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一代菲裔Arnis師傅 三十年教學倡魔杖要打出節奏學得輕鬆

撰文:賴家俊 衛爾良
出版:更新:

菲律賓魔杖是菲律賓的國術,七十年代因李小龍弟子伊魯山度在電影《死亡遊戲》耍得一手酣暢淋灕的雙棍,而讓這門武術蜚聲國際。香港作為國際城市,不少海外的武術都在香港有所承傳,而早於九十年代,便有菲律賓籍的Billy Francisco在香港教授家鄉武術,這位香港第一代的魔杖師傅起初在菲律賓留學的菲裔人士中兼教所學,三十年後的今天卻已開枝散葉,多年來傳授本地學徒,讓不同國籍的學員一同上堂,來一場歡愉的武藝文化交流!
文:衛爾良、賴家俊
圖:賴家俊

魔杖特別着重節奏,可是對很多初學者來說掌握節奏卻是最困難的地方!
GrandMaster Billy

GrandMaster Billy向筆者談起菲律賓的民族特點如何影響魔杖這門武術的發展─「菲律賓人生活很簡單,是一個喜歡音樂的民族,永遠笑迎困境,就算未必懂音樂,也會迎著韻律打起節奏。」

他學習的是菲律賓Great Grandmaster Ernesto Presas 推動的武術Arnis,Billy 有多名入室弟子,包括與其中一位已考獲師父資格Master KubLai (禮)在香港一齊授徒。

GrandMaster Billy Francisco。(賴家俊 攝)

在家鄉接觸Arnis武術

我們現在常以Arnis、Escrima(Eskrima)和Kali三個字來共指菲律賓魔杖,可是這三個命名背後涉及不同的文化淵源。Escrima語源來自菲律賓前宗主國西班牙,在西班牙語中有「劍擊」的意思;Kali泛指菲律賓當地自古混合了鄰近印尼、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地文化的武術;而上世紀菲律賓脫離美國獨立,當時新建立的民族政府為了重整國故凝聚人心,建立民族認同,於是由官方牽頭整理傳統武術不同流派,變成一種有系統、有考帶制度和課程指引的民族武術Anris,並把Arnis推動為體育項目,讓Arnis運動曾亮相亞運當中。

在香港讀書成長的Billy,本來因地處香港,只學過跆拳,而無緣接觸家鄉武術,直到在國際學校讀書時才有機會認識魔杖。「當年學校的外籍同學很沉迷武術,經常傳閱美國的《黑帶》雜誌(The Black Belt Magazine),有一次翻閱其中一期正正介紹菲律賓魔杖,當中介紹兩位菲律賓武者的內容讓我印象甚深,嘆為觀止。」想不到多年後他回菲律賓升讀大學,GrandMaster Billy卻在校園的課外活動遇到當年在雜誌上見過的Arnis老師,這個相遇讓他歡喜若狂,馬上報了Arnis活動班,踏上他學習魔杖之路,當他考得黑帶三段後便於香港授徒,並於2014年獲得榮譽黑帶十段GrandMaster。

【延伸閱讀】

菲律賓魔杖豈止是「光棍武術」 其實包羅十八般兵器空手搏擊技法

西方武術對亞洲武術影響─以魔杖為例

《殺破狼》甄子丹大戰吳京 魔杖教練拆解短兵對長兵勿做這些動作

由棍法貫通其他兵器技法

Arnis這武術常運用在軍人/自衛術當中,菲律賓國際武術協會指定考段程序和課程編排。Billy表示當中所需學習時間不少,所以學習者宜有耐心的循序漸進,不要貪快。但他笑言,段位其實只是給人看,最重要的是學生領略到。「我們首先會由棍入手,按一定套路掌握好棍法後,再由棍法貫通到其他不同的兵器和技法,例如雙人對棍的Sinawali,兵器方面有Bangkaw(長棍),和香港很多人叫Karambit,我們正式叫Sangkot的虎爪刀等等。」

Billy Francisco在上堂向學員講解。(賴家俊 攝)

當筆者看他們上堂練習時,發現學員反覆練習幾個不同的打擊角度,Billy專執最基本的動作,由手肘要扭多少,腳掌要旋多少,提棍去到那個位置,把掍揮出去的角度等等,逐個逐個要做好,還要學員不斷重複做這類基本動作。他表示,Arnis講求的是快而準的動作,大家在搏擊時根本只有三秒左右的時間去出招,所以每個組合招式不會多,只會有一兩下起落,務求在三秒內做到有效的防衛乃至攻擊,所以更應該搞清楚每個動作細節。

練習比展示更重要,我們要準確而不是好看!
GrandMaster Billy

Billy表示每堂都有系統練習,因為大家只看別人做很容易忘記,要讓所學牢牢記住,便要多練習。而更重要的是要調適自己的心境和情緒,因為只有開心去學習才會永遠記得所學的東西,所以輕鬆的心境十分重要。

Arnis雖然有課程規範,但Billy仍然希望每一個學員能告訴他自己想學什麼,好讓他能對學員要求有所安排。而對有武術根底的同學,他鼓勵這些同學學習時先暫時放低已學過的東西,你會很容易接觸這門武術。

【武備志】稍後會有Master Billy和他的學員,與大家分享魔杖教學。

武圖App2

重溫李小龍十大經典金句︰【點擊圖片放大觀看】

+8

八種太極發勁方式,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