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技.來稿】不甘被內地拋離 不是急推移動支付的理由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陳穎柱

對香港的創新科技,總有股哀其不振怒其不爭的情緒,從大量的議論推崇內地愈來愈普及的移動支付,刷卡、刷手機、刷二維碼、刷臉……隨處不用現金付款,反襯香港支付形式的落後被動。為此急起直追的情緒愈燒愈旺,尤其科技熱心人,更是谷住氣催促政府着力。當中就移動支付,中港都有人提出打造「無現金城市」的口號,以期成為政府施政目標。

無現金城市意味着全移動支付,內地有店舖、出租車出現了不收現金的現象,專家已指出不收現金可能涉及違法。由無現金交易的法理衝突顯示,支付模式的顛覆跑到法理、監管前面太遠。無現金交易顛覆性牽動的不止於支付模式、消費行為,對於金融統計和貨幣政策決策、網絡風險和金融安全,都有深層影響。

事實上,全移動支付縱有千般效益,也不能一蹴而就,一方面移動支付本身能抵禦黑客侵襲,並確保客户私隱安全尚未通過考驗,一旦出現「腦癱」或當機,還需要現金維持交易;另一方面公共機制似乎未作出適應的調整,令移動支付徹底符合法理及監管要求,以及民眾對無現金社會顯然尚未進入適應狀態,因此即使對移動支付再有期望,也預算其普及難免好事多磨。

內地仍有商戶表明只收現金。(視覺中國)

對於香港,無論是技術、體制或市民都就無現金社會明顯尚欠準備,如果不甘被內地拋離,而為了追趕距離開快車絕非好事,或許印度發生的挫折可供香港借鑑。印度曾突然全面廢大額現鈔發新鈔,雖然遏制洗黑錢可能不太成功,但政策歪打正着,反而成為建無現金社會推手。然而問題隨之出現,一時缺乏可用的現金,對窮人有很大影響,因為在印度工作的窮人依賴現金,約有97%交易還須靠盧比,且窮人大多數從事的是非正規工作,以及當地大部分交易是憑個人信用及關係。沒有現金作支付,這些經濟活動不知如何是好。

在2015年已有研究指出,全世界只有15%的成年人會使用銀行帳戶支付或收款。所以在許多國家若超過八成現鈔突然消失,對社會商業活動的衝擊非常嚴重。由於現鈔短缺,窮人經濟隨時停手。從印度的例子,可見無現金社會美好,但不能急於求成,須一塊一塊磚地砌起這座亮麗建築。

即使香港不像印度,有那麼大比例的窮人和文盲,但從現金突然消失的效應而言,對基層市民和商業活動的影響是相似的。無論就保護弱勢群體,或保障社會商業運作順暢,現金支付與移動支付並存,還是合理的政策選擇。說起移動支付,香港儘管有多年歷史應用信用卡和八達通的優勢,開拓全面移動支付還須許多準備。比內地落後決不是不顧條件冒進的理由,香港切不可為追趕內地頭腦發熱開快車,跟太貼恐自傷。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