觀眾提問時說,香港的移民人數大幅增加,可能和年輕人的失望感有關,問到政府可以採取哪些行動致力於重建公眾的信任。張炳良說,香港是一個開放的城市,一直以來人們進來、出去,歡迎世界各地的人士前來工作、創辦他們在香港的業務,而香港需要解決如何留住現有人才的問題,也應該嘗試了解人們離開的原因並採取措施,為此建議,現在社會恢復秩序、從穩定走向繁榮,設「如何做到重新贏得年輕人的心」的KPI (After the unrest in the current era of Restoring order and moving from stability to prosperity, and the KPI is how to really win back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young people)。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150個KPI,當中有新指標,亦有去年訂立而繼續生效的延續指標,有觀眾認為KPI深受內地歡迎,但看來特區政府各政策局都在依照自己的情況進行工作KPI清單,而且政策制定時部門之間的協調性似乎愈來愈低,因為過度專注於實現自身KPI和效率,似乎正走向極端追求效率,一定程度上犧牲公眾參與。

張炳良認為在理想情況下,KPI應該成為每個政府部門的流程,首先要了解大眾需求,進行充份的研究,以設定一個目標,構思需要的資源和成本,亦必須決定優先順序。

聶德權︰過度強調KPI或影響整體利益

聶德權說,如果過度強調KPI,每個局、每個部門都把這個KPI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他們都非常關心自己是否達到自己部門或單位的KPI,為了追求達到這個目標,甚至不惜犧牲其他各方的利益,以致整個政策的整體利益,認為高層的政策協調非常重要。他又認為,每當政府推出政策時,要先了解誰負責該項政策,該人要協調與問責,意味着要承擔最終責任。他強調如果找不到一個負責的官員,很可能會變得混亂。

張炳良︰不要讓KPI成為一個神話

亦有觀眾認為現在效率很高,政府不惜一切代價試圖實現KPI,非常渴望向社會展示自己是一個高效率的政府,例子包括興建公營房屋等。張炳良說需求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需求可以來自需要,也可能來自貪婪,所以是一個平衡問題。就需求來看,今天的解決方案可能是以後的問題,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都必須計算。

張炳良解釋,社會無法為政府平衡,無法很好地掌握所有資訊,相對而言,政府對問題、統計數據等有更好的了解,就KPI而言,實際上取決於如何得出KPI。若在政府部門的角度,如果無法達到KPI,可能會在預算、處罰方面有嚴重後果,部門就會提出基本上可以實現的KPI。他說,個人的觀點是「不要讓KPI成為一個神話」,就好像一旦設定目標,KPI就會實現,強調事情沒那麼簡單,往往有很多障礙必須克服。

聶德權說,KPI的目的實際上是政府政策重點的反映,而且在過去官僚主義往往告訴社會舉行會議次數、會見的人,但沒有說明實際上取得的成就,認為這些都是導致設立KPI的背景。他認為KPI並不是甚麼新鮮事,亦不應該是唯一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