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武林】王寶強回歸武林 甄子丹現代武俠的深層解讀

撰文:公相君
出版:更新:

最近Netflix上映2014年的《一個人的武林》,這部電影雖然沒甄子丹「葉問系列」那麼有名氣,但當中不論是武打還是劇情,加上「功夫是殺人技」、「先拳後腿次擒拿,再用兵器後內功」等等的金句,還是讓人印象深刻,更令人反思現今武術意義。
「擒拿有成,方進兵器」有沒有道理? 在21世紀舞刀弄槍練拳術,還有意義嗎?

沒動機的動機

與很多典型武打片的「好人打壞人」故事相比,《一個人的武林》加入了一點偵探元素,而當中「壞人」的出發點也很「浪漫」:
 

封號「南拳王」武術家死於重拳之下,重案組總督察陸玄心(楊采妮飾)專責調查。犯了誤殺罪的服刑犯人夏侯武(甄子丹飾),主動表示願意協助警方調查,條件是立刻假釋出獄。
從一個武林口訣:「先拳後腿次擒拿,再用兵器,由外而內,天人合一」,夏侯武斷言兇手行兇目的並非尋仇,而是按口訣挑戰不同高手,結果果真如此:「北腿王」、「擒拿王」及「兵器王」的武術界精英相繼遇害,均死於各自成名的武功之下。
行兇者于修(王寶強飾)過去醉心武術,在妻子支持下練得一身好本事。但妻子因病離開,他盡失生存意義。而這一連串的兇案,其實是為了引出夏侯武來打一場。

武打片最重要的是做出「每場交打的理由」,以及「為何這樣打」。很多時看現代武打片,其實總有種「為何要赤手空拳打拳頭交」,或者「這個世代在哪兒找到劍來打」的疑問。但要用拳挑戰「南拳王」,用劍打「兵器王」,就很合理了。

+2

另外,看到有評論指,于修的挑戰理由不充分:妻子是病死的,與高手無關,為何妻子死了要找他們尋仇? 

但于修的人生只有兩件事,那就是妻子與武術,而且因為是妻子支持他練武,所以妻子的地位明顯更重要。失去了妻子,他沒有了存在意義(哲學點說就是出現了「存在意義危機」),武術就頓時成了他的全世界。他很想填補那個巨大的空虛,結果就是靠不斷挑戰高手去尋找生存的意義,但其實他的目標是結束這一切,也就是「死」。

他說「功夫是殺人技」,所以才要「既分高下,也決生死」,當中死的是誰,其實他不太介意。死的是對手,就挑戰下一個高手;死的是自己,就可以去陪妻子了。

致敬

這套電視中的各個高手的演員,都跟武術電影甚有關係。「北腿王」是釋延能,也就是《功夫》中腿功那位,是少林寺第34代弟子;「擒拿王」是喻亢,是多套電影的武術指導;「兵器王」與上任「兵器王」是樊少皇和姜大衛,分別有多套武術電影或劇集作品;「內功王」是武指前輩元彬。除了演員更是螳螂拳大師的徐小明、著名武指及導演袁祥仁、著名武指林迪安也有客串。導演也有在訪問中提及,此片有對香港武術電影致敬之意。

而主角甄子丹為人熟悉,但其實黃寶強從小就學武,8至14歲更是在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法號「恆志」,因此這次他回到本業,不再作搞笑角色,演出兇狠殺手,亦大獲好評。

心意六合拳與「先拳後兵」

甄子丹在戲內有一段口訣,幫助警察查案,被很多人引用 (在戲內說這對白時,有種因對武術的痴迷而來的壓迫感,或者甄子丹與王寶強的角色也就一線之差):

肩與跨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擒是死的,拿是活的。先拳後腿次擒拿,擒拿有成,方進兵器。兵器乃手足之延伸,所謂人器合一。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內陰外陽,內外貫為一氣。一形不順,難練它形。

當中「 肩與跨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及「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前者是心意六合拳中的外三合,後者是內三合,「內外如一,成其六合」。但拳譜中說「六合」時,也有說是「眼與心合、心與氣合、氣與力合」。至於口訣中的其他部份,就未有找到是來自什麼武術。

在此抽身出出來討論一下,當中說到「先拳後腿次擒拿,擒拿有成,方進兵器」,看起來「循序漸進」,但其實不太必要,尤其是兵器。很多門派都有拳術與兵器,當中一些手法、步法是有關的,有一定基礎然後才學習兵器當然是好,但在學習上次序其實也不一定要如此。

最簡單的例子是,很多玩歐洲劍、劍道、劍術等等的人,也是一開始就練劍,也沒有練拳術,亦不見大問題。過去武編參加過的台灣HEMA活動,當中也有很多沒有任何武術背景的人參加:

+2

另外,兵器對打與拳腳對打的差別也很大,拳腳有抗打可練,兵器就沒有抗打可言。因此雖然「如何先擊中對方的同時不被對方擊中」在拳腳和兵器中都適用,但在前者仍可「硬食」,後者就不可以,當中有著質性差別,故此技法亦有差別。甚至反過來,一些拳術本來是來自兵器,透過練習兵器,可能更能體會動作當中的含意。

不知大家對此又有什麼看法呢?

一個人的浪漫

只是,不能否認在現今世代,功夫不再是殺人技,起碼不是最重要的用途。那麼在這個情況下,武者學武的意義何在?大家學武至今,或者都會被問過「你練這麼多,你夠AK47打嗎」之類的問題。

是的,沒人可以練到肉身擋子彈,但仍有多種回答此問題的答案,例如「武術現今是種比賽模式」,就像你不會去問跑一百米的運動員「你練這麼多,你夠法拉利快嗎」一樣;

亦可以答「武術除了搏擊,亦有歷史文化、品德培養等等要素」,因為除了技術外,武術的其他面向一直都很重要,尤其在個人成長上;

也可以直接說「打拳是為健身、為開心」,人類娛樂一向也沒有理由,很多運動的專門技術對日常生活的幫助也不大。足球技術就不見得在日常生活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足球仍是個受歡迎而且有意義的運動;

更狠的大概是當別人問你這條問題,直接說「那我們現在打一場,我赤手空拳,你拿你的AK47出來」。

確實武術與其他運動相比,其防身能力還是從根本上高出很多,畢業武術與搏擊就是「人打人的技術」。雖然不建議街頭衝突,但衝突不是想避免就可避免的,當衝突來到,懂一點總比不懂好。Joe Rogan也在其節目中被問過學習巴西柔術的實際意義,他說「Well,如果我跟你打起來,我可以殺死你」:

而在戲內對於這個問題,並沒有正面答案。但電影背景仍是在武術「無所用」之下,大俠唯有隱於市,去當貨車司機、廚師、電影武行、紋身師、藝術家等等。在這個角度下,就更能見到王寶強角色的「浪漫」:全套電影中只有他執著地追求已經不再有意義的「天下第一」,追求「真正的」武術成就,假如追求失敗就是死,把武術帶回他認為的「殺人技」時代。

「一個人的武林」可以是指當了天下第一後只有一個人,也可以指仍身處這種意義下的武林的人,就只有他自己一個。

延伸一下,「時代問題定義一個時代」,武術發展到目前,是要使技術競技化運動化?是要向文化方向發展?還是只保留當中防身的部份?當我們說傳承時,又在傳承什麼?傳承的意義又是什麼?這些問題都值得大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