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狂人希特拉自殺之謎  招牌舉手動作消失埋下伏線

撰文:書摘
出版:更新:

1945年,德國納粹黨領袖希特拉度過56歲生日, 與新婚妻子Eva剛完成婚禮,原本是甜蜜的晚上,他倆卻走到地下室。希特拉命令下屬,「你聽到槍聲後,立刻進來收拾我們的屍體,挖一個坑,徹底焚毀!」
一下槍聲,這位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動納粹大屠殺,更以稱霸世界為目標的狂人,就此結束一生。
很多人不相信希特拉已死,有傳聞指那屍體只是替身,掩飾希特拉逃亡他鄉。不過,也有醫生指出,從希特拉後期在公眾場合的表現,發現他已患有隱疾。

為了戰勝,軍方犧牲士兵於不顧。(RTHK FB)
1945年4月30日,注定是歷史上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在四面合圍的柏林,巨大的地下碉堡內,躲避者依然可以清晰聽到蘇聯人的隆隆炮聲。尼可拉斯‧馮‧貝洛(Nicolaus von Below),希特拉的副官,被叫到地堡的最核心區域當見證人。

  希特拉與情婦結婚後 二人隨即自殺

今晚這裡將舉行一場神祕的婚禮。新郎是德國總理、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希特拉(Adolf Hitler),新娘是他相識已久的情婦伊娃‧布朗(Eva Anna Paula Braun)。

希特拉曾宣稱為了德國而暫時不結婚,甚至說他的婚姻伴侶只有德國,這當然是政治謊言或噱頭罷了。此時此刻,德國敗局已定,希特拉決定讓自己的人生更完美一些,這倒是印證了此人本質上仍是個凡夫俗子。

RTHK FB

在那簡陋而俗不可耐的儀式完成之後,希特拉親吻了伊娃,接著拿出一支黃金PPK手槍,囑咐副官貝洛:「我和妻子將在數分鐘後離開這個世界,你聽到槍聲後,立刻進來收拾我們的屍體,挖一個坑,徹底焚毀!千萬不能落到蘇聯人手裡,懂嗎?」

貝洛雖然早有預感元首的末日即將到來,卻沒料到他會用這樣殘酷的方式與世界告別,一時間懵住了。然而,軍人的嚴格素養立刻讓貝洛意識到,無條件地服從命令,才是對元首、對第三帝國最崇高的敬意。

希特拉與伊娃‧布朗完成結婚儀式後,先後自殺身亡。(Getty Image)

他(貝洛)兩腿一打直,背脊一挺,舉起右手,行了一個爽脆的標準納粹禮,立即允諾:「是!明白!希特拉萬歲!」

  人生最後一程 卻走得難堪入目?

貝洛靜靜關上門,讓元首跟新婚妻子在裡面自生自滅。他心頭有一股莫名的感傷、無奈,甚至解脫感,百感交集,就等著聽那一聲關乎世界的槍響。不過,等來等去,槍聲居然沒有出現。

貝洛試著偷偷從門縫偷窺,一探究竟。只見希特拉右手舉起手槍,不知道是緊張過度還是別的原因,顫抖個不停,無法對準自己的太陽穴,一連幾次都失敗了,簡直瞎忙。

只見他滿頭大汗,愈緊張愈不慌,最後連槍都握不住,居然把槍掉在地上。一旁的伊娃見丈夫如此不濟也呆住了。

希特拉與情婦最後在柏林巨大的地下碉堡,自殺身亡。(Getty Image)

貝洛連忙推門而入,心領神會地找到兩顆含有氰化物劇毒成分的藥物,分給這對夫婦。希特拉大喜過望,一口咬碎藥物,然後不知從哪裡來的堅韌勁頭,他緊握手槍,趁著手還沒開始顫抖,果斷地朝太陽穴叩響了扳機。

頓時,隨著一聲悶響,極度骯髒的鮮血噴到了貝洛的制服上,他親愛的元首身子一歪,倒在伊娃身上,不再哼聲,不再顫抖,從此讓歷史的喧囂聲安靜了許多。他的女人也很快地用同樣的方式自我了斷。

貝洛帶領手下按照希特勒遺言處理屍體,不過據說焚燒得並不徹底,而且他們很快就被蘇聯人逮捕了。一經審訊,眾人只得和盤托出。蘇聯人隨後宣稱找到了希特拉的屍體殘骸。這位可憐的副官並沒有為元首殉葬,而是活了下來,若干年被釋放後還寫了一本回憶錄。這就是世人對希特拉最後時刻的主流印象。

希特拉最終朝自己的太陽穴叩響了扳機,離開這個世界。(Getty Image)

希特拉怕死嗎?在最後一刻怯懦了嗎?很難說。

照道理講,他的心理素質不該如此,可事實上,他的死亡前奏實在不堪。會不會除了心理因素,他還有別的「難言之隱」?

RTHK FB

  曾經稱霸一時 為何會走上自殺的末路?

