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光】疫情前半場的域外見聞

撰文:董秀生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首先在中國爆發,繼而蔓延全球,至今已經一年。面對世紀疫症,全球恍如進入戰爭狀態,人們在抑鬱不安中度日,各地社會亦展現了不一樣的風貌。《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光》一書,由21位散居海外16國的人士一起記錄了這段日子的苦難、醜惡、溫情與希望。

本書的作者包括海外留學生、學者和專業人士,可以說是知識份子在疫情中的見聞結集。書中所記,或許在新聞中已略有所聞,或許是獨特的域外風情,覆蓋的日子由2020年1月開始至5月止,是疫情的「前半場」。抗疫長路漫漫,未見盡頭,此番回顧,正好使我們可以在總結經驗後,踏上新征程。本書不是學術報告,縱然有作者出於性情偏好,話題較為嚴肅,較多從專業角度出發,不過,書中採取的是日記體,敘述較隨性,也更多地表現了每位作者個人在疫情中不同的處境和情緒。

長夜終有盡頭,黑暗之後必見光明,這是疫情中人們的希望。(路透社)

偶有專業觀察 揭示社會風貌

疫情期間還會有些奇聞異事,比如居於西班牙的孫敏就遇到一名「唐吉訶德」,他懂中文,且興趣廣泛,可是再談下去,卻表示根本不相信有病毒存在,認為一切都是政客捏造的,電視上那些感染病毒的人都是政府僱用的演員。而在馬來西亞,放寬出行措施後,司機可多載一名來自同一家庭、同住且具夫妻或親屬關係的人,這個措施間接保障了夫妻原配利益,因為若司機所載非原配而是小三,除了罰款,還會招來牢獄之災。

在俄羅斯,網紅博主拍攝許多關於新冠病毒的惡作劇視頻,其中博主扎博羅夫在前往「1905年大街」站的地鐵車廂裏倒地並假裝抽搐,與此同時,他的同夥開始大喊「冠狀病毒」,引起恐慌,他們最終面臨最高五年的監禁。事件反映部份俄羅斯人熱衷於「俄式笑話」,追求表達的自由,卻不知輕重。

與此同時,有來自中亞的斯坦人協助拍攝上述俄羅斯視頻,他們在疫情中失去打零工的工作,生活艱難,才做了這等犯法的事。由此,亦想到疫情中各地外地勞工都倍覺艱辛,我們最常聽到的是新加坡外勞在集體宿舍染疫的苦況,但原來,俄羅斯的中亞人也同樣不好過。疫情中,弱勢群體處境愈發不利,英國的貴族富人輕症也可以檢測,平民百姓卻檢測無門;美國黑人也因各方面條件較差,死亡率較高。疫情所帶出的種種不平等,很值得關注。

面對世紀疫症,全球恍如進入戰爭狀態,(新華社)

疫情來勢洶洶,考驗各地政府的領導力,他們必須帶領民眾走出疫境。一些作者或直接或間接,對政府的抗疫政策多有批評,例如指摘政府不鼓勵民眾戴口罩、沒有果斷封城等;當然也有讚賞,例如普遍讚賞中國的抗疫政策,也認為亞洲國家表現較佳。

中國的做法不是唯一方案,西方也有應對得宜之處。德國作者姜孝賢就從政治和法律的理論視角探討德國抗疫較為成功,是得力於聯邦制的制度文化,聯邦政府會跟各州首長達成協議,協調防控舉措,卻沒有權力在疫情防控領域對各州發號施令,二者本質上不存在所謂垂直的上下級領導關係,而是一種「合作性聯邦制」的憲制關係。相較於中國內地,德國的管控「很寬鬆」,但各項防疫工作卻井然有序,法治切實貫徹,指向自治(autonomy)。其實,《經濟學人》雜誌也曾比較英國和德國的抗疫表現,指出英國較失敗是因沒有將權力下放到地方,而德國地方政府卻能有實權調動資源抗疫,靈活性大,因而可見成效。讀到此處,正好兩相印證。

西方抗疫的混亂狀態,還在於無節制的個人主義作祟,到處都有示威者抗議管控過嚴。此外,本書還提到集體行動的困境,媒體採訪一位美國亞特蘭大的餐館老闆,問他是否準備像亞洲國家那樣為顧客量體溫,老闆卻說美國人心理上可能不接受。實際上,如果所有餐館都行動起來量體溫,對所有人都有好處,但如果有些偷懶不合作而獲得客流,對遵守規則的餐館不公平,最後就導致不能集體守規…(節錄)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光》
副題:21人16國域外疫情觀察記
編者:魏磊杰
出版:當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
出版日:2020年10月

上文節錄自第248期《香港01》周報(2021年1月11日)《《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光》疫情前半場的域外見聞》。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48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暴徒佔國會 美憲制幾危 民主選舉難除極端政治

白宮國會全在手 拜登的機會來了

美式民主催生民粹狂人 香港切勿走向極端

「司法改革」成為敏感詞 如何令普通法與「一國兩制」相適應?

教資會評核標準不合宜 盲目追逐國際化乃香港法學困局

疫情一年 武漢人走過2020

夾在北京和台北中 我學會了「生活在此時此地」

大流行實現五類智能監控 揭示大數據下眾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