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夏寶龍「50年不變」講話:港府勿再辜負中央的誠意和包容

撰文:應濯
出版:更新:

全國「兩會」正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昨日(3月9日)會見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時,談及「一國兩制」、香港防疫等議題。據與會委員透露,夏寶龍談及「50年不變」是一個哲學概念,而不是一個數字,只要「一國兩制」能夠按照正確方向行穩致遠,就不會變。他還提到,中央落實全面管治權不是代替香港特區政府管理,香港仍然實行高度自治,但當有事情影響穩定,中央就會在尊重香港制度的前提下,向特首作出指示,希望港府執行,例如是次援港抗疫。

香港第五波疫情嚴峻,中央全力支援香港抗疫,基於「一國兩制」,派出國家級專家給予指導性意見,並提供強大人力物力支撐,但具體措施還得由港府自行制定和推行。(新華社)

這番表述包含兩層含義,其一是再次明確當年鄧小平說的香港「『一國兩制』50年不變」是一個哲學概念,只要香港「一國兩制」能健康平穩地運行下去,「一國兩制」便會長期堅持,不會改變——所謂的香港「一國兩制」50年大限之說不攻自破。其二是,中央近年來雖然強調對香港擁有並且切實行使全面管治權,但全面管治權不是代替香港特區政府的管理,北京仍會尊重和維護香港的高度自治,比如近期援港抗疫,中央只是派出國家級專家給予指導性意見,並提供強大人力物力支撐,但具體措施還得由港府自行制定和推行。關於這一點,夏寶龍特別以2019年修例風波為例子,說當時形勢危急,但中央仍沒調動駐港軍隊和內地武警,而是交由特區政府自行利用香港資源止暴制亂。

不難看出,夏寶龍所言明顯有所考慮香港社會現實情況。近些年來,一方面由於2014年佔領行動、2016年旺角騷亂和2019年修例風波等一系列社會衝突的發生,不少香港市民憂慮「一國兩制」能否平穩健康地運行下去;另一方面北京為了化解香港管治危機,制定《港區國安法》,修改香港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打擊激進本土和港獨力量,難免導致泛民、本土、港獨陣營和西方政客質疑中央在違反甚或破壞香港「一國兩制」——正是了解到這樣的現實情況,所以今次夏寶龍才需要重申,《港區國安法》的出台完全就是為了香港好,希望香港市民不要因而對「一國兩制」產生疑慮,而香港這一制所實施的普通法系等司法制度並不會改變,相信香港風雨過後必見彩虹。

香港01曾在《解讀|從駱惠寧2022年新春致辭談起:香港需要精於實幹的改革家》一文中分析稱:「中共是香港『一國兩制』的創立者、受益者,又一直以來以提出『一國兩制』為傲,怎麼可能簡單地自己推翻自己?誠然,近年來,中共強勢調整治港政策,出台港版國安法,修改選舉制度,打擊香港分離主義和激進勢力,令海外許多人質疑中共維護『一國兩制』的誠心,但站在中共的角度,其實是有其內在邏輯,那就是香港『一國兩制』的運行必須在合乎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利益的區間。因此,對於海外那些本就不認同中共,對香港『一國兩制』中的『一國』和中國國家安全、發展利益缺乏體認的人來說,中共近年來的做法是破壞香港『一國兩制』,但對於中共來說,那完全是在進行政策糾偏,目的是讓香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所以,中央治港官員的一再表態,均在突顯當局維護「一國兩制」的誠意。

夏寶龍特別以2019年修例風波為例子,說當時形勢危急,但中央仍沒調動駐港軍隊和內地武警,而是交由特區政府自行利用香港資源止暴制亂。(資料圖片)

關於香港疫情,夏寶龍會見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時表示,中央上月開始留意到香港疫情發展,於是成立專班,就防疫作出協調工作,超過200人參與,為了協調運送食物、貨物和興建方艙醫院等工作,有時候工作至深夜2時,但全國人民都支持香港。他提到,中央對香港的關懷並非講空話,截至3月8日援港物資金額已經達到9億元人民幣,中央會承擔所有援建項目,包括方艙醫院的建築費。他還強調,即使香港面對種種困難,中央從來沒有怪罪過香港,而是願與香港一同承擔,解決問題。

在一些對香港「恨鐵不成鋼」的人看來,夏寶龍的說話實在太過「呵護香港」。不過,這也確實展現了中央對香港的關心和包容,以及陸港兩地守望相助的情誼。要知道,第五波疫情已經導致55萬人染疫,是內地整體確診人數的五倍,若是內地任何城市爆發像香港這樣嚴重的疫情,不僅會迅速採取最嚴厲的封城措施,而且一定會嚴厲問責和懲處相應官員。但因為香港現實情況和內地不同,又有「兩制之別」,故中央更多只是給予指導性意見和專業建議,提供源源不斷的防疫資源,既沒有怪罪特區官員防疫不力,亦沒有直接介入抗疫工作,更沒有責備個別群體不願配合政府工作。

不過,對於特區政府來說,也不能總是消耗中央的關愛和包容,更加應該反躬自省,切實負責抗疫抗疫的主體責任,積極主動改進對策,用實際行動和治理政績來展現應有的高度自治能力。畢竟,香港除了當前十分棘手的防疫問題,還面臨殖民地時期遺留至今的深層次矛盾。能不能早日控制疫情,化解困擾香港已久的深層次矛盾,事關特區政府的公信力、認受性,是對「愛國者治港」的重大考驗。治港精英們只有將中央的關愛和包容轉化為自我改革的動力,踏踏實實提升治理水平,才能不辜負港人和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