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三】亂世「孤魂」:多元與全球化只餘虛無

撰文:盧偉文 黃逸華
出版:更新:

在中國留學生群體中,賈雪芭看似是較幸運的一個,一方面,她所在的加州因為是「藍州」(Blue State),即使特朗普上台讓她覺得美國可能要「玩完了」,但加州不會出現太大的改變。「加州對國際學生還是比較包容的,而且因為有大量華人聚居,目前還沒太聽說針對華人的敵意和攻擊(行為)。」
另一方面,她成功由「學院轉向實業」,2017年畢業後,花了大半年時間求職,終於成功踏入互聯網行業,找到一個在矽谷「搬磚」(網絡用語,指辛苦、重複、賺錢不多的工作)的機會。相比美國其他地方,矽谷的氛圍無疑較好,「比較崇尚創新、開放、多元,同時又高度『政治正確』,我接觸到的人雖然大多數都只是尋求穩定的高薪工作,但確實有些人以改變世界為目標。我對這裏的work-life balance(工作生活平衡)也比較滿意,據我所知,國內互聯網同行在工作強度上要大很多。」
此為【漩渦中的中國赴美留學生】系列報道之三

但這種看似安穩的生活,在中美博弈愈趨激烈及新冠肺炎爆發下愈發變得虛幻。「中國留學生的生存空間將愈來愈被壓縮——這是中國崛起造成的大國衝突在微觀層面的反映,尤其是在美國大選年和新冠疫情失控的壓力下,中國留學生的處境將愈來愈糟。年初至今,因為疫情的緣故,我的工作和生活完全變了樣,只能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身邊有一些朋友被公司解僱,陷入非常緊急的境地。」

戳破對更美好世界的想像

自特朗普把疫情的矛頭指向中國開始,華人連帶整個亞裔社群都成為被針對的目標。今年3月剛為人母的朱立說:「因為特朗普的一系列種族主義言論,我們很快地感受到對亞裔的歧視和仇恨。媒體上經常會看到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案。我們生活在非常liberal的波士頓,這裏的人受教育程度全美最高,有一天我帶寶寶散步時,一個白人老頭跟在我身後大罵,叫我帶着『雜種』『滾出美國』,很難想像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深藍』的波士頓。」

相比美國其他地方,矽谷的氛圍無疑較好,「比較崇尚創新、開放、多元,同時又高度『政治正確』」。(Getty Images)

「我們曾以為美國會舉全國之力,即便不像中國一樣迅速『撲滅』病毒,也能如東亞各國一樣迅速將疫情控制住。誰想到這個愚蠢自私的美國總統為了保住他的基本盤贏得選舉,做出一系列荒謬舉動。福山(Francis Fukuyama)最近也指出,民粹主義國家或民粹主義領導人領導的國家在應對新冠疫情時非常糟糕,例如巴西、墨西哥、匈牙利等,因為這些領導人一直為了維護自己的聲望而否認疫情,更不會採取有效措施。」朱立說。

後來,病毒來到美國,陳天指身邊的美國人起初都將信將疑,還有人引用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反對大眾戴口罩的建議。那時候,特朗普已頒布了針對中國的「旅行禁令」(travel ban),陳天還在擔心父母能否如期出席她的畢業典禮。但後來,學校遣散學生,轉為網上教學。美國民眾對新冠肺炎病毒的認識也開始轉變,佩戴口罩、在飛機上用消毒紙巾為座椅消毒的人多了起來。陳天的學校所在的郡及周邊地區也相繼封鎖,所有非必要商舖一律關門,餐館不得室內用餐。陳天形容,她的大四第二學期就在獨自一人的隔離生活中渾渾噩噩地過完。「我也不用擔心父母來不了我的畢業典禮,因為畢業典禮取消了,改成一個網上直播的小儀式。」

看似安穩的生活及「美國夢」,在中美博弈愈趨激烈及新冠肺炎爆發下愈發變得虛幻。(Getty Images)

