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教育.四|站在香港看中國 重讀大地之理 認清「國家與我」

撰文:戴小橦
出版:更新:

每個人小時候可能都曾經拿着一張中國地圖,看着地圖上標註的山川河流,想象着自己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是什麽樣子?生活在深圳河以北的人們,和在香港的我們到底有什麼不同?如同要了解一個人就要回溯他的過往經歷,要了解一個國家也要回溯整個國家的形成過程,因此,地理不只是學校開設的學科,而是傳遞山海背後的意義,拓寬認知世界的方式,是探究「大地之理」的科普活動。

「國民教育」深度報道系列四之四

中國地理科普著作《這裏是中國》繁體版早前在港出版。(網上圖片)
《這裏是中國》系列作者耿華軍發現,人們對中國地理的科普需求很大,但真正以中國人的視角介紹中國地理的好作品是很少的。(Getty)
耿華軍指出,單純的知識點容易讓人覺得枯燥,但認知這個世界的視角卻可以讓人豁然開朗,能讓人從內心深處獲得共鳴。(Getty)
耿華軍表示,將山川風貌具象化的方式更容易建立國家與個體之間的緊密聯系,增強讀者對國家的認同。(新華社)
香港地質學會副會長、浸會大學地理系講師招侃潛認為,單方面理解香港的內容固然重要,對中國整個國家的認識更重要。(Getty)

國民教育.一|港英殖民到主權回歸 香港人與中國心的錯過和邂逅

國民教育.二|糾正認知偏差 校長黃晶榕:老師身教言教尤為關鍵

國民教育.三|「國教推手」李焯芬:勿把誤解國家遺憾留給下一代

國民教育.四|站在香港看中國 重讀大地之理 認清「國家與我」

詳情請閱讀2022年4月11日出版的第312期《香港01》電子周報《站在香港看中國 重讀大地之理 認清「國家與我」》。按此試閱電子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