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武器化時代來臨 中國如何善用戰略思維?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俄烏戰爭持續,中國的糧食安全卻是戰情外的另一個關注點。各國限制糧食出口不會影響中國的糧食安全,因中國政府一直將糧食安全視為戰略問題,以國家安全的角度思考,反而最不易受市場波動影響。

內蒙古農民在收成薯仔。(視覺中國)

「民以食為天,糧豐天下安。」中國自古以農立國,新中國成立後,每年中央一號文件都是以農村農業問題為主,對農業的看重可見一斑。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提出「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糧食安全觀。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產品貿易與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指出,中國身處整個國際社會中,因資源激烈,對於糧食問題格外看重,不會讓影響農耕和收成的情況發生。此外,新中國成立以來,對糧食安全的重視程度,更是其他國家難以望其項背,「糧食安全是黨政同責,所以無論是它的現實社會意義,還是它的政治和戰略上的意義,都是與其他國家格外不同的。」

胡冰川指出,內地的農業生產,糧食的基本供應,農產品的進口和農產品的貿易政策,基本都是服務於國家糧食安全的大局。「不管有沒有俄烏衝突,有沒有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的干擾因素,中國從計劃經濟到改革開放以後加入WTO,都是作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的進口國。」中國共產黨曾說三農工作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糧食安全又是國家戰略。因此,中國種業的創新和自主勢在必行。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Getty Images)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21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6月13日)《糧食武器化時代來臨 中國如何用戰略思維保障糧食安全》。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321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透視中概股退市風波:中美金融戰火不斷 香港角色何在?

取消強積金對沖 被偷走的二十年

歷史文化地標 莫待最後關頭才搶救

小事變大事 李佳琦事件考驗中國治理彈性

正在垂死掙扎的約翰遜

從放牛娃到造星:李書福進階之路的改革開放縮影

固態電池邁向生產 可令電動車更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