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博評】為梁振英埋單,更要向下屆特首追數

撰文:陳紹銘
出版:更新:

梁振英公布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已經宣布不會連任的他,競選時以民生作主打,房屋作「重中之重」,今天會否「玩鋪勁」?
《施政報告》一向隱惡揚善,將香港描繪得繁榮進步,不過,讓我們先粗略回顧這幾年的民生情況︰

若從結果來看,梁振英在民生福利房屋的施政,的確不合格。(余俊亮攝)

民生問題未見改善

劏房住戶個案由2013年6.69萬戶升至2015年的8.88萬戶,約20萬人(未計工廈及村屋劏房);公屋輪候個案,由2012年約19萬,至2016年增至約29萬,輪候時間由不足3年升至4.5年(他的選舉政綱列明「確保家庭申請者及35 歲以上「非長者1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同為3年」);私樓租金在其任內升逾3成,樓價上升超過6成;貧窮人口高企約130萬人,福利轉移後接近100萬人,長者貧窮率於福利介入後仍超過3成;安老及殘疾院舍問題仍然嚴峻,私院質素極參差,每年在輪候資助安老院期間去世的超過6000人,資助殘疾院舍輪候動輒逾十年;領展繼續肆虐壟斷加租趕小商戶;港鐵盈餘過百億事故多仍不斷加價;市建局依然收完舊樓變豪宅破壞社區等等…

這些問題聽來也是耳熟能詳,不是今天才發生,梁振英上場時亦清楚知道,但近年問題仍未減,甚至有部分問題惡化,若從結果來看,梁振英在民生福利房屋的施政,的確不合格。

《施政報告》一向隱惡揚善,將香港描繪得繁榮進步。(曾梓洋攝)

解決民生問題 必要打破政府禁忌

不過,或許可以批評他「做唔到嘢」,但如果說一句「無做過嘢」,也是不公允,而且他已即將離任,與其「鞭屍」不如展望將來學習「應做啲乜」︰

的確,梁振英在任內推行不少民生措施︰制訂貧窮線、低收入家庭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制訂長遠房屋策略、樓市辣招打擊炒賣;今年亦提出取消「衰仔紙」、建議取消強積金對沖、發展棕土等等,當中有些甚至是民間團體多年的倡導政策,但為何民生問題仍然?主要是因為1) 那些政策不少是「半桶水」、「到喉唔到肺」、「止痛唔醫病」,而問題更是2) 未能打破政府的施政禁忌︰

1) 如何「半桶水」?或「半桶」都沒有?例如︰「港人港地」本為德政,最後卻只得兩幅貴地實施;制訂長遠房屋策略,卻低估公營房屋建屋目標,公屋居民爭崩頭;退休保障,今年優化長生津,但沒有民間建議的全民方案;取消「衰仔紙」,但又提高申領年齡;設立低津,卻是工時要求高,行政手續拒人千里;推出辣招,但又未夠辣擊退炒家囤積單位;發展土地,卻又欺善怕惡,寧搬人也不搬貨等等……

政府一面說無地起公屋,卻一面賣地予地產商,繼續依賴高地價政策發展,地價貴,加上地產商利潤無限制,樓價一直上升。(李澤彤攝)

2) 更大問題,卻是未能撼動政府多年的施政禁忌,包括︰

高地價政策︰政府一面說無地起公屋,卻一面賣地予地產商,繼續依賴高地價政策發展,地價貴,加上地產商利潤無限制,樓價一直上升。其實每年減少約三分一賣地,便可多建一萬幾千公營單位。市建局收回的土地不應變賣而是建公營房屋;政府開支佔GDP比例偏低︰政府一直高舉近年福利開支增加,但其實在人口老化的社會,開支必然上升,更重要是看政府總開支佔GDP比例,過往的保守理財一直維持近20%,偶像超越也不到25%。但要更有效扶貧,包括增加醫療、教育、福利、房屋開支,這條線要有所突破;迷信私人市場︰雖然政府現時未致於「積極不干預」,但仍然是深信私人市場力量,例如將商場街市賣給領展,即使領展近期賣出部份物業,政府仍不肯「局部回購」;將公共交通交給港鐵,年年加價政府未有阻止;推出「院舍券」、加碼「醫療券」,卻沒有大幅增加資助院舍及增加醫院及醫務人手。種種「市場化」,表面上是「增加市民選擇」,但當私人市場不斷加價,甚至有壟斷,最終受害的卻是市民;還有丁屋霸權、功能組別、商界壟斷、地產主導施政等等……

下任特首,在民生方面,必需比梁振英更進取。(資料圖片)

未來特首必需比梁振英做得更多

這些都是多年沉痛的教訓,香港的貧窮、民生、住屋問題不應延續,也不能惡化下去。今天特首選舉白熱化,又對我們有什麼啟示?不少人看參選人的形象,但我們更應看他們的政綱、治港理念,也是看他們的往績,例如︰

除了參選人會否接受民主300+的民主政綱(反對831決定、重啟政改、雙普選等);民生方面,「好打得」的林鄭月娥會否打破私人市場迷思,提出更進取扶貧方案?多年被指「守財奴」的曾俊華,會否提高政府開支於醫療福利教育、局部回購領展、或減少賣地增建公屋?「公正無私」的胡官,會否打擊套丁謀利?「回到曠野」的葉劉,又有何在地進取的民生政策?

或說,政綱可以「走數」,但訂立了的政綱,最少可以「追數」,這些年,民間、議會、團體的「追數」窮追猛打,的確迫出一些民生政策;今天的特首參選人紛紛落區、見團體,表現開明、親民的會大受歡迎,但若然今天參選人未能提出比梁振英更進取、更民主、更利民紓困的政綱及治港藍圖,他或她當選後對市民有何好處呢?或,若然我們相信民望可以影響特首誰屬(或中央決定),我們又如何在堅持原則下,運用民間力量推動下屆特首打破政府不合理的禁忌,有更進取的施政呢?下任特首,在民生方面,必需比梁振英更進取。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