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潮】國安法後,誰在計劃移民?

撰文:程雪
出版:更新:

2020年5月28日,全國人大通過授權人大常委會制訂「港區國安法」,與之接踵而至的是香港去年反修例風波以來的第二次移民潮。有多家移民顧問公司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自「港區國安法」消息傳出後,諮詢與申請移民的客戶數量都有倍數的增長。回顧香港歷史,類似的情境亦不鮮見。政治陰雲籠罩之下,究竟是什麼在左右香港人去留的決心?回歸二十三年後,香港為何仍是「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

環凱移民主要提供各國移民、海外升學、勞工簽證等服務。其資深移民顧問及市場策劃總監傅耀緯發現,自全國人大通過制訂「港區國安法」後,公司接獲的每日移民諮詢數量急增三到四倍。「人大通過(制訂)那個周末過後非常誇張,最多一日收到六十多份移民評估表。」

反修例運動餘波

以海外置業業務為主的柏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也在同一時間接獲大量諮詢。據負責客戶對接工作的執行總監黃正康統計,諮詢移民個案至少有十倍的增長,與之相應的申請人數亦翻了一倍。「過去我們一個月大概接獲約20宗諮詢。」他回憶道,「去年反修例發生後,數字有了明顯的增長,疫情期間有所減緩,(港區)國安法後又有了猛增。」

「港區國安法」消息傳出後,柏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接獲大量諮詢。據負責客戶對接工作的執行總監黃正康統計,諮詢移民個案至少有十倍的增長,與之相應的申請人數亦翻了一倍。(高仲明攝)

港人想要申請各類入境簽證,首先需辦理由香港警務處簽發的「無犯罪紀錄證明書」(俗稱「良民證」)。根據警察公共關係科發表的數據,2018年每月申請良民證的數字由1,500至2,400不等,但這一數字到去年7月突增至3,000。據統計,去年6月到今年4月,平均每月申請良民證的數量達到2,935宗,較2018年同期激增50%。由此可見,「港區國安法」引發的移民熱或只是反修例運動掀起的移民浪潮的餘波。

這並非香港第一次面臨移民潮的衝擊。1989年「六四」事件後、1997年香港回歸前,以及2014年「雨傘運動」之後,均出現港人舉家外逃的情境。不過,此次反修例運動後蔓延至今的移民潮,卻有着與過往截然不同的特點。

「以前移民的人主要是四、五十歲的中產,而這次來諮詢的客戶年齡從18歲到80歲不等。」柏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司徒建強說。傅耀緯亦發現,自反修例運動以來,諮詢與提交申請的群體有年輕化、平民化的趨勢。「這個變化非常明顯,」他說,「目前我們的客戶群主要在30歲上下,很大批客戶並不像以往般是高收入、擁有數百萬元資產的家庭。現在大部份(客戶)都是擁有幾十萬元資產的。」

柏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司徒建強發現,此次前來咨詢的客戶年齡層發生很大變化,由過去的四五十歲變為18到60歲不等。(高仲明攝)

主研人口政策及人口健康的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指出,所有移民都存在「推」與「拉」,即英國學者Everett S. Lee提出的「推拉理論」(the push-pull theory of migration)。這一理論認為,人口移出地與移入地同時存在某些促使人口外移的「推力」(push factors)(如人口成長、人口密度、缺乏經濟機會或政治壓迫等),以及促使人口移入的「拉力」(pull factors)(如勞動力的需求、土地、經濟機會或政治自由等)。葉兆輝點明,對於人口移出地而言,最令人擔憂的問題在於能夠移民的人口一定是「更好的人口」,所謂的「更好」,即是指就社會平均水平而言,這部份人的教育程度、技術水平等較高。

香港大學教授葉兆輝指出,所有移民都存在「推」與「拉」。(龔嘉盛攝)

技術人才舉家出走

這一問題亦反映在當下的香港。傅耀緯主要負責註冊護士技術移民的諮詢工作,他在兩個月前曾於《經濟一週》發表文章,介紹在美國EB-3技術移民方案下,凡是考取移民當地牌照的註冊護士(RN),IELTS 有6.5分並且獲當地僱主聘用,就能夠全家移民美國。而美國醫護收入普遍高於香港,如紐約州的註冊護士起薪為月薪5,000美元(約4萬港元),若有相關工作經驗,平均月薪可達7,000美元(約5.5萬港元)。

隨後,「幾乎全香港每家醫院都有醫護人員打電話來諮詢這個項目。」他說。

美國之外,澳洲、加拿大及台灣亦有醫護技術移民的相關政策。其中,澳洲門檻最高,申請澳洲技術移民的人數日趨上升,導致分數居高不下,一般要有80分以上才能踏上「移民起跑線」。按照要求, 32歲以下且未婚、IELTS 7分以上、有八年工作經驗的註冊護士才有機會申請;已婚的則更需要配偶通過技術評估和具一定英語能力。

傅耀緯補充,加拿大跟其他移民主流大國一樣面對人口老化、醫療人手及幼兒護理人手不足的問題,所以在去年6月推行兩個有關Child Caregiver及Home Support Worker的試驗計劃,條件相對寬鬆,即便是沒有牌照的護理人員也可以通過「Home Support Worker Pilot Program」,先以工作簽證在需要被照顧的老人家家中做護理人員,申請人在工作滿24個月後,可申請成為永久居民。

「這部份的醫護都非常年輕,大都在22至28歲之間。」他說。

上述政策屬於促使人口移入的「拉力」。然而,香港業已面臨因人口老化等問題導致醫護數量捉襟見肘的局面,這一部份人才被抽走後,又需花費多少時間和公帑,才能培養出新的人才?

「這就是這次移民潮將會造成的雙重問題(Double Problem)。」葉兆輝進一步解釋:「香港已經存在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有17.9%的人口是65歲以上。移民潮年輕化將抽走部份比較成熟的勞動力,而且他們是帶着小孩一起走。」

葉兆輝認為,此次移民潮不同以往,可能帶來雙重問題。他指出,香港已經存在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而移民潮年輕化將抽走部份比較成熟的勞動力。(高仲明攝)

葉兆輝曾於2013年參與香港人口督導委員會工作,協助制定人口政策。委員會曾發表人口諮詢文件,其中建議香港政府締結有利環境,讓年輕夫婦生兒育女。「如果是當時出生的孩子,現在七歲左右,也都會跟父母一起走。那麼緊接着要面對的就是人口扶養比繼續增高。」

所謂「人口撫養比」,是指需要經濟供養的少年(15歲以下)與老年人口(65歲以上)之和與勞動人口(15到65歲之間)數量的比例,能夠反映出社會的老齡化程度。人口扶養比增高,意味着社會上更少的勞動人口須承擔更多非勞動人口的扶養責任;而工作人口減少,亦會導致經濟增長放緩,影響香港就業機會和生活水平。

香港並非第一次面臨移民潮,為何會在當下才面臨上述問題?過去移民潮引發的社會問題又是如何解決的?繼續閱讀:【移民潮】國安法後,港人為何選擇移民?

相關文章︰

【反修例一周年】國安法降臨 恐慌下移民成唯一出路?

【反修例一周年】當移民不是選項 港人該如何逆境重生?

【移民.一】反修例掀移民潮 愈認同本土價值愈想離開

【移民.四】經歷三場社會運動 他選擇到台灣重新開始

上文刊登於第220期《香港01》周報(2020年6月29日)《年輕化、平民化 新移民潮帶來雙重問題》。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