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品勢】從動作細節 看世界跆拳道的力學原理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作者:洛生

經【武備志團隊】編輯

 

【武備志】之前介紹了ITF跆拳道獨特的Sine Wave力學理論,強調在轉腰的同時加上的自然、流暢的波浪形升降動作,藉著移動身體的中心發勁。今天筆者帶大家了解一下,另一種跆拳道體系「世界跆拳道」(下簡稱為WT)的發力原理。從而在套拳和比賽規例的分別外,分辨兩種跆拳道的武術本質分別。

在WT體系下,「品勢」即是一般人認知的套路、套拳。WT目前有一整套公認品勢,對於每套品勢的每一個動作都有明確要求。甚至在品勢比賽中,動作的正確度更佔有一定分數。此外動作表現,包括節奏、鬆馳、速度、力的表現等,亦是品勢比賽的評分關鍵。

為甚麼WT對於品勢的動作會有嚴格的要求呢?或者是因為WT品勢與其武術方法論息息相關。

坦白說,WT跆拳道的發力原則其實並不「新奇」,亦不「獨特」,都是一些其他武術早已抱持的主張,包括:以身體主軸發力、螺旋發勁、縮短發勁距離等。而這些發力原則其實都蘊含在品勢的動作中,現舉例如下。

 

1。移動時維持重心高度

圖片擷取自:Ik Pil Kang, The Explanation of Official Taekwondo Poomsae II, 2015

在馬步移動時,ITF跟WT存在明顯的分別。前者會借助起伏發力,後者則會避免起伏,以身體主軸發力。

當以馬步移動時,以滑步保持相同的重心高度。移動時,首先通過後腳推動地面,以推動身體向前(上圖1)。移動時,支撐腳應維持微曲,讓其能在後腳越前踏出之際,蹬地發力(上圖234)。當後腳越前時,支撐腳應維持原來位置,直至前腳著地那刻,才借助蹬地的力量稍微轉動,跟髖部同時發力,把勁力從地面傳送至上身的動作中。

圖片擷取自:Ik Pil Kang, The Explanation of Official Taekwondo Poomsae II, 2015

假如後腳不率先蹬地的話,容易變成以身體帶動下肢的習慣,使重心前傾(上圖2)。若支撐腳在移動時,便早作轉動的話,會使髖部過早轉動,使勁力變成「推出」,而不是併發而出(上圖34)。


2。以身體中軸發力,利用身體質量攻防

圖片擷取自:Ik Pil Kang, The Explanation of Official Taekwondo Poomsae II, 2015

WT的上肢攻防動作,並不單純依靠上肢的力量,而是從地面到腳、腳到軀幹,再轉移到肩膀、肘部和手腕的力量。換言之,即是以整個身軀的力量集中。

這主要依靠肩膀在軀幹和手臂之間發揮聯繫作用,以肩膀將體重轉移到手臂。它的重點在於透過放鬆肩膀,使手臂易於使用,並將肘部沉低及使其靠近腰部,使力量更能集中在整個軀幹上。當使用上肢時,肘部決定了力量的方向。在上肢動作開始時,放鬆肩膀及手腕,集中在沉肘動作上。避免在擋格及攻擊時,過份移動肘部,令力量散失。

此外,軀幹對於傳送體重於動作上是很重要的。當僅使用手臂但不旋轉軀幹進行刀手打擊時,力量僅來自手臂。為了使動作應用到體重,在手刀打擊的情況下,在手刀內擺之時,手腕扭動前,沉肘讓手臂與軀幹一起加速。在觸摸目標的瞬間,扭轉手臂並收緊上肢關節,方能用體重擊打目標,使軀幹的力量能有效傳送至手上。

圖片擷取自:Ik Pil Kang, The Explanation of Official Taekwondo Poomsae II, 2015

假如在上肢發力時肘部離身的話,它將中斷軀幹轉送而來的力量,令動作只餘下手腕的力量,而非利用身體質量擋格(上圖3)。


3。螺旋發勁,此起彼落

WT的「螺旋發勁」不僅是指在快接觸到目標時,透過旋轉加速,以增強動作勁力的爆發性,更是指在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接方法。在WT品勢動作上,講求動作內及動作之間的連貫性及流暢性,以及「一個動作的終結,便是另一動作的開始」。

由動作開始到結束,動作應連接不分開。從放鬆流動開始,結實地結束,再次回到放鬆流動。起動時緩慢,結束時快速,然後再回到緩慢。所有這些運動都應該有節奏地,彈性地由一個運動順利連接幾個運動一樣。這樣才能透過身體各關節同時加速,從地、膝、腰、軀幹、肘關節、拳頭,讓力量併發而出。

而且為了令發力更為順暢,WT公認品勢把所有動作的幅度減至最小,刪減多餘準備動作及妨礙中軸發力的動作,使所有攻防動作變得更為簡潔,能夠更快速擊中目標。

圖片擷取自:Ik Pil Kang, The Explanation of Official Taekwondo Poomsae II, 2015

以WT公認品勢的弓步中段正拳(Apkubi momtong baro jireugi)為例,它不是完全正身,而是髖部微微扭側,上身為斜身。這樣的話,已經扭側的上身及髖部便可作為下一個動作的預備動作,而不需再作額外的扭動儲力動作。

因此,大家在ITF套拳中不時會見到在一個馬步中雙手具有多個連續動作,但在WT品勢中前後手分工明確,甚少在一個馬步上單手同時作出攻防動作。這是為了確保動作能充分應用軀幹旋轉及身體質量作出動作,而非單靠手力而為。

總括而言,本文重點並不在於比較ITF或WT優劣,反而希望籍此機會讓大家認識兩種跆拳道體系背後的武術方法論,嘗試欣賞不同的武術技藝。

最後,筆者不得不說聲抱歉,由於時間及篇幅所限,未能仔細地好好說明WT的力學原理。有機會的話,必定再跟大家分享多些。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武備志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