「通過這次疫情,我對美國非常非常disillusioned(理想破滅),從政府到民眾,無一例外。疫情剛爆發時,我沒想到中國的疫情可以這麼快受控,後期防控可以做得這麼好,當然,成本也非常高昂,政府的過失還是不可原諒的;更想不到的是,美國疫情會持續這麼久,聯邦政府的應對會如此混亂和無力,相當一部份的民眾會如此愚昧反智。我從小被灌輸的美國民主體制的優越性,在這種強烈對比下再站不住腳,當然,我也沒有簡單地轉而相信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現在只是對兩邊都失望透頂,不抱任何希望。」陳天說。

華人在美生存空間愈發狹小

衝擊是如斯強烈,當看到特朗普在疫情前接近於「巨嬰」般的表現,陳天終於體會到2016年大選時同學看到特朗普當選時的感受,「如果說我1月時看到中國的一場國難,那特朗普當政這四年,對於政治立場與我相近的美國人,可能就是一場長達四年的國難。」

「疫情帶給我的第二點衝擊就是中美關係惡化,還有中國人在美國的生存空間愈發狹小。雖然我身處『激左』的高校環境和平靜的小鎮,沒有直接經歷過種族主義者的襲擊和騷擾,但美國各個圈層對中國這整個意象的敵意還是顯而易見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和美國人互動時會不自覺地因中國人的身份有所忌憚,這種感覺是我來美這麼多年從沒有過的。」

特朗普此次新冠疫情的應對和防控表現如同「巨嬰」。(Getty Images)

這種忌憚、失望和壓抑,存在於中國留學生群體,存在於美國校園的師生之間,更存在於相信更自由、更多元、全球化的人身上。「這種壓抑與各走極端是一種全球性現象。最讓我低落的是中間協調力量的沒落,這或許就是導致中國民族主義高漲,美國社會分化的原因之一吧。中國人開始不相信美國可以給他們示範現代性,也不相信其他國家可以示範。這導致了彼此沒有共同的利益和價值觀,在很多問題上的分歧沒法調和。」王甲分析道。

這種對美國的不信任,令原本打算前往美國的中國學生卻步,亦令本打算留在美國發展的留學生想回國。賈雪芭仍沒後悔來美國留學的決定,「現在還說不上是對是錯,無論去哪兒都有利有弊吧,只能說美國現在的形勢轉變讓我開始有想要回國的打算。」

陳天亦表示,她幾位同學正在內地上高中的妹妹本來打算赴美留學,現在無論是他的父母或妹妹本人都再沒有這個打算。「難道因為這一年中美格局的改變,這幾對兄妹的人生軌迹從此就中美兩隔?我還有一個朋友,高中來美國,大學畢業後在美國工作一年,然後又讀了研究生,前前後後在美國呆了十年,今年研究生畢業在美國找不到工作,可能要回國,這一點我很難想像。」

美國失控的新冠疫情和急轉直下的中美關係,令不少原本打算前往美國的中國學生卻步。(Getty Images)

憂「海歸」身份會變成負累

王甲的說話,很好地解釋了他們的擔憂:「目前的國際形勢趨向黑白分明,不允許任何中間派別的存在。在這種情況下,我隱隱擔心『海歸』身份會慢慢變成負累,雖然現在還沒有。我們這類人會成為角色非常尷尬的人,過去的教育告訴我們,世界並非非黑即白,樣樣需要站隊表態是很荒謬的。但如今,理性精神成了表態上的障礙。」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上文節錄自第239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1月9日)《亂世「孤魂」: 多元與全球化只餘虛無》。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39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美國大選扯下民主遮羞布 還有什麼值得香港趨之若鶩?

一個令拜登不太滿意的結果 藍色巨浪變浪花

特朗普選舉輸了 特朗普主義贏了

夢起.夢滅 漩渦中的中國赴美留學生

暴風雨後的《施政報告》 林鄭月娥的政績大考

傳媒查冊關乎公眾利益 政府如何平衡私隱權與知情權?

因言獲罪還是裹挾輿論? 螞蟻上市風波的兩種敘事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