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 U11+ 深度評測(一):外觀、操作篇

撰文:蔡浩騰
出版:更新:

HTC 年度旗艦 U11+ 上市三個星期,最近亦終於推出了更多人期待的透明黑機身。筆者從台灣發佈會後一直在試用這部手機,當然要為大家分享一下更詳細的試用後感啦!接下來一年數天筆者就會先從外觀著手,逐步評測一下這部 HTC 新機。

叫人又愛又恨的「水漾」玻璃機身

+1

眾所周知,HTC 2017 年的 U 系列以多彩的「水漾」玻璃機身見稱,然而來到最後的 U11+ 系列,就改用較為低調的選色,包括有炫藍銀、極鏡黑以及透視黑,而筆者手上的就是當中最為低調的極鏡黑。不論是哪一個顏色的 HTC U11+,都與 U 11 一樣採用玻璃後背,外觀望上去格調十足;然而玻璃終歸是玻璃,有些問題依然是難以解決。

極鏡黑機身「機如其名」,可以非常忠實地反映周遭景物
但玻璃機身相當容易沾上手汗及油脂,雖然廠方應已加上疏油層、令 U11+ 的機背更容易清潔,但常常要抹來抹去才能保持「完美」外觀,對一眾愛美人士而言明顯是扣分點

另外,雖然已經是 Gorilla Glass 強化玻璃,但曲面玻璃材料比起金屬依然更脆弱,只要落點稍為「準確」一點(筆者的測試機就是失手從腰間的位置跌下、機角觸地…),U11+ 的機背玻璃就會破裂,看來一個塑膠保護殼還是必要的呀。

非最輕最薄、勝在手感充實

HTC U11+ 的機身體積形狀,站在 2017 年尾的旗艦機中,其實算是較為厚重的一部,其重 188g、厚 8.5mm,環觀市場,同定位的手機當中就只有 Samsung Galaxy Note 8 比其更重。而如果要以同樣屏幕大小的手機比較 LG V30+ 就明顯要比 HTC U11+ 更為輕巧纖薄。
 

相對地重的機身對日常操作的影響不大,HTC U11+ 的厚度有很大程度被背面的圓弧抵消,拿在手上不會覺得笨重,反而提供十分充實的手感
但值得一提的是,HTC U11+ 雖然用上了 18:9 的全面屏幕設計,但其屏幕左右兩邊的邊框厚度仍然比其他同類型的手機為厚,減低了屏佔比、間接影響了單手操作的方便性

EdgeSense 壓感依然實用、Launcher 只是另一選擇

HTC U11+ 的眾多功能,絕大部份都繼承自年頭發佈的 U11,如要認真探究的話,新的功能其實一個都沒有;不過在 U11 上初試啼聲的壓感操作 EdgeSense,來到 U11+ 就加入了一個延伸玩法 Edge Launcher。Edge Launcher 讓用戶在按壓邊框的時侯喚出半圓形的捷徑選單,可以在其上設置不同的 Apps 或快速設定,理論上減少了找 Apps 的時間。

驟聽 Edge Launcher 的確有其方便之處,但在歷時近月的試用過程當中,筆者仍是會不自覺地去按 Home 畫面上已編排好的 Apps Icon、從畫面上方拉下狀態列中的快速設定,除了是習慣使然,更加是因為 Android 本身的介面設計已經有一定水平,多出來的 Edge Launcher 並不感覺特別方便。當然,作為一個可以選擇的操作方式,Edge Launcher 依然有它的價值存在,讓用家們自由選擇,相信亦是 HTC 的用心之一。

比起 Apps 捷徑,Edge Launcher 中的月曆對筆者而言更為實用

話說回頭,雖然 Edge Launcher 筆者不常用,但 EdgeSense 筆者倒是天天在用,那不用看手機、按壓一下就能打開相機的流暢操作,不消一會就會令人上癮,筆者在使用其他手機時甚至曾不自覺地按壓它們的邊框。
 

編輯簡評:保險味濃的設計

今個部份評測來到這裡暫告一段落,就以一個簡評作結。造功方面 HTC U11+ 明顯已是走在本季旗艦機前治,在製作質素、用料以及手感上明顯超越了 LG 以及 Samsung 兩部新旗艦,然而要評價 U11+ 的整體外觀,筆者就未能作出滿分評價,原因就是太過「保守」。顯然 HTC 方面在設計 U11+ 的時侯已經畫地自限 - U11+ 就是 U11 的加強版,不能做得太多。

這樣的思維在近年開始飽和的手機市場實屬正常,其實不單 HTC,LG、Samsung、Sony 等傳統大廠也正在行同一條路,美其名是建立品牌風格,但說穿了就是不肯冒險。可能對 HTC 而言,為 U11+ 加入 18:9 屏幕也不過是一個跟上潮流的保險之舉。

不過,HTC U11+ 整體而言仍是一部在水平之上的旗艦手機,其價值體現重點不在外觀,其他功能也有不少加分位,想知就要繼續留意之後的試玩連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