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端午祭——韓式摔跤

撰文:公相君
出版:更新:

今天是端午節,華人地區自然是要吃糭爬龍舟啦!但大家又有沒有想過,其他民族的端午節又會如何過呢?

韓國端午節,正名為「江陵端午祭」(朝鲜语:강릉단오제),乃韓國江原道江陵市的傳統習俗。每年農曆5月5日,江陵市的居民都會向大關嶺的神祇祭祝,以示感恩。受中國文化影響,他們也把這一天稱作「端午節」。

傳統的江陵端午祭有三大節慶活動,分別是用菖蒲洗頭、盪鞦韆及比力氣。其中「比力氣」,意指「角力」,亦即是今天【武備志】將會介紹的韓式摔跤。

李氏王朝年間的角力活動(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rwDDsa)

韓式摔跤,韓鮮語「씨름」,英語「Ssireum」。在李氏王朝(1392—1897)興起之時,角力就已經相當流行,並擁有多個別稱,包括角戱(각희)、爭交(쟁교)等。除端午節外,民間亦會在春秋二祭、百中(백중,朝鮮的禮佛節之一)等日子舉行角力活動。及至20世紀,角力比賽日趨運動化,並在60年代引入量級制度。按照色帶的擺位,當時的角力被成兩種流派,分別是京畿道的「右式」及咸鏡道的「左式」。直至1994年,兩派正式統一,韓式摔跤協會亦在同年成立。從此,所有經官方認證的傳統角力活動,俱被稱為「韓式摔跤」。

韓式摔跤會在一個直徑7米的圓形沙地上進行比賽。參賽者會在手腕、腰間及大腿繫上色帶,比賽時則要透過抓腰帶(朝鮮語샅바,英語Satba)來借力摔低對手。一般來說,只要能令對手膝蓋或以上的部分觸地,就能得分。跟日本相撲不同的是,將對手推出場外並不能取得任何分數,只會令賽事暫緩再開。另外,其他打擊技包括開掌打擊(Open Palm Strike)俱一律禁止。

韓式摔跤的擂台(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scYQ6V)

韓式摔跤的職業賽事總共有四個級別,並各自以韓國的高山命名,即「太白」(蠅量級)、「論山」(輕量級)、「漢拏」(中量級)、「長白」(重量級)。除了男子選手,韓式摔跤亦設有女子組別,兩者比賽規則大致相同。

為了更好地發展韓式摔跤,韓式摔跤協會在2008年改組成「世界韓式摔跤協會」(World Ssireum Federation,簡稱WSF),致力在世界各地推廣韓式摔跤。德國、英國及美國等地,便先後舉辦過韓式摔跤公開賽。至於韓國政府方面,則成立了Korean Ssireum Organization,希望能夠振興這項「能展現大韓民族精神」的競技活動。

前韓式摔跤及K1冠軍崔洪萬(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s695dP)

近年韓式摔跤最有名的選手要數前冠軍崔洪萬(최홍만)。他在05年加入K-1,並在同年贏得首爾站冠軍,現時他正在Road FC打拚,而現時也有不少韓式摔跤手都轉職參與其他類型的搏擊運動。

大家若然在端午節想看看爬龍舟以外的運動,不妨支持下韓式摔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