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關天不可置身事外——如何發動13私家醫院和5000診所共同抗疫?

撰文:黃雲娜 戴小橦
出版:更新:

第五波疫情自1月底爆發以來,至昨日(3月2日)累計新增超過至少28萬宗確診病例,病患排山倒海撲向18間公立醫院,急症室、病房裡、走廊上、醫院外全部都是人。相對於公立醫院的人滿為患,門可羅雀的私家醫院就像是這場全民抗疫戰下的「局外人」,不但未能參與新冠病患的收治工作,有的甚至連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的非新冠病人都拒絕醫治。香港已經面臨最危急的關頭,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更何況醫護人員的天職就是救急扶危,特區政府應該積極發動私營醫療力量參與抗疫,例如新加坡的公共衛生防範診所(PHPC)計劃,成功動員900多間私家門診合作處理輕症病患,而香港的13間私家醫院和5000多間私家診所,理應貢獻一份力量。

相對於公立醫院的人滿為患,門可羅雀的私家醫院就像是這場全民抗疫戰下的「局外人」。(張浩維攝)

私院拒收普通病患加重公院負擔

隨著疫情緊急爆發,醫管局上月中多次發出緊急呼籲,希望初確者勿再湧入急症室覆檢,盡量把醫療資源留給更有需要的長者和幼兒;然而,即使已經有數萬名輕症者留待社區,但救護車仍然源源不絕地往公立醫院輸送病患,醫療系統疾呼崩潰。

以內科病房為例,在正常的情況下,轄下18間公立醫院急症室每日有850名病患轉入內科病房,但醫管局上月底(2月25日)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有17天都超出警戒線;負壓病床更加嚴重,據當局去年底公布的數據,公立醫院和疾控感染中心合共只有1200張負壓病床應付第五波疫情,而自爆發以來,這些病床的使用率長期處於9成的水平;醫護人手亦非常短缺,基本上都疲於奔命,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一名護士需要同時照顧100名病人的情況,更令人擔心的是,截至昨天,8萬多名醫護當中已有4322人確診,儘管當中600人已康復投入工作,但潛在的「交叉感染」和「病房爆發」是這波疫情的一大威脅。

相比之外,13間私家醫院則冷清得多。由於私家醫院隔離設施不足、只有少量負壓病床,所以不願收治新冠病患,而特區政府目前的安排也是傾向由公立醫院處理所有檢測呈陽性人士。不過,在疫情極為嚴峻的當下,尤其是公立醫院遠超負荷之際,私立醫院並沒有主動施以援手,過去一兩周更有報道指出,有個別醫院拒絕接收出現感冒發燒徵狀的非新冠病患,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上月中(2月18日)不得不去信香港私家醫院聯會,表示除非病人已經在檢測中呈陽性,要轉往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否則希望私家醫院繼續以慣常方法處理病人,以免對公立醫院造成額外負擔。

私家醫院隔離設施不足、只有少量負壓病床,所以不願收治新冠病患,而特區政府目前的安排也是傾向由公立醫院處理所有檢測呈陽性人士。(威院提供)

是賺錢重要,還是救人重要?

特首林鄭月娥日前(2月28日)與廣東省流行病學專家會晤後發表視像講話,表示將會加強分層治療以減少重症及死亡個案,使醫療資源能有效地用於迫切個案。當局沒有具體解釋如何「分層治療」,但按照合理推論,應該做好初步分流,區分輕症和重症的病患和資源,而全港的13間私家醫院和5000多間私家診所(據衛生署在2018年的估算),理應貢獻一份力量。

首先,若要集中公立醫療資源用於收治新冠病患,那就應該盡量把非新冠病患轉移到私家醫院當中。事實上,這也是政府正在實行的方向,但力度有限,且成本太高。李嘉誠基金會早前(2月19日)宣佈捐款3000萬給私家醫院接收非新冠病人,及後(2月25日)再加碼至5000萬元,目前養和醫院、港怡醫院、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聖德肋撒醫院及寶血醫院等五間私家醫院已經參與轉介計劃,預計可以處理超過200個緊急個案。

不過,是次公私營協作計劃規定,洗腎病人一旦確診就會送返公立醫院,目前涉約60人。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日指出公院滿是染疫病患,情況猶如戰場,他批評私院送走確診洗腎病人的做法是「道德錯誤」、「對不起市民」。另外,其他私家醫院對轉介計劃興趣缺缺,主要是擔心公立醫院人滿為患,萬一所接收的病患染疫將會造成不便,例如私家醫院聯會主席何兆煒曾在電台節目表示,早前有病患到訪私院後確診,導致整個部門職員需要進行強檢或檢疫,嚴重影響人手。

誠然,保護好醫護,才能保證更多的生命得到拯救;但大疫當前,私家醫院除了顧慮是否有足夠人手、能否正常營運賺錢之餘,又怎能忘記救急扶危的本職和前提?

私家醫院聯會主席何兆煒曾在電台節目表示,早前有病患到訪私院後確診,導致整個部門職員需要進行強檢或檢疫,嚴重影響人手。(資料圖片 / 余俊亮攝)

發動私院收治輕症,其實唔難!

