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囹圄前傳.影評】貼地寫實的美國黑人悲歌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顧名思義,《囹圄前傳》(All Day and a Night)故事主軸在主角監禁之前,亦即何故入獄;本片導演是《黑豹》編劇喬.羅伯特.科爾(Joe Robert Cole),主角艾許頓.桑德斯(Ashton Sanders)曾參演《月亮喜歡藍》,故不難想像,這是一齣黑人言志電影。
撰文︰李美

近年,荷里活盛產平權電影,女性、黑人、性小眾皆為主要平權對象。筆者常說,一個故事往往圍繞「特別的事與特別的人」,譬如《黑豹》就有超級英雄,《月亮喜歡藍》則有同性戀,至於《訪.嚇》、《綠簿旅友》等涉「黑」作品亦不例外。類似的平權作品,部份內容有點離地,而且,黑人元素亦非唯一主菜。《囹圄前傳》剛好相反,完全是「平凡的事與平凡的人」,更堪稱尋常黑人的監禁故事。不過,正正受益故事足夠貼地、寫實,幾乎就是美國許多黑人的寫照,大家均經歷與主角相似的命運,所以言志訊息才更加到肉、更加動容。

本片則突顯美國黑人才是當地真正的最底層,甚至下流到要身陷囹圄。(《囹圄前傳》劇照)

眾所周知,美國黑人入獄率甚高,黑人只佔美國人口約一成多,白人則佔六成多,惟監獄裏的黑人卻高佔三分之一。美國黑人的新冠肺炎確診率和死亡率都異常地高,部份州份更高逾白人六倍。其實,世界各地都有窮人,美國亦不例外。《JOKER小丑》縱以虛構的葛咸城為背景,無疑折射了美國白人的窮困處境,這些基層正是特朗普當選總統的一大票源。本片則突顯美國黑人才是當地真正的最底層,甚至下流到要身陷囹圄。小丑這虛構人物因精神問題才會言行失常,《囹圄前傳》所講的可悲現實,則是許多黑人因現實環境而無法翻身—本片英文名為「All Day and a Night」,台譯「此生漫漫」,同樣突出了黑人命運坎坷艱苦的延續性。

Netflix向來有一種反叛基因,不避諱批判「大美國主義」。《囹圄前傳》絕對是大家認識「真美國」的載體,既可視為文藝片,更可視為招牌式紀實片。

《囹圄前傳》的對白及金句充分表達了美國黑人的絕望。例如法官宣判時說主角Jahkor入獄後再無自由,但他心裏卻反駁,難道在監獄外面又有自由?的確,對美國黑人來說,外面世界不過是另一個監獄罷了。

《囹圄前傳》完全是「平凡的事與平凡的人」,更堪稱尋常黑人的監禁故事。(《囹圄前傳》劇照)

Jahkor並非生於幸福家庭,老爸一早已教他弱肉強食的道理,他在學校亦學會「私了」才可避免遭受欺凌。Jahkor直言昔日黑人為奴時代,教曉黑人後代如何「生存」,但這不是「生活」。電影中,美國就如沒有公義及法治般,當地法規如同白人懲罰黑人的工具,黑人走到白人社區會遭白人警察查問,Jahkor環視其他囚犯也幾乎盡是黑人。

Jahkor的兩位朋友,一個販毒,一個投軍,惟黑白兩道皆沒好下場。目前美國監獄人口之中,每五人就有一人跟毒品相關,單是因藏毒而被拘捕,每年便涉100萬人次,顯見挺險販毒風險之高,更莫說道德上說不過去。加入軍隊似乎是條正途,但返國之日恐怕非死即傷,這亦解釋為何美國人一直希望撤出阿富汗及伊拉克。畢業後在街頭混的Jahkor,得悉女伴懷孕後一度應聘售貨員,電影僅用一幕便足以交代黑人處境:一位白人走入店裏,問為何只有一位黑人在商店、沒有她眼中的「店員」。當Jahkor表示自己就是店員,該名白人馬上掉頭就走。

囹圄前傳》述說尋常黑人的入獄故事,可說是當今不少黑人的真實寫照。(《囹圄前傳》劇照)

Jahkor其實有一技之長,打算成為rappper(饒舌歌手),惟在YouTube風行的世界,卻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過去《洛奇》等電影宣揚的「美國夢」,實如香港的「獅子山精神」般「俱往矣」。

《黑豹》和《月亮喜歡藍》始終帶點正向訊息,綜觀本片卻只見「絕望」二字。Jahkor的父親有前科,結果兒子也坐牢;Jahkor的兒子生來無父,即使不惜行兇賺來巨款,但這又能保證孤兒寡婦日後前途光明?統計顯示,美國黑人的單親比例高達七成,原因之一是近三分一的黑人都曾坐牢。電影貫穿上下三代的設定,道盡黑人世世代代的無間輪迴。

總結而言,《囹圄前傳》堪稱是眾多黑人主題電影之中,最貼地、最寫實,以及最赤裸地反映美國黑暗面的代表作之一。

更多《香港01》周報影評:

【驚天營救.影評】「雷神」一夫當關挑戰連場高難度動作戲

【Sergio:世界良心.影評】反思伊拉克戰爭 呼喚良知

【半世界.影評】平凡是福 不應蔑視

【幻愛.影評】刻意的憐憫也是高高在上

【虎尾.影評】艾美獎編劇之作 美籍華人視角的台灣片

【叔.叔.影評】本地獨立製作 描繪老年同志困境

上文刊登於第213期《香港01》周報(2020年5月11日)《《囹圄前傳》貼地寫實的美國黑人悲歌》。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