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多成績佳】研究指小朋友跳跳紥 數學、英文奪A比率高20%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衞生署本月發布《非傳染病直擊》—「活躍兒童的學業成績更佳」,引述美國早年一項研究指,活躍的青少年於數學或英文科獲得「A」的比率較不活躍的同輩高20%,相信與運動提升小朋友自尊心、激起學習動機有關。衞生署鼓勵兒童及青少年每天花1小時做運動;學前兒童更應每天累積至少3小時活動。

美國2006年一項包括近1.2萬名青少年的研究指,活躍的青少年於數學或英文科獲得「A」的比率較不活躍的同輩高20%。(視覺中國圖片)

衞生署今期的《非傳染病直擊》以「活躍兒童的學業成績更佳」為題,引述美國2006年一項包括近1.2萬名青少年的研究指,活躍的青少年於數學或英文科獲得「A」的比率較不活躍的同輩高20%。《非傳染病直擊》指,參與體育運動的兒童和青少年,因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和體能及技巧表現,從而令自尊心或自信心提升;而自尊感高是激起學習動機、堅毅不拔以及良好學業成績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美國2006年一項包括近1.2萬名青少年的研究指,活躍的青少年於數學或英文科獲得「A」的比率較不活躍的同輩高20%。(視覺中國圖片)
體能活動為兒童和青少年帶來眾多好處。(《非傳染病直擊》—「活躍兒童的學業成績更佳」)

文中又引述其他研究指,兒童及青少年每天進行最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較其他不活躍小朋友相比,能有較強的自尊心、自信心、較少焦慮和抑鬱症狀、較高抗逆能力、更好社交技巧、更高社會適應力等。

趙榮德估計,虛報地址的情況在九龍塘、沙田、灣仔及中西區等傳統名校網較普遍。(資料圖片)

喇沙前副校長:「死咕咕」讀書學習能力下降

喇沙書院前副校長、資深選校專家趙榮德以在喇沙書院任教的經驗為例,學校文化鼓勵學生參與運動等活動,學生的成績都不錯。他解釋,如學生一天到晚讀書,生活太單調使學習能力、學習速度都會下降;相反,有均衡運動、多姿多彩生活的學生,回到學習環境中新鮮感較強、腦筋也較靈活,有助學習。

趙榮德續說,不少香港家長傾向鼓勵小朋友多讀書、多做作業,較少鼓勵做運動,認為衞生署的報告對家長起反省作用,指出不是「坐定定、死咕咕關埋房門做作業」才會成績好,適量的運動也能提升學習能力。

英華校長指家長應以身作則

另一名校英華小學的體育堂特多,小一至小三每周有四堂、小四至小六則有三堂,比一般學校為多。校長林浣心留意到,不少有運動習慣的小朋友,其家人都是多運動的人士,假日時會帶小朋友跑步、踩單車,「如果假日留在家人各自打機,你會明白小朋友為甚麼不願意踏出家門,只專注玩手機。如果家中不是經常做運動,運動習慣從何來?」林浣心強調,運動非常重要,家長要以身作則外,學校也應提供場地和機會,讓學童養成多做運動的習慣。

香港兒童及青少年在「整體體能活動」評級為D,表現差劣。(《非傳染病直擊》—「活躍兒童的學業成績更佳」)

但事與願違,香港兒童及青少年未必有足夠的運動量。文中引述本港2016年一項研究,它採用了由A至F的評級框架的國際指標進行評分,結果顯示香港兒童及青少年在「整體體能活動」評級為D,表現差劣,即少於半數人達到每日進行一小時中等強度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的國際標準;「家庭支持」方面亦差強人意只有D級,僅37%兒童及23%青少年每星期最少一次和父母共同參與體能活動。

衞生署提醒,5至17歲兒童及青少年,每天應累積至少1小時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學前兒童應每天分段進行並累積至少3小時的體能活動,包括不同類型和強度的動態遊戲。

衞生署提醒,5至17歲兒童及青少年,每天應累積至少1小時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視覺中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