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教訓.出路|政策扶持 摒棄市場主導迷信

撰文:黃舜煬
出版:更新:

國泰航空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俗稱「沙士」)疫情和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都未有大規模裁員,但在上周三(10月21日)卻一舉裁減全球8,500個職位,並即時停止旗下港龍航空的營運。撇除新冠肺炎疫情的打擊不說,國泰早因特區政府的縱容而落後於市場形勢、失去競爭優勢,疫情只是揭開那層遮羞布。國泰的教訓如同香港航空發展的縮影—表面上風光得很,實際上發展思維落後,不斷縱容壟斷、不思產業規劃、不設法推動「健康碼」打通內地空運,結果整個航空業奄奄一息。幾可預見,倘若堅守小市場的港府繼續執迷不悟,即使他日復蘇,航空產業仍然難見天日。
《國泰教訓,香港縮影》系列三之四

現時的香港機場無法兼具全服務航空和廉航,其主要原因是機場的經營成本過高,削弱了廉航的價格優勢。(資料圖片 / 梁鵬威攝)

特首林鄭月娥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將會在11月底「進京」向中央爭取有利於加快本港航空業復蘇的政策,並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誠然,當務之急,政府應盡快推動「健康碼」,以打通內地空運,並與不同國家和地區建立「旅遊氣泡」,讓本港航空業逐步恢復常態。然而,香港恒生大學全球供應鏈政策所副教授黃惠虹接受《香港01》訪問時指出,以往香港航空業發展看似順利,但其實有很多問題和挑戰深埋其中,正在削弱本港的樞紐地位。她建議香港政府應把握時機,重新規劃香港航空業的發展前路。

黃惠虹指出,在疫情爆發前,香港機場不論是登機位、機場的配套設施,還是時間帶(time slot)的使用量均接近飽和,窒礙了機場的長遠發展,「新的航空公司難以進入本港,有新的航線也做不了;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只會推高航空公司的經營成本,反而不利於它們發掘具發展潛力的航線,只追求熱門、能即時盈利的航線。」

國泰公布重組方案,共削減約8500個職位,國泰港龍航空停止營運。(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成本高昂配套不足 缺乏廉航變相趕客

「另一問題同樣源於香港機場高昂的經營成本。」她認為,現時的香港機場無法兼具全服務航空和廉航,其主要原因是機場的經營成本過高,削弱了廉航的價格優勢,難以開拓更多客源,增加航線。「特別是歐洲的遊客,他們其實更偏向於以自行轉機的方式旅遊,即先乘坐全服務航空的長途機到樞紐機場,再轉乘廉航到二、三線的城市旅遊。如果機場缺乏這種廉航的『駁腳』,變相是在『趕客』,亦不利於鞏固香港的樞紐地位。」

黃惠虹認為,現時香港航空產業正面臨三個主要挑戰,包括區域機場的競爭、樞紐地位的挑戰、機場人手和配套不足。她認為,「現時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發展迅速,國際航點不斷增加,航線高度重合,遊客為什麼要選擇香港機場?遊客可以選擇新加坡和杜拜作中轉站,它們的配套完善,能夠吸引遊客到那裏轉機,為什麼要選香港呢?」她續稱,「本港航空產業鏈並不完善,航空技術人員、本地機師不足,甚至一些中型的飛機維修都不能在香港進行,只會削弱航空公司選擇香港作為樞紐的吸引力。」

「待全球客運量恢復『原狀』,第三條跑道理應建好,飽和量將不再成問題。」但黃惠虹認為,當局的施政重心聚焦於房屋問題,忽略了規劃長遠發展才是航空業停滯不前的問題所在,「過往(香港)航空業一直做得很好,(政府)為什麼要『畀心機』發展?但當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背後都有政府主導發展、扶持航線,香港機場仍自恃是『No.1』而故步自封,其國際樞紐地位總有一天被取代。」

香港恒生大學全球供應鏈政策所副教授黃惠虹認為,港府應反思是否仍抱持市場主導的思維。(梁鵬威攝)

