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協錯失了什麼?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教協成立於1973年,至今擁有9.5萬會員,是全港最大工會。它本是為了倡議教育政策和提升教師權益而成立,只是後來投身社會和政治運動,才添加專業團體和民間組織兩個角色。現在教協調整方針,專注教育範疇,是時候回顧這個組織的成長路,前瞻其未來走向。

教協在發展過程當中也遇過一些挫折,未能成功爭取改革。早期例子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後的母語教學,事後的研判是運動過於急促。近一點的例子2000年的取消基準試行動。教協認為基準試本質是衝擊教師專業,故鼓動萬人參與遊行。但陳情不奏效,政府、家長和社會認定基準試有助教育界去蕪存菁,從而提升學生語文水平,教協亦被批評為只顧保飯碗,拒絕承認教師弊漏。

即使教協強調往後聚焦教育事宜,但要完全去政治化是困難的。(資料圖片)

必須指出,即使是保障教師就業,教協工作亦未臻全面、圓滿。相較以往,當下教協面對的難關不只是個別教育措施爭取策略出錯,而是被政府全面「封殺」。即使教協強調往後聚焦教育事宜,但要完全去政治化是困難的……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77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8月9日)《教協今後聚焦工會本業 過去錯失了什麼?》《教協「去政治化」 設工作組推動認識國情》。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