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致光研轉強積金為年金 周永新:思維落後不合時宜

撰文:劉夢婷
出版:更新: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日前接受傳媒專訪時提到,政府正研究取消強積金對沖後如何配合公共年金,包括討論如何將強積金自動、甚至強制轉為年金。羅致光認為隨著退休人數增加,如退休人士不將財產演化成穩定收入,消費意願會隨之降低,導致經濟收縮,還強調有關研究應是下屆政府的工作。不過,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此乃不合時宜的提議,批評政府思維落後,跟不上時代。

提議不合時宜避重就輕

公共年金計劃接受年滿65歲或以上的退休人士以一筆過方式投保,本金介於5萬至100萬元,保證回報為本金的105%。在羅致光構思的退休制度中,年金是重要環節。在官方常用例子中,假如一名65歲的香港男士付出100萬的年金,平均壽命大約還有19.58年,按照1%的既定利率,每月可獲金額4686元,直至離世。儘管計劃的回報受到政府保證,投資風險微乎其微,但公共年金收益會隨通貨膨脹而貶值。早前的認購情況便反映出,市民對此計劃並不買賬。2018年,政府首次推出公開自願認購香港年金計劃,並訂下100億元的發行上限,然而覆蓋率及投保金額頗不理想。根據相關按揭證券公司2019年的數據顯示,首次公開認購時實際只有5500宗個案認購年金,投保金額僅27.8億元,為發行上限的四分之一左右。

周永新認為,公共年金計劃對基層人士保障不足欠缺誠意,因為大部分普通「打工仔」退休時,所持強積金只有20至30萬元左右,即便將這些錢全部投入年金計劃,按照利率,基層人士每個月只能通過年金收益兩千多元。根據政府最新發布的《2019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一人戶的貧窮線為月入4500元,二人住戶則為1萬元,低於此水平即屬貧窮。

港大學者周永新批評年金計劃對基層人士保障不足。(資料圖片/曾梓洋攝)

因此,對於捉襟見肘的基層長者而言,拿出最低5萬的入場費已非易事,即便能傾盡微薄積蓄參與投保,所得收益仍難以維持基本溫飽,實屬諷刺。而對於物質豐裕的長者而言,年金帶來的微薄收益意義則不大,年金計劃處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周永新透露,「我自己也有買政府年金,但只是考慮到私人市場的產品投資風險較大,便挪用一小部分積蓄放入年金做風險管理,並不能成為生活資金主要來源。」

周永新亦批評,政府既然計劃下個立法年度向新一屆立法會提交草案,以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現時應集中解決並交代此安排涉及的複雜事宜,這也是社會福利範疇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而現屆政府任期即將結束,如今不但未能將清晰時間表及方案細則列出,更重提早前遇冷的年金計劃,實在不合時宜。

「一刀切」平民無保障

周永新曾研究全民退休保障,在2014年與港大團隊發表《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研究報告》中,建議政府設立老年金,按月給合資格長者發放3000元。由於建議涉及僱主承擔四分之一老年金稅,此建議遭到商界激烈反對。儘管周永新及後改良方案,將領取年歲延至70歲並增加領取資格限制,仍未得到政府及商界接受。周永新評價,彼時政府不願協調,促商界接受該方案,而現時,政府卻意圖強制平民參與年金計劃,實在是倒行逆施,反映政府思維落後,跟不上時代。

周永新比較,香港的強積金制度始於2000年,目前只有21年的歷史,所包括的福利範疇僅限於退休後現金提取;而新加坡自1955年開始便已有公積金制度,經過多年調整演變成全面制度,覆蓋購物、保險、子女教育費或醫療等範疇,且制度規定個人需繳納的公積金比例較香港高。即便新加坡政府亦規定強制轉移公積金至年金計劃,但並非全額,而只強制保留最低限額用以投資年金計劃。他還指出,當年有新加坡公民反對年金計劃,但政府承諾年金收益可讓長者享基本生活保障;相比之下,港府的退休金安排仍然不夠全面,至於意圖將全部強積金轉為年金的方案,實屬「一刀切」的懶政思維。

羅致光提出的年金計劃曾遇冷不被市民信任。(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羅致光還曾經提出,年金計劃所得收入不被視為參加者的現金收入,因此年金購買者在申請長者生活津貼(長生津)時可被放寬資格。這套退休保障組合忽略長者的醫療需求較普通人大,如將強積金盡數投入年金計劃,則無醫療開支;況且,與其迂迴地玩數字遊戲,不如直接放寬長生津的申請資格,讓真正需要長生津的退休人士獲得援助,年金計劃的政策邏輯不僅自相矛盾,亦暴露出港府在為市民提供退休保障問題上毫無誠意。

香港缺乏全民退休保障,基層長者往往陷入老無所依的苦況。周永新指出,內地提倡「共同富裕」的概念,收入與稅收高度掛鉤,富人為公共財政貢獻更多,制度上強調財富合理分配,為全民長者提供退休金保障生活,反之,香港許多長者仍然沒有退休金用以養老。他認為,港府向來不插手調控市場,亦不會踐行「共同富裕」的觀念,唯恐破壞低稅政策,但時移勢易,如今香港貧富懸殊嚴重,他指出政府應該改變以往「積極不干預」市場的作風,適當插手調控市場,拿出誠意使低收入人士真正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