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爭議促中緬走近 昂山實利為重免重蹈曼德拉覆轍

撰文:許楨
出版:更新:
無論是要提振緬甸經濟、壓抑邊地毒害,以及民族武裝割據問題,昂山素姬要維護並推進全國民主同盟的執政權,在各個環節都離不開中國直接參與,而不只是西方式道義支持…中國力求分散風險,在東海、南海風雲變色之際,透過緬甸連接印度洋、大西洋,便成為雙方利益的交集點。
許楨
李克強會見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新華視點)

推行「務實外交」 先訪京不等於重東輕西

緬甸國務資政兼外長昂山素姬訪京,預計今日(8 月 19 日)獲習近平以國家主席身分接見。而此前,邀請昂山訪華者,並非外長王毅,而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再審視是次訪問的規格、行程和會談內容,都說明中方視昂山為緬甸實質管治者,此言非虛。

以此為背景,全國民主聯盟上台後的緬甸,和北京雙方都有意願推行「務實外交」,以減少意識形態分歧對兩國政經、安全、戰略環境的干擾。畢竟,面對「亞太—印度洋」地區各種暗湧,習氏、昂山都力求保障社會民生穩中求進,以鞏固各自權力。

換言之,面對內政、外交挑戰,昂山尤其珍惜實質執政地位和普選成果。無論是面對原軍政府人員和國內既得利益階層,還是在緬甸鎖國時期取得特殊地位的中國,昂山都以「不反面」為前提。可以說,昂山入閣前出席軍政府閱兵儀式,以及上台前後兩度訪華,都是這種漸進原則的體現。

事實上,昂山親父——緬甸國父昂山將軍,在二戰前後遊走於英國殖民者、日本皇軍、國民政府及中共之間,就明顯是「目標為本」的實利主義者;而昂山本人長年在英屬印度、英國本土受教、生活,也深受英人實利主義影響——一切舉措都是衡量眼前成本與長遠成效的結果。

然而,這一切都不能、亦不必改變緬甸向歐美、日本、印度和東盟持續開放的態勢;就此而言,中國對該國的政經影響力,會被進一步稀釋。問題只是各方力量滲入緬甸的速度,以及中南海能否在此過程中保守自身的戰略底線。認為昂山先訪華再訪美,證明緬甸重東輕西之說,未免失諸主觀。

當年安倍晉三首度拜相,為修補小泉時代每況愈下的中日關係,也是先行訪京,此舉卻無法扭轉東京強化美日軍事同盟的大勢。同樣道理,美國總統奧巴馬、國務卿克里先後在美、緬高調與昂山互動;昂山與更重視人權的歐洲國家淵源更深,為本國實利計,實無必要第一時間出訪華府、歐盟,反正大家早是同路人。

美國總統奧巴馬2014年與昂山素姬會面。(Getty Images)

昂山執政如履薄冰 提振經濟離不開中國參與

對昂山而言,最大挑戰或內心最欠「底氣」的是,雖然爭取普選多年,全國民主聯盟聲勢浩大,卻從地方到中央、議會、行政機關,都欠缺執政經驗和人才儲備。緬甸民主的忽去驟來,造成昂山在政策層面,特別是經濟領域必須如履薄冰;否則,眼前壓倒性的號召力,都可能成為歷史。可以參考同樣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曼德拉,自其出獄後,領導非洲人國民大會勝出大選;南非至今尚無法擺脫貪瀆、貧富懸殊和治安不靖等窘困。

很有意思的是,無論是要提振緬甸經濟、壓抑邊地毒害,以及民族武裝割據問題,昂山素姬要維護並推進全國民主同盟的執政權,在各個環節都離不開中國直接參與,而不只是西方式道義支持。例如中國人對緬甸玉石、木材的需求,牽涉雙方千百年來文化聯繫,就不是美、日、印願意取代就能取代。當然,「家家有求」;昂山也深明中國雖大,但大有大的難處,避免全面倒向西方、日本或印度,恰當發揮緬甸對中國的戰略作用,其實也是小國外交籌碼。

東南亞分兩大塊,海洋東南亞或曰島嶼東南亞,由菲律賓、印尼為主;大陸東南亞則以緬、泰、寮、柬為主;越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則處海陸之間。目前,菲律賓在南海仲裁案「完勝」,印尼「怒炸」中國漁船,越炸越 high;更不用說周邊四大國——美、日、印、澳對華態度日趨更硬。短期內,中國和「海洋東南亞」的關係難以順暢。

中國力求分散風險,在東海、南海風雲變色之際,透過緬甸連接印度洋、大西洋,便成為雙方利益的交集點。圖為中國海軍在南海仲裁結果出爐前曾舉行大規模軍演。(資料圖片)

南海風雲變色​ 中國「從陸到海」策略成兩國利益交集點

然而,在習近平外交布局中,「海上絲路」無論作為市場還是伙伴,其經濟潛力和多樣性,皆遠非「陸上絲路」可比,而海陸東南亞卻是「一帶一路」永遠繞不過的隘口。那怕果真能開通泰國南部運河,中國物資卻仍須經過菲、越東西夾擊的南海。以此為背景,中國便須強化「從陸到海」的策略——西北透過新疆,經巴基斯坦出阿拉伯海;西南透過雲南,經緬甸出東印度洋。

表面上,「由陸到海」的西北路更靠近中東戰略要地,通過紅海、地中海連接希臘上歐陸,也要便捷得多。然而,巴基斯坦的政治、安全形勢比緬甸還要惡劣、複雜;先不說美英撤離、普京插手中東後,波斯灣的亂局,單是陸上「中巴經濟走廊」如何排除各式武裝的滋擾,便夠中南海頭痛。

因此,中國力求分散風險,在東海、南海風雲變色之際,透過緬甸連接印度洋、大西洋,便成為雙方利益的交集點。當然,對國際情勢了然於胸的昂山亦深明,中國透過緬甸進出大洋的效率愈高愈穩妥,北京對馬尼拉、河內的進迫就會愈強,倒過來影響東盟內部的團結。面對中國和西方經濟強國的資金、技術和人才,一個更不穩定的南海,會相對提升緬甸的吸引力嗎?

面對一環扣一環的國際情勢,昂山年逾七十,尚能飯否?這一切一切,都只能說,爭取民主固然艱難,但要治理從極權封閉走向全球競爭的一國,就實在難太多了。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