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網紅.一】火爆抖音微博 他們用中國模式做外國網紅

撰文:張家佳
出版:更新:

31歲的美國人Chris Cordner有一個有趣的中文名字:孔肥龍。他的全職工作是健身教練,同時也在網上擔任健康顧問,並且擁有屬於自己的健身機構。生活中的另一面,孔肥龍是一個視頻博主,在內地短視頻平台抖音和社交平台微博上有數量眾多的粉絲。在中國生活了將近十年之後,如今的他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小有名氣的「外國網紅」(在網絡走紅的居華外國人)。

事實上,剛來中國時的孔肥龍是在北京清華大學主修國際關係學的普通留學生,閒暇期間時喜歡健身。如今,網絡紅人和外國人的身份交織,孔肥龍的生活發生了變化。像他這樣從異國走進中國的年輕人很多,能在互聯網上走紅卻不是易事。更重要的是,他們在這些新鮮的平台上,孜孜不倦地用不一樣的視角窺視中國,輸出他們的觀點,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另一道風景。

健身視頻博主孔肥龍在內地生活多年,在網絡上走紅。(受訪者提供)

今日,有許多外籍人士在中國內地生活。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在華常住外籍人員共593,832人。根據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報道,僅2018年一年,中國就發放外國人才工作許可證達33.6萬份,在中國境內工作的外國人已經超過95萬人,還不包括數量龐大的留學生群體。

從歷史上看,十九世紀初開始大規模全球化,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全球經濟、文化間的聯繫日益緊密。作為亞洲的人口大國,中國正值改革開放,經濟飛速發展,國門打開,世界各地的外國人絡繹不絕地選擇來華,形成了固定的生態圈。像孔肥龍這樣的留學生是一類固定群體,還有一些外籍人士則是因為工作或者移民來到中國。他們有人離開,有人在中國娶妻生子安家,把此地視為「第二故鄉」。

外國人在中國的數量龐大,他們不僅堅持構造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慢慢嘗試融入中國社會,「中國化」自己,造就了有趣的文化碰撞。

在華的外國人數量龐大,他們在努力試圖融入中國。(新華社)

作為互聯網大國,中國的網絡世界潛力無限,流行文化和互聯網相輔相成,一個話題可以隨時隨地造成現象級的影響。微博、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台廣泛滲透至大眾,熱度不亞於海外的Facebook、Twitter。於是,有一部份外國人嘗試利用新生的工具和傳播途徑,觀察和解讀中國,輸出他們對中國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他們穿梭於中國的大街小巷,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剪輯成視頻博客(vlog),上傳到社交平台,成為在中國互聯網世界中的「外國網紅」。

孔肥龍就是活躍於中國互聯網上的一員,他告訴《香港01》記者,一開始拍攝這些視頻並且上傳互聯網,純粹出於健身教練的職業目的。每天泡在健身房好幾個小時的他,觀察到中國人都喜歡健身。「當時拍攝這些視頻,是想告訴別人,保持健康並不是一件難事。」

後來,孔肥龍發現他的外國人面孔吸引到許多中國粉絲,人們對他有更多的關注和好奇,追隨者數量變多。孔肥龍開始意識到需要繼續努力和探索互聯網新世界,於是利用社交平台等有力工具去架構起中外溝通的橋樑。

用中國模式做外國網紅

孔肥龍不是一個人。今年1月25日,互聯網平台「嗶哩嗶哩」(內地視頻網站,網友稱為B站)上一位博主「阿福Thomas」上傳了一段視頻《武漢肺炎:我採訪到了剛到中國支援的德國頂尖病毒研究家》。視頻一經發布,在很短時間就獲得了網友們數百萬的點擊與點讚。日籍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早前則因拍攝了《南京抗疫現場》短片在家鄉日本「成名」,而他的系列紀錄片《我住在這裏的理由》已經更新了一百多期,在嗶哩嗶哩上累積高達3,000多萬點擊量。

竹內亮(站立者)在中國多年,常和當地人交流。(竹內亮微博圖片)

和每一個普通網紅無異,拍攝短視頻,上傳到社交平台上,唯獨與眾不同的是他們來自異國他鄉的外國人身份。阿福是在上海生活的德國人,竹內亮則來自日本。帶着外國人的標籤,他們看待中國的問題和角度較抽離和多元,這個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他們的優勢。

孔肥龍的視頻大多數和健身有關,那麼,一個老外健身的視頻為什麼能在內地那麼火呢?因為年輕網民發現,自己習以為常的生活被老外重新演繹,居然有不一樣的感覺。

擺脫內地大眾對外國人的獵奇性審美,是這群網紅本土化的關鍵一步。因此,很多人開始學習中文,甚至模仿中國網紅的習慣,試圖融入於此。

從外國人的角度點評和觀察中國的一些社會現象是這些外國網紅最常見的套路。嗶哩嗶哩上有很多外國人在做類似視頻,歪果仁研究協會(下稱歪研會)就是其中之一。這個組織的幾位創始人是北京大學的留學生。以色列人高佑思(Raz Gal-Or)認識了中國同學方曄頓,因為都喜歡足球,一開始是想做體育視頻節目,他們採訪了大量海外球迷,收獲了不少粉絲,積累了採訪和視頻製作的經驗。

