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無須質疑內地醫護能力 無謂糾纏陸港醫護分工

撰文:黃舜煬 戴小橦
出版:更新:

2019年修例風波過後,香港與內地互信一度陷入低點,坊間總是有些極端聲音阻礙兩地修補撕裂。第五波疫情持續爆發,特區政府就此向中央請求內地醫護支援,過去一周內先後有375名來自全國最高級別「三甲醫院」的醫護精英抵港抗疫,不料掀起一些小風波——先有香港市民質疑內地醫護能力,擔心一旦出現醫療事故後無從追責;再有內地人民批評陸港醫護分工不均,看似把一些較低專業技術工作交給前者。然而,兩年前曾在武漢支援抗疫的港資亞心總醫院董事長謝俊明,以及熟悉陸港醫療運作的香港城市大學傳染病及公共衛生學系助理教授明偉傑,接受《香港01》訪問時都指出,援港的內地醫護在救治新冠病患方面經驗豐富、專業水平絕對值得信賴,而坊間那些質疑和不滿聲音本身就不符合邏輯,根本就是個偽命題。

內地應港府要求派出醫療團隊支援本地醫療人員,先後兩批共375人的醫護人員(3月14、16日)於本周抵港,卻一再惹起社會爭議。(孔繁栩攝)

勿被極端聲音破壞兩地感情

香港醫護和護理員人手嚴重不足,中央應港府要求派出醫療團隊,在剛剛過去的周一(3月14日)和周三(3月16日),先後有兩批合共375人的醫護人員抵港。他們來自廣東省22間「三甲醫院」,包括醫生、中醫師、護士、護理人員和感控專家,從事呼吸內科、腎內科、心血管內科等與老年患者救治密切相關的科室,主要負責在亞洲國際博覽館的社區治療設施中工作。疫情當前,這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救急扶危精神本應令人感動,然而,由於香港社會仍未走出政治撕裂,加上長久以來總有些人自以為優越,故對內地醫護的專業水平抱持懷疑,先入為主地認定難免發生醫療事故。

一浪未平一浪又起。近日,一份關於內地和香港醫護協作的文件《「協同模式」開展初期護理常規工作及分配》在網上流傳,當中列明廣東省新冠肺炎醫療支援團隊護士的工作分配以「量度維生指數」、「血糖測試」等病人觀察工作和「轉換臥式」、「更換尿片、量度小便量、清空尿袋」等日常護理工作為主,而打針、派發口服藥都由香港醫院管理局護士負責。一些內地網民看罷,難免為援港醫護感到委屈,因為在他們的認知當中,「三甲醫院」的醫護人員明明都是醫療精兵,如今卻只能處理一些較低技術要求的工作,好像「降級」成為護理員,這既不尊重他們的專業,更浪費了他們的經驗。

上述言論一旦被過度發酵,難免又會破壞陸港兩地的信任和互信。醫院管理局就此回應指,陸港醫療團隊仍在積極討論協商分工,上周首批內地資深護理主任和醫管局護士團隊在初期演練時,因應分階段熟悉系統及工作流程,擬定分工計劃,作為壓力測試。特首林鄭月娥也強調,兩個團隊都是非常專業,而且全心全意服務病人,致力透過有效分工協作盡量減少重症甚至死亡病例,外界不應憑藉一張紙說三道四。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今日出席電台節目時也稱,內地醫護需時熟習派藥等工作,但他們心急「落場」幫手,因此先做較易上手的個人護理工作,現時內地與本港醫護人員的工作已無分別。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亦表示,非常感謝內地援港醫護團隊,他們與本地醫護分工協作得非常好,沒有出現任何問題,期望日後有更多內地醫護支援人員來港。

網上流傳《「協同模式」開展初期護理常規工作及分配》,內地護士的的工作分配以觀察忠者和常護理工作為主。(資料圖片)

「三甲醫院」是最高水平大學教學醫院

香港城市大學傳染病及公共衛生學系助理教授、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碩士課程主任明偉傑也告訴《香港01》記者,內地醫護和香港醫護的分工只是協同的初期階段,雖然內地三甲醫院就護醫的工作標準和流程與香港醫管局所列明的基本一致,但兩地藥物名稱和使用習慣確實存在分歧,所以內地醫護需時適應差異,相信有關分工只是暫時安排,「援港的首兩星期,醫管局應該會提供培訓,讓內地的醫護盡快熟悉差異,例如認識抗生素的名字、使用狀況和注射情況,而到中後期,內地醫護就能夠全面投入抗疫,這樣才能更有效分擔香港醫護的工作,並發揮他們應有專業水平,」

先後取得香港大學的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哈佛大學醫學碩士學位、暨南大學的醫學博士學位的明偉傑也解釋,所謂「三甲醫院」,是根據內地《三級醫院評審標準》三級十等劃分等級中獲得最高等級的醫院,即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設備與效率獲得900分以上的醫院(1000分制),無疑是內地醫院的最高水平。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20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20年末,全國35394家醫院中,三級甲等醫院只有1580家,僅佔4%;而是次援港人員所屬醫院包括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廣東省中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全都榜上有名。明偉傑形容,「『三甲醫院』一般都是大學教學醫院,如在香港,相等於香港大學的瑪麗醫院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威爾斯親王醫院。」可以說,無論是醫院的醫療水平,還是醫護的入職要求,都不應成為問題。

香港城市大學傳染病及公共衛生學系助理教授、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碩士課程主任明偉傑告訴《香港01》記者,內地援港護醫屬全國的最高水平。(受訪者提供)

基於歧視和民粹的紛爭都是偽命題

兩年前曾經帶領港資武漢亞心總醫院轉為定點救治醫院、參與收治當地800名新冠病患的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謝俊明接受《香港01》查詢時亦指出,內地醫院按照《醫院分級管理辦法》實行「三級十等」,級別越高,醫院越好,每一級裡面又分為甲乙丙三個等級,「三甲醫院」無疑是最高等級的醫院,特色在於專家眾多、外科手術水平較高。不過,他也表示,新冠治療屬於內科範疇,過份計較「三級十等」的話沒有什麼意義。

對於有香港人質疑內地醫護水平,謝俊明認為並不符合實際情況,因為所有地方的新冠治療都有具體指南,所有受過專業醫療訓練和護理訓練的醫護人員只要按照指南工作,就可有效救治病患;即使是在香港,亦同樣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南,「例如用藥、用氧及需要觀察什麼維生指數等,都是有明確的要求及指標,兩地的照護方法,無論在臨床、治療、藥物使用都沒有太大差別,大家都是盡全力服務病人,減少重症甚至死亡,內地團隊的專業沒有問題。」他特別強調,「我看到這些醫護人員在新冠重症病人的救治方面都有豐富經驗的,他們基本都參與過武漢抗疫救援工作,專業水平值得信賴。」

至於有內地人不滿陸港分工不均,謝俊明相信只是因為援港團隊初來乍到,仍然需時熟悉具體工作。他語重心長地指出,無論是內地抑或本地醫護,大家都應該秉持一視同仁的態度去看待,「因為在抗疫的工作中,所有醫護人員所能起到的作用可以說是人人平等的,而且他們都是醫生和護士,都是秉持治病救人的原則在對抗疫情,不應該把重點放在你是內地的還是香港的,糾結於內地醫護作什麼,香港醫護做什麼。」謝俊明又批評,那些質疑和不滿本身就是不合邏輯,「嚴格來講是個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