她認為,要解決香港航空產業發展問題,還須從根本下手。因此,政府應摒棄對「市場主導」和「積極不干預」的迷信。「以往的香港機場其實是『皇帝女唔憂嫁』,求過於供。政府很少推出扶持政策,邀請新航空公司來港開新航線,即使有新航空公司加入,也會像(廉航)甘泉和捷星那樣被『排擠』出去,沒法與本地『巨無霸』競爭。」她續稱,「如果政府只依賴市場主導,航空公司只會願意運營熱門的航線,比如台北、日本,反而會拒絕創新、冒險發掘有潛力的航點;即使香港政府已經談妥航權,本地航空公司都未必想開。長遠會削弱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競爭力。」

把握重新洗牌機遇 五機場一體化合作

她認為政府應該把握本港航空業「重新洗牌」的機遇,重新考慮推出有利於產業發展的政策,為航空業提供鼓勵或補貼方案,鼓勵新的航空公司、航線和航點進入本地市場;同時,與本地主要航空公司協調,適當分配航權,主導航空業的發展,「比如廣州白雲機場背後都有政府支持,它們敢開暫時不能盈利的航線,同時配合國家的『一帶一路』發展,其樞紐地位只會愈見提高。如果香港政府一直『積極不干預』,航空業只會落後於人。」

深圳機場已成為連接內地其他城市的重要機場。(Getty Images)

另一方面,面對大灣區區內機場的同質競爭,她認為政府要主動促成(A5)一體化合作,即香港機場與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澳門國際機場及珠海金灣機場,從航權、航線分流,在人流、貨流、客流上連接中轉,避免五大機場在同質競爭下陷入惡性競爭,但這需要香港政府主動與中央協調,做好規劃和統籌工作,「每個城市想方設法地發展機場,追求航線、人流等KPI,反而缺乏規劃和協調五個機場的發展方向和定位,尤其是香港與廣州白雲和深圳機場的航點、客量都高度重合,都希望爭取國際熱門航線,如果不是中央作統籌,都很難去推動發展。」

「長遠來說,香港機場應與內地機場在航線上互相配合、轉運,比如發展基建促成深圳廉航和香港國際航班的客貨運中轉,並解決兩地入境和海關問題。特別是在『一國兩制』下,一個持外國護照的人怎樣在香港落機,快速到深圳、廣州機場上機,而其中入境簽證問題,就需要中央和各地政府協調和安排。」黃惠虹又認為,除了做好客運規劃外,政府更應在空運上做好規劃政策,配合大數據、5G發展,推動航空運輸業數字化升級,鼓勵香港的創科發展,才能保持香港航空業長遠的競爭力。

她認為,香港航空業發展困局並非一天形成,但以往「水漲船高」,大家都以為「歌舞昇平」,忽略了深埋其中的「冰山」,但現在航空客運量少了八、九成,問題浮出水面,正是政府反思的時機,「雖然香港有一直以來累積的底蘊,其樞紐地位不會一朝一夕被取代,但如果香港機場長期裹足不前,很快就會被深圳、廣州『爬頭』。就好像十多年前的葵青碼頭一樣,內地政府大力發展穗、深碼頭,很快就超越了香港,所以政府要反思:在產業發展方面是否只以市場主導就能夠解決問題?」

上文節錄自第237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0月27日)《出路︰政策扶持 摒棄市場主導思維》。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37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國泰教訓 香港縮影 是時候重整航空產業規劃了

香港管治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政府懶理 港大擬自設工廠 專家籲港產疫苗納特區戰略儲備

總統選舉最後一辯:特朗普錯失良機 拜登不失而勝

電池技術超前發展 駛進「電動時代」

倫敦經驗 都市農業:圈地種植成趨勢

親睹動物屍橫遍野如煉獄 虐畜無情 拯救有價!

勒索軟件攻擊疫情下倍增 網絡安全面對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