一不做二不休,2016年,他們索性成立了歪果仁研究協會。「歪果仁」是「外國人」的普通話諧音。歪果仁在各大平台上迅速積累數以千萬計的粉絲,中國平台的粉絲數量約6,500萬,他們拍攝的視頻都擁有一個和中國社會文化有關的主題,但其中比較熱門的話題是關於在華外國人融入中國社會的各種經歷,例如外國人第一次過中國農曆新年,第一次使用淘寶或者微信等等。

高佑思曾經向內地媒體表示,從團隊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把它當做一個提供中外交流機會的平台。他曾經在自述中總結歪研會的經驗:「我們能夠為中外的這些年輕人提供的東西,就是通過一個對比的視角和尊重的立場,去看待其他國家的文明或者跟別人相處和交流。」孔肥龍認為,「我們通過互聯網積累了影響力之後,就可以通過這種影響去告訴外國人,中國的真實模樣。」

外國網紅通過拍攝短視頻,來表達對中國的看法。(歪果仁研究協會視頻截圖)

抖音外國博主粉絲數排名第二的「巴哥Bart」的成名之路,就更為特殊,他是被中國網紅孵化公司選中的人。記者嘗試聯繫一些外國網紅時,也遭遇到這些經紀人的中間攔截。

中國網紅有一種特殊的培養模式,即所謂的網紅孵化。時下有一個新名詞—MCN機構(Multi-Channel Network),它相當於一個中介公司,幫助內容生產者成為網紅,尋找買主(平台方或者廣告主),中間會對網紅進行內容包裝和流量配置。不少像巴哥這樣的外國網紅被中國的孵化機構改造包裝,他們更加了解中國互聯網世界的情況,更能在一眾網紅中引起話題。

外國模式打磨出來的外國網紅,折射出中國互聯網生態中有趣的一面。以往是中國網紅出征海外,例如2019年爆火的李子柒或電商帶貨第一人張大奕等,在海外平台乃至市場上的影響非同凡響。如今卻是一個個外國面孔征服萬千中國網民,儘管在中國社會的大眾語境中,外國人的參與已經不是新鮮事。在改革開放初期,甚至有《小學生守則》寫道:「在街上看到外國友人,不圍觀、不干擾、不尾隨。」

從大眾媒介到自媒體平台

1988年,加拿大人Mark Rowswell來到北京大學進修中國語言文學,第二年在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小品,因為飾演留學生大山而一舉成名。他後來成為大家熟悉的中加文化交流大使「大山」。當年互聯網還未普及,要快速獲得知名度,就需要上電視、參加活動、寫書,大山用這種方式一炮走紅。

加拿大留學生大山在春晚上一舉成名,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外國友人。(網上圖片)

外國人慢慢開始走向公眾視野,在大眾媒介上頻繁現身。2002年,《漢語橋》系列中文比賽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這一系列的比賽,包括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和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比賽,從2008年開始,結合電視呈現,捧紅了許多在華外國人,例如貝樂泰(Alistair Bayley)、田原皓(Alexander Guy Odahara)等紅人。之後,綜藝節目《世界青年說》、《非正式訪談》和《Hello中國》等,讓在華的外國人可以有窗口表達觀點。

2010年之後,人們獲取信息的媒介變成了互聯網。各類社交平台和直播平台的風靡,讓這些生活在中國的外國人看到了他們在中國發聲的最好窗口。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平台博主,這讓外國網紅可以創作更多涉及日常生活觀察、並以擁有不同形式呈現的內容。

「使用社交平台的最初動力是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觀眾。」孔肥龍介紹,最早他是在微博上更新自己的視頻內容。這和國外的Twitter很像,讓外國博主更容易上手。他說,在中國社交平台上,他編輯視頻的方式會有所不同。許多外國博主會在視頻中加入一些中國網絡用語和時下流行的背景音樂(所謂的抖音神曲)。

之後,抖音海外版(即TikTok)的出現,更讓世界多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途徑了解中國。目前,TikTok全球日活躍用戶已經達到五億人次。這個面向外國人的短視頻平台,擁有和抖音一樣的模式,搞笑、分享生活類的視頻廣受歡迎。和外國視頻不同的是,上面的背景音樂、特效等,帶有濃重的中國流行文化色彩,外國網紅們在這層中國濾鏡的加持下,效果斐然,引起更多關注。

在外國網紅眼中,中國的互聯網有自己的特點。孔肥龍坦言:「我在美國的社交平台和中國的社交平台上會嘗試不一樣的風格和表達方式,我不希望中國觀眾看到我,僅僅是因為我是個『cute、silly foreigner』,我想要產出一些有用的信息給觀眾。」

西方社會在很多方面已經發展定型,人們按照固有的路徑生活。在中國,「可以有其他的方式」,擁更多的可能,短視頻的風靡讓這群外國網紅找到出路。當然,外國網紅也面臨着內容同質化、雷同等競爭問題,如何脫穎而出,正是他們下一步需要尋求的出路,那麼,就要從他們真正對中國的解讀看起。

繼續閱讀:【老外網紅.二】積極融入中國 疫情下扮演溝通大使

相關文章:

疫情催化營銷革命 網紅直播帶貨風靡

網紅帶動文化熱潮 中國式網絡行銷現無限商機

【長者網紅】營造第二人生 老年人玩轉互聯網背後故事是?

【長者網紅】無齡感老人打動網民 老年問題不容小覷

【電商網紅.一】互聯網消費靠網紅 奇招盡出真能贏得市場?

上文節錄自第212期《香港01》周報(2020年5月4日)《在華外國人活躍於互聯網 他們在中國變網紅 》,標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