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粵手記|元宇宙政務廳玩「分身」 看香港與「數字政府」的距離

撰文:黃雲娜
出版:更新:

廣州、深圳、東莞,大家會想起什麼?廣東省省委書記黃坤明在「高質量發展大量」號召「再造一個新廣東」;而上月底參訪廣東的香港傳媒高層人士,則率先見識了正在加強精細治理的新廣州、科研轉化的新深圳、先進製造的新東莞。團員在廣州南沙「元宇宙」政務廳,讓「分身」打破時空界限辦理手續,感受「數字政府」的高效和方便;又在深圳比亞迪總部,被5米高的「專利牆」背後的創新意志所震撼;更在東莞松山湖科學城展覽館和國際機器人基地,看到一座城市的蛻變。點點滴滴,彷彿都在提醒我們,香港與「智慧城市」的距離,似乎已經越來越遙遠。

南沙「元宇宙」政務服務中心職員介紹,服務旨在深度結合數字技術與政務平台,改變傳統枯燥的2D模式,讓群眾在虛擬場景體驗真實感知,同時提升辦事效率、減低辦事成本。(黃雲娜攝)

虛擬政務大廳辦實事

「嘩!」身處廣州南沙政務服務中心無櫃咨詢台的香港傳媒高層參訪團成員,一戴上VR眼鏡,馬上打破時空侷限,讓「分身」穿梭於服務中心的諮詢站、自助區、業務窗等。

參訪團身處的是去年10月推出、全國第一個「元宇宙」政務服務中心,容許居民安坐家中,就可進入1:1的虛擬政務大廳,透過身臨其境的3D畫面,隔空辦理各種行政手續。

乍聽之下,服務好像只是搞搞噱頭。聽了中心職員的介紹,才明白當創新意念和資訊科技充份融入公共服務,將會如何提升資源運用效率、優化城市管理、改善市民生活。

在技術上,服務以「去中心化組織架構」加強數據的安全和應用,具備高私隱度、抗攻擊性、可追溯性、快速響應、公開透明等特徵,是政府服務智能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實踐。在效果上,服務深度結合數字技術與政務平台,改變傳統枯燥的2D模式,讓群眾在虛擬場景體驗真實感知,而且節省等待時間,突破地域界限,提高辦事效率;同時,可以將政務人員從重重複複的行政工序當中解放出來,優化流程、提質增速。

廣州市南沙區推出全國首個「元宇宙」政務服務中心,容許居民就算安坐家中,也可利用互聯網進入1:1的虛擬政務大廳,透過身臨其境的3D畫面,隔空辦理各種行政手續。(黃雲娜攝)

「數字政府」不是說說而已

看著參訪團員躍躍欲試的場景,腦海裡滿是香港市民大排長龍繳交政府表格的場景。

遠的不說,當局原定於2月26日在青沙管制區實施「易通行」不停車繳費服務,但由於推行倉促加上手續繁複,例如需要車主申請車輛貼、開立「易通行」戶口、連結車輛至戶口、設定自動繳費方式;結果出現混亂,大量司機湧入客服中心導致電腦故障、很多年長司機未能跨越數碼鴻溝,最後當局宣布臨時押後至5月7日落實,變成「難通行」。

事實上,特區政府已於2017年及2020年先後發表《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及《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而「智慧政府 / 數字政府」更是當中重點;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局仍然處於基礎建設階段,仍然未能全面接受以電子方式提交政府表格,更加未能全面打通各個部門的數據和服務。去年年底立法會資訊科技委員會討論政府電腦系統撥款時,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總監林偉喬竟然花了不少時間為「PDF表格已屬數碼化」的假象作辯護,又表示當局最快仍需兩年時間才能全面推行政府服務電子化。

追溯起來,特區政府早於1998年關注電子政務的發展,並自2000年開始推行公共服務電子化計劃。可是,經過20多年的發展,仍是紙上談兵居多,實質進展有限。反觀毗鄰廣東省,已經運用大數據改善城市管理、善用人工智能調控交通系統——儘管「輸在起跑線」,卻是「贏在跑道上」,而這一切皆因當地長遠規劃、積極執行、努力實現。

大批長者因填錯或填漏資料未能領取電子消費券,太子始創中心的秘書處外,陸續有不少市民聚集排隊查詢及重新交表。(張浩維攝)

「官僚」限制我們的想像

原來,自從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同年12月廣東省已經通過《廣東「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方案》,至翌年5年推出的「粵省事」微信小程式,將不同部門經常辦理的民生事項,整合到全省統一平台。

往後幾年,廣東省政府持續加強「粵系列」政務服務平台,再接再厲推出方便企業從登記營業到報稅繳稅的「粵商通」;能夠查詢涵蓋社保、戶政、交通、養老金等民眾最關心範疇資訊的「粵省心」;全國首個可於內置車載屏幕顯示包括社會保障、證照信息、資訊導航、醫療防疫等資訊的「粵優行」;專為全省公職人員用於即時通訊、收發公文、召開會議、在線培訓的「粵政易」;當然還不少了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流動通訊等技術為基礎,實現全省治理一體化的信息平台「粵智慧」。