其次,政府不妨更加積極一些,調動私營醫療力量參與處理新冠輕症病患,當中包括兩種方案——第一,私營醫護人員加入公院抗疫;第二,私營醫療機構專責收治輕症。

對於第一種方案,醫管局自2018年2月推出「自選兼職招聘計劃」,容許私營機構的醫生和護士以自訂工作時間、地點等更具彈性及效率的方式到公立醫院兼職;截至2020年12月,該計劃有約1,200人參與,包括177名醫生和835名護士。在第五波疫情初發之際,醫管局總護理行政經理潘恩榮曾於1月底表示,現時有約200名全職和約80名兼職護士在亞博和北大嶼感染控制中心工作,而醫管局希望招募多400名兼職護士協助亞博重啟更多場館。不過,據了解招聘工作未算踴躍,有醫護反映問題在於「不清楚參與兼職後的工作分配」,因為政府只是一味呼籲、開放報名渠道,但沒有列明具體工作安排。

至於第二種方案,正如袁國勇所建議,應該由私院協助處理新冠輕症的住院及門診病人。在防護方面,他指出近乎所有公私營醫護已接種新冠疫苗,病房每小時換氣6次,而私院醫護人員與醫管局員工一樣均有N95呼吸器及個人保護裝備,相信問題不大;至於隔離措施,他也提出應與公院看齊,即染疫7日後只要驗出陰性便可復工,其接觸者只要做足防護,每日上班前接受快速檢測並呈陰性仍可照常上班。

「缺乏負壓病房」是私家醫院拒收新冠病患的「擋箭牌」,但其實同樣不難解決。例如公立醫院現正加緊在普通病房安裝強力抽氣扇以加大病房換氣量並調至最高,藉此把普通病房改裝成為感染風險相對較低的病房。這對私家醫院而言,又有何難?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資料圖片)

新加坡發動900多間私家診所支援

除此之外,特區政府不妨參新加坡啟動公共衛生防範診所(PHPC)計劃。該計劃是新加坡基層醫療「Primary Health Care」體系的重要一環,自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後建立,在2020年2月新冠疫情爆發之初重新啟動,成功調動900多間綜合診所和私家診所參與,將公立醫院、社區醫療和私人診所三點連成一線,為病患提供統一標準的診斷、上報、治療、轉介流程,成功分流患者、穩定公營醫療。

當有人出現發熱、咳嗽痛、流鼻涕等呼吸道感染徵狀,應該通過網站查找距離自己最近的PHPC診所,並預約求診;患者進入診所後,會被初步篩選成為「發熱者」和「非發熱者」,再前往被分隔開的區域候診;一旦經診所醫生診斷為疑似確診病例後,會馬上被轉介到醫院治療;但對於輕症病患,醫生將為對方開數天病假和藥物,若該病患未見好轉應該再次向同一位醫生求診,醫生會轉介到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治療。對於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診費加上藥費合共只需10元新加坡幣(折合約58元港幣),若是建國一代和立國一代的長者則只需支付5元坡幣(29元港幣),接受公共援助的更是免費。

為了保證優質的醫療服務,只有符合一定條件的診所才能加入PHPC:至少要有一名得到CDMP(慢性病項目認可)認可的全科醫生;提供初級全科醫療服務;必須加入社會保障援助計劃。新加坡政府會為這些醫生提供培訓,同時確保防護物資,並會免費向醫護人員發放達6周的預防病毒藥物和優先配置國家儲備庫的藥品及疫苗。

新加坡政府拍攝多條教學影片,呼籲國民如有不適先到PHPC求診。(影片截圖)

危急關頭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在2020年6月,新加坡當局為肯定這些診所的抗疫貢獻,提供每家診所3種津貼,包括1萬元坡幣(5.77萬港幣)的商業補貼、1,200元坡幣(6930元港幣)的拭子檢測計畫啟動基金,以及凡是診所醫生被感染或被隔離之診所,每天可獲500元坡幣(2888元港幣)的補貼。Omicron肆虐之下,新加坡公營醫院同樣出現極大壓力,當時衛生部便呼籲非緊急的國民前往PHPC就診,盡量把醫療資源留給重症和弱勢病患,而部份診所更延長營業至晚上11時,大型醫療機構則協助遙距視像診療、檢測和送藥,各盡所能為公營系統減壓。

港府參考外國經驗時,往往只是「略知其然」,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我們提出新加坡PHPC的事例,並非要求當局照辦煮碗,而要明白一個有為政府應該致力想方設法解決問題。無可否認,醫管局已把轄下14間普通科門診指定為新冠輕症診所,預計至下周一(3月7日)會再增設三間,為一些已經被通知檢測結果呈陽性、正在等待被安排送院期間、出現輕微不適徵狀的病患提供服務;不過,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推算全港累計可能已有170萬人受感染,預計未來一周達到疫情頂峰,形勢如此危急之下,單靠公營醫療孤軍作戰恐怕不足以應付,還需發動「私家救兵」緊急救援。

當公營醫療資源無法負荷,就應調動一切力量支援;當私營醫療態度消極,就要曉之以理、提供誘因;如果私家診所空間太窄不利分流,那就規範參與診所面積、管理病患就診流程;如果凡事都能沿用「找辦法解決」而不是「做不到推搪」的思路,那香港不至淪落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