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並施】復興香港夜生活經濟

撰文:胡恩威
出版:更新:

Netflix最近有一部旅遊紀錄片,主題是亞洲夜生活,主要亞洲城市︰台北、曼谷、首爾、東京等等,均在這個系列裏面。看完這一輯旅遊紀錄片,令我想起香港目前非常慘淡的夜生活狀況。其實過去十年香港夜生活經濟一直萎縮,而夜生活經濟基本上是低收入階層其中一個經濟活動支柱。例如,一家夜店需要聘請的人手和製造的工作量非常多非常大,一家桑拿浴室需要的員工,由接待到浴場管理到推拿按摩等各式各樣的服務,都需要人去做。

香港在90年代曾經是亞洲夜生活之都,可以說是東京以外,全亞洲甚至全世界夜生活最豐富最有趣的一個城市。俗語說︰「香港平有平玩、貴有貴玩」。在油尖旺地區有市民負擔得起的夜店,到尖東也有高級夜總會及的士高。大家看看90年代的香港電影,便會看見香港那個時候的盛況。

可惜回歸之後,由於政府有幾個政策出現問題,導致香港夜生活開始出現萎縮。第一就是夜生活北移。有些香港人轉移到深圳。由於深圳消費比較低,有一個年代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北上消費,到那裏的夜場玩。另一方面,澳門的夜場蓬勃,賭場發展又營造了另外一個生態。

香港本地的問題是政府在城市規劃裏面沒有一個整全的多元空間發展概念,而且很多時候香港政府把夜生活定性為黑社會主導的活動。當然,黑社會主導活動是有一部分,但是一個正常社會的夜生活,像你去東京,你會看見有很多小型爵士酒吧,有很多現場音樂的活動,也有各式各樣的咖啡店和跳舞場所。

但是,香港的娛樂發牌制度幾十年來從沒有檢討過。它是一刀切,一個十人的娛樂牌和一個一萬人的娛樂牌的標準都是差不多,而且都是由一些僵化官僚所處理,並沒有像日本一樣,根據一個場地的人數而去決定法例的標準。

香港常常說拆牆鬆綁,其實不是拆牆鬆綁,而是要條例以目標為本、結果為本。像東京很多小酒吧,只招呼幾個人,根本不用拿牌,可能是去做一次登記便可以了,但是香港就要勞師動眾,要做好多文件去申請。在香港搞食肆,像是一個落後體制的模式,單是申請一個酒牌,過程之複雜奇特難以想像。

發酒牌這個概念非常落後,其實今天全香港遍地便利店,買酒是非常容易的事,為什麼街邊的便利店不用拿酒牌,而普通的酒吧要拿酒牌呢?這是非常荒誕的。所以,單單就是發酒牌、發娛樂牌等夜生活相關的牌照模式,就需要做一次檢討。因為它們都是九十年代產物。

要活化香港夜生活,首先要改變發牌制度。(江智騫攝)

要活化香港夜生活,首先要改變發牌制度,其次就是改變政府規劃模式,例如中環和上環舊區,它們比較能夠營造一種像東京的氣氛,但怎樣能夠真正在運作上拆牆鬆綁,而且分配得宜?有些地區其實很適宜發展像東京那種小特色。蘭桂坊本身是一種特色,但它是高消費。對比之下,在東京,普羅百姓去新宿消費比較平宜,像《深宵食堂》那一種。去涉谷或者銀座,有一些比較高的消費。這種分配佈局,政府應該有規劃。若果要防止社會勢力過大,警方也可以參與規劃。

現在香港整個夜生活是地下化,有很多神秘夜場都是地下經營。由於發牌制度導致大家都不去拿牌,有很多地下事情發生。其實這種夜生活地下化,對管治並沒有好處,對青年也沒有好處。所以歸根究柢,要復興香港夜生活,首先要檢討目前的發牌制度和政府的規劃方式和方向。

胡恩威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