時至今日,包括廣州在內的一線城市已經著力把「數字政府」的概念落實到各種場景應用。光是「粵省事」,截至2022年10月,已有接近1.8億實名註冊用戶,遠超全省常住人口的1.26億人;他們可在線上辦理2505項常用政府服務,其中1097項屬於「零跑動」事項,即無須親身到政府部門「跑一趟」。

相比之下,特區政府在2020年底才推出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服務平台「智方便」,迄今只有約有160萬登記用戶,只佔全港人口約22%,而該程式只可登入使用220多項政府和公私營機構的網上服務。

《廣東省政務服務「好差評」管理辦法》就提供電子政務服務的系統、熱線電話及服務端,建立「好」或「差」的線上線下評價制度。(黃雲娜攝)

「指尖革命」拋離各地政府

根據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今年2月發布的《選定地方政府的電子政務措施與應用》資料摘要,廣東省電子政務的「指尖革命」主要具備三大亮點:

第一,執行架構上,當局不但動員各個政府部門配合,還積極與私營及國有企業通力合作。在2017年10月,廣東省政府牽頭騰訊與內地3大電訊運營商共同投資,成立合營公司「數字廣東網絡建設有限公司」,作為數字政府的建設和營運中心,而管理職務仍由政府部門負責。至2018年10月,廣東省又成立「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負責落實推進數字政府建設的政策,包括整合網上政務服務、大數據管理、解決架床疊屋。到2021年5月,廣東省又率先出台有關設立「首席數據官制度」的法規草案,負責統籌數據管理和融合創新工作、監督政府數碼化項目的實施進度,以及建設人才隊伍。

第二,應用理念上,當局提出「一網通辦」——可藉流動電子裝置輕易接達,方面企業和民眾辦理政府服務;「一網協同」——方便公職人員善用數碼工具,實現跨地域、跨層級、跨部門的政務協同;「一網統管」——整合各類公共行政數據資源,覆蓋省、市、縣、鎮、村提供的5級用戶,促進省、市、縣等3級政府協同治理。

第三,績效衡量上,廣東省政府也不馬虎。在2020年2月,當局印發《廣東省政務服務「好差評」管理辦法》,就提供電子政務服務的系統、熱線電話及服務端,建立「好」或「差」的線上線下評價制度,確保每個政務服務、每個機構、每位人員均要接受評價;假若收到差評,需要及時回訪,以作核實;如果查明評價屬實,要限期進行整改。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每年也會進行「數字政府服務能力評估暨政府網站績效評估」,把各省級政府的表現評定為卓越級、優秀級、良好級或發展級,而廣東省連續四年獲評卓越。這實在令人不敢想像,假若港府參加評選,會否得出尷尬結果。

特區政府已於2017年及2020年先後發表《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及《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而「智慧政府 / 數字政府」更是當中重點;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局仍然處於基礎建設階段。(資料圖片)

有先天優勢也要後天努力

「先天背景」下,作為國家新區、自貿區、廣州唯一副中心城市的南沙,自然肩負「數字」重任;但要成為全國首個推行元宇宙政務服務的地區,仍然少不了「後天努力」。

2019年2月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再把廣州南沙定為「科技創新產業基地」,以及和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並列的粵港澳合作平台,所以在過去四年,南沙政府也致力搭建數字設備、強化創科產業土壤、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打造優質人文生活。

國務院去年6月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進一步訂明直到2035年,南沙的創新產業體系必須更趨成熟、科研成果轉化必須明顯提升、生產生活環境必須日臻完善、公共服務必須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港澳居民數量必須大量增加。一個月後,南沙發布《廣州南沙新區(自貿區南沙片區)推動元宇宙生態發展的九條措施》,表明要將南沙打造成為元宇宙創新發展高地,並會從關鍵技術攻關、加速產業聚集、建構應用場景、加大人才補貼、強化金融支撐等五方面,推動元宇宙產業發展。

於是,在去年10月,南沙政務服務中心的「元宇宙政務大廳」極速上線,成為全國首創,目前可供群眾辦理特種設備使用登記、《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國有土地自建房《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業務;接下來還會開通「一對一」實時視像客戶服務、「港澳身邊辦」等功能,讓身處港澳的居民,也能夠一站式、無接觸、直接辦理手續。

再看看香港,似乎未有明確目標和執行方針。去年11月30日立法會大會,選委界議員譚岳衡曾經書面質詢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香港會否參照內地政府制訂推動元宇宙良性發展的產業政策和監管框架;但局方僅回應了基本原則,表示「政府一直有密切注視各項科技領域(包括元宇宙)的最新發展及應用,並會適時制訂策略及推行措施」。

參訪團由中聯辦統籌、副主任盧新寧做顧問,包括《香港01》的18間主流傳媒獲邀參加,在上月底一連三日(2月23-25日)考察廣州、深圳和東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