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向左、草根向右?政治學學者分析美國社會左右翼思路

撰文:陳糸
出版:更新: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大局底定,拜登擊敗特朗普成為候任總統。輿論說:特朗普輸了,但特朗普主義贏了。特朗普以七千多萬票落敗,成為史上最高票落選的總統候選人,無論自由派口中的特朗普表現如何糟糕,拜登也沒能取得壓倒性勝利,而特朗普也沒遭到美國社會普遍排斥⋯⋯近期出版的兩本觀點迥異的著作有助我們了解美國左右翼的思路及其社會何以撕裂至此。

左翼:能者應得的迷思

數十年來,美國社會不平等持續惡化,貧富差距擴大,脫貧極難,跨代貧窮問題嚴重。社會不公引發民怨正是特朗普崛起的背景因素。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作者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在新近推出的著作《 The Tyranny of Merit: What’s Become of the Common Good? 》(拙譯:能者霸權:失落的公益心)稱這股民怨正是美國普羅百姓對「能者傲慢」(meritocratic hubris)的回應。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作者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在新近推出的著作《 The Tyranny of Merit: What’s Become of the Common Good? 》。(資料圖片)

在資本主義之下,社會不平等,有人富、有人貧,沒什麼大不了,財富均等不是政治目標。若不平等持續,社會流動停滯,富者恆富、貧者長貧,政府便需要介入。解決之道在促進階級流動,只要機會均等,所有人都可以憑努力出人頭地,社會不平等便不成問題。教育界作為平等機會的「分配機關」,提供上流機會,無怪學子爭相升讀大學。大學量才收生而形成了篩選機制,入學者成為天之驕子,落第者只能自愧不如。

但桑德爾認為,篩選制度並不如理想般公平。富家子弟入讀名校,窮人孩子常被拒門外,這非富人才能特好,而是父母更能提供優良配套。研究指,家庭收入與大學入學成績兩者呈正相關,愈富裕成績愈好,不消提富家子弟還有那些風帆、賽艇、馬球等課外活動的額外得分。院校收生水漲船高,窮學生就在入學評分這關口被卡住。

富裕的家長愈來愈懂得將優勢傳給下一代,大學入學機制不一定報償能者,情況幾成世襲。桑德爾引述道,哈佛大學和史丹福大學三分之二學生來自最富裕家庭,屬量表中最高入息的前五個級別;量表中入息最低五個級別中,少於4%學生入讀長春藤院校。假若大學不因才取錄,社會不容向上流,「美國夢」便會淪為空言。

桑德爾認為,大學量才收生篩選制度並不如理想般公平。(Getty Images)

「天道酬勤」的負面效果

所謂「美國夢」,本來是「天道酬勤」的體現─憑才幹和努人,人人可成功。其引伸是「能者應得」,反面則是:如果你沒有成功,表示你不夠努力,那就沒什麼好埋怨。「能者上流,勤者有功」是美國人奉若圭臬的觀念,它由最初的勉勵變成事實陳述:勤怠是因,貴賤是果,由是勝者驕,敗者愧。

這解釋了民怨的來由,「能者應得」的觀念─推崇能者、怪責輸家,便是傲慢的成因。大學學歷是個人成就,與自我形象、上流資格、巿場價值掛鈎。機制產生出「榮譽」,但同時製造「羞辱」。「文憑主義」不僅突出了學歷差異,還包含了不自覺的歧視。

桑德爾說,今日美國政治最標誌性的分野,不是貧富、城鄉或膚色,而是大學學歷。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藍領階層、未持有大學學歷組群一面倒支持特朗普;而在希拉里支持者中,有七成人具備高等學位學歷。英國脫歐公投研究給出相同的分析:學位持有人支持留歐;非學位持有人壓倒性支持脫歐。

書中指出,美國工人被標籤為低學歷者,長期遭輕視,因而產生強大的「被遺棄感」。下層人口早厭倦「向上流動」這些謊言。特朗普正代表着社會「失敗者」向「勝利者」的宣戰。大眾支持特朗普否認氣候暖化,不是想否定科學,而是拒絕專家。不如奧巴馬和希拉里,特朗普的公開講話絕少提及平等機會,反而大力渲染社會不平等,挑動大眾仇恨精英的情緒。凡此種種才是特朗普崛起的原因,情感受創才是民怨根本……

(節錄)

上文節錄自第247期《香港01》周報(2021年1月4日)《觀點交鋒 大學向左,草根向右》,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47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羅馬式蓄水池險被拆毀 政府保育思維亟需更新

莫加深兩地矛盾和消極情緒 黎智英保釋之爭

法庭已經依法判案 政治操作還需摒除 理清「12港人案」始末

心理衞生教育的缺失 港人精神有病不自知

「霸主地位」代價日大 美國自墮「美元陷阱」

央行數字貨幣落地 香港有何角色?

「後新冠」地緣政治新戰線 大國押注生物醫藥發展

「細胞肉」獲准上市 下一步,人造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