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化輸出|香港娛樂未死 文化產業有價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Netflix原創韓劇《魷魚遊戲》自上月在串流影視平台上線,迅即掀起全球熱潮,更刷新多項網劇紀錄,亞洲文化輸出正悄悄起革命。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韓國推動「文化立國」,以應對亞洲金融風暴帶來的經濟影響。參考韓國多年來針對娛樂發展的文化產業政策,或可為香港帶來啟示。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香港已經是亞洲娛樂輸出的先驅者,李小龍的影響力更遍布全球;《尚氣與十環幫傳奇》中主角尚氣更是「漫威之父」史丹李(Stan Lee)以李小龍為原型而創作的角色。直至八十年代,香港音樂界人才輩出,張國榮在韓國、日本等亞洲地區擁有極高知名度,其專輯《The Greatest Hits of Leslie Cheung》在韓國銷量高達30萬張,締造華語唱片在當地的銷量紀錄。近年ViuTv為香港影視業重新注入動力,購入日劇《大叔的愛》版權並翻拍成香港版,據悉朝日電視台已取得港版播映權。產業分析公司Media Partners Asia的報告分析,ViuTv東南亞付費用戶量達520萬,超越Netflix成為該區第二大影音平台,僅次於Disney+的600萬。

娛樂不但可以成為文化的載體,而且一旦成功輸出,更可衍生一種可延續的特質,超越時間及空間限制。男子組合「Mirror」於8月登上《紐約時報》,報道剖析粵語流行音樂曾經是重要的文化輸出,可惜過去二十年發展轉弱,而Mirror「正在推動對粵語流行音樂的熱情的復蘇」。近年亞洲文化輸出可謂集天時、地利與人和,香港的影視工業能否乘勢反撲?在商業上的成功意味着什麼?香港又如何從中受惠?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85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10月10日)《娛樂未死、文化有價 政府應因勢利導》。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