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並施】新加坡市建局versus香港市建局

撰文:胡恩威
出版:更新:

李家超當選特首,以「結果為目標」為施政方針獲得認同。施政要有怎樣的結果才是良政善治?必須向新加坡學習,因為新加坡是世界級良政善治的示範單位。香港要解決土地問題和規劃問題,更應該全面學習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規劃模式帶來安居樂業,古蹟能夠保存,舊區能夠真正重建發展。所以第一個要比較的是新加坡市區重建局和香港市建局。兩者英文都叫URA。新加坡的URA(https://www.ura.gov.sg/corporate)主力舊區重建及提供房屋資源,有些甚至是直接發展舊區,主要功能是把新加坡的舊區活化,創造一個可工作、可生活、有娛樂的空間。

新加坡規劃模式為民眾帶來安居樂業。(羅君豪攝)

新加坡舊區重建做得非常成功,若深入看看,最重要原因是新加坡URA的管理層與及管理分工,均由相關的專業人士負責規劃。相比之下,香港URA(https://www.ura.org.hk/en,前身基本上是「寮仔部」,負責拆木屋,由工程師主導,缺乏像新加坡那樣具不同類型專業人才的傳統。

新加坡URA有幾位總監,一位是負責古蹟保育、一位負責建築工程和建築設計、一位是負責社區規劃,還有一位負責城市規劃策略。顯而易見,他們有具體的分工合作,但共同目標是創造生活資源、房屋資源、經濟資源及旅遊資源。

而且,新加坡URA有很多不同項目,其中一個有趣例子是,傳統亞洲地方都是「前舖後居」,所以新加坡有政策配合這些前舖後居的傳統。疫情之下許多人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它也有一整套的安排和設施。

香港市建局基本任務是拆樓變成豪宅。看看裕民坊重建項目,把原有的多元市集全面邊緣化,甚至消滅,也沒有保留裕民坊那種迷宮式的多層次規劃、生活與居住在同樣的社區的形態。整個社區被連根拔起,移植出來的只是一座冷氣商場和豪宅,而且提供的消費是普通中下層收入的香港人難以負擔的。

市建局未能保留裕民坊原本的多層次規劃,以及生活與居住交融的社區形態。(張浩維攝)

新加坡URA在古蹟保育,尤其是殖民地時期的舊式唐樓或者英式殖民地建築物上,均有一個系統。香港保育常常說自己拿獎,但是保育的是硬件,裏面的軟件根本沒有做好發展。

香港市區正在老化,但在重建問題上,總體仍然是從工程師角度去看問題,沒有研究一個舊區的綜合重建需要什麼知識?其中一個是基本的人文科學知識,從社區文化和藝術角度看不同區域的發展,另一個是古建築文化知識。

還有一個是城市規劃。像倫敦那樣,舊區街道都鼓勵成為行人區,多單車、少汽車,保存迷宮式古老建築特色。這些新加坡做得到,所以你看新加坡舊區,沒有像香港一樣造成大規模的拆毀,而是保存原有的舊區色彩,並在旁邊發展大型項目。這一方面新加坡非常成功,值得香港參考。

香港市建局未來應該向新加坡取經,甚至應和新加坡URA合作發展。例如油尖旺舊區,找他們的專業人士來提供意見。另外,新加坡建築師學會剛剛宣布和新加坡URA合作,利用舊區重建,提供更多機會給新加坡建築師和青年建築師,發展更優良的建築專業創作。新加坡已經成為亞洲建築師軟實力其中一個主要平台。香港在這一方面需要急起直追。

香港要好好向新加坡學習其舊區重建和城市規劃。(Getty Images)

舊區重建需要很多前期研究,由建築工程到文化保育等等,是一個綜合型軟實力的展示。這一方面,香港要好好向新加坡學習。

胡恩威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