希特拉作為納粹德國元首,他的魔掌搧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烈焰,他的屠刀讓無數無辜生命化為灰燼,他的野心讓整個歐洲乃至世界為之哭泣和顫抖。戰爭狂魔,家喻戶曉。

作為二十世紀的風雲人物,這位大獨裁者從竊取德國最高權力,玩弄陰謀、摩拳擦掌,到血洗歐陸,「黑手高懸霸主鞭」,再到躲在柏林的暗堡中兵敗自殺,前後不過短短11年,應了中國的老話:「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不可否認,早期的希特拉在政治舞臺上不乏魄力和狡詐,二戰初期也顯示出不俗的戰略眼光。可是到了戰爭中後期,竟然變得昏聵固執,昏招百出,加速了納粹的敗亡,令人匪夷所思。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希特勒總是口若懸河、衣著筆挺,一副傲視群雄、頤指氣使,甚至咄咄逼人的模樣。他刻意把自己打扮成偉岸而高貴的領袖,但生命最後幾年的影像資料卻使他形象掃地,這個不可一世的魔王雄風不再,不僅目光呆滯、蒼老頹唐,而且身體總是莫名其妙地顫抖。為什麼?
希特拉的手輕微顫抖,休息時尤其明顯,故在公開場合常以右手緊握左手。(Getty Image)

  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 解釋了德軍被擊敗的原因

根據希特拉的私人醫師回憶,他常抱怨左側胳膊顫抖。

1941年時,人們在影視資料中已注意到他的手開始輕微顫抖,休息時尤其明顯。
此後幾年,左手和左腿顫抖愈加明顯。
以至於在公眾場合,自尊心極強的他不得不常用右手緊握左手。
或者乾脆把左手插在褲子口袋裡,試圖掩人耳目。
他還變得彎腰駝背,舉步維艱,坐下和站立都需要人扶持。
甚至出現說話困難,字跡變小。
晚年的希特拉,形象已非常不堪,手顫得連標準的納粹舉手禮都行不了。

一位高級幕僚回憶道:「他皺縮乾枯,四肢顫抖,走路躝跚,拖曳著步履。甚至聲音也震顫,喪失了以前的威嚴。說話時語調含混支吾,完全沒有力量……他的制服本來都小心翼翼保持整潔,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卻經常忽略了,而且衣服上常有食物的污斑,因為吃東西時手會抖……」
Hitler's Secret Illness影片中,1940年時,希特拉說話時手舞足蹈;1944年,他(右一)則雙手交叠。( Smithsonian Channel 截圖)

這樣一位統治德國的獨裁人物莫非早已身患重病?在戰爭的緊急關頭,曾經所向披靡的納粹德軍卻迅速傾頹,與希特拉的病狀有無關係?

戰爭的白熱化階段,曾經「英明」的納粹元首不但偏執頑固,還思維遲鈍、反應緩慢、出現睡眠障礙。德軍在他的統帥下焉能不敗?種種跡象表明,希特拉罹患了一種慢性病,而且很可能是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

希特拉在大型演說時雙手活動自如,唾沫橫飛,揮灑豪邁,完全就是傑出的政治家、演說家造型。(Getty Image)

  為了保持形象 刻意隱瞞患柏金遜的真

希特拉活著時,納粹德國的格里尼斯(Max de Crinis)醫師就從新聞鏡頭中推測他得了柏金遜氏症。早期的影片資料裡,希特拉在大型演說時雙手活動自如,唾沫橫飛,揮灑豪邁,完全就是傑出的政治家、演說家造型。

可是好景不常,他的巔峰期來得早,去得也很快,左側肢體的活動開始減少,有時不自覺地出現左手顫抖,曾經虎虎生威的眼神也逐漸變得迷離、麻木和痴妄。

「御醫」們不是不想治療,但當時沒有成熟的醫學方案,而希特勒及其追隨者更擔心真相會嚴重打擊他那「偉大」形象,於是他們對疾病採取消極態度,得過且過,並沒有像研製高精銳武器那樣費心鑽研,直到這位戰爭狂人化為一抔灰土。 

因手部不時顫抖,乾脆把左手插在褲子口袋裡,試圖掩人耳目。(Getty Image)

追溯病史,細心的人們發現早1934年,希特拉(45歲)就已露出早期柏金遜綜合症的症狀。有一段紀錄片顯示,他在一次重大會議上動作異常遲緩,活動能力不足,左側肢體尤為明顯。這是帕金森綜合症最早的症狀!此時的希特勒年方45歲,正是政治家的黃金年齡。由此可見,他發病的年齡較輕,可能繼發於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如藥物影響或腦炎後遺症。

其實,希特拉早就有失眠等多種複雜的病症,坊間甚至傳聞他的性功能也有問題。不少檔案顯示這位元首非常依賴各種藥物的治療,這些藥物種類繁雜,劑量偏大,以今天的西醫眼光審視,不乏副作用大而療效不佳的方案,僅管在那個醫學科技不很發達的年代,希特拉的待遇已是最高等級的了。

  藥物的副作用 無形中加快德國滅亡

長期服用這些會互相反應的藥物,的確有可能損傷中樞神經系統。在沒有更多病史證據參考的前提下,判斷希特拉罹患的是「柏金遜綜合症」更妥貼些。

原本,柏金遜綜合症帶給病患及家屬的煩惱、痛苦可謂無窮無盡。不過,歷史的奧妙在於,在某個拐點上,它能歪打正著。正是這類可怕的神經系統疾病,讓一代梟雄在給全世界製造災難時,身心飽嘗折磨,苦不堪言、狼狽不堪,直至思維混亂,戰略指揮一錯再錯,無意中加速了他和納粹德國的滅亡。

在東線戰場上對蘇軍作戰時,希特勒呈現出一種超乎尋常的固執;對於西線盟軍即將登陸的地點,希特勒也做出完全錯誤的判斷,並始終盲目自信,剛愎自用,這些恐怕都帶有神經系統疾病的影子。

希特拉招牌式的納粹手勢,在晚期原來已逐漸減少。(Getty Image)

反過來試想一下,一個思維敏捷、身體健康的希特勒,同樣懷有瘋狂野心和納粹主義,極可能帶給這個世界一場更大的災難。

對希特拉本人而言,殘暴不仁、歇斯底里、變態偏執、思想極端、痴迷權力……用這些貶義詞形容他並不為過。假如他泉下有知,想必也會在正義的審判前顫慄不已。然而,從現代醫學的角度剖析,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此人身上的頑疾很可能是其性格扭曲的誘因之一,這些因素也許早已超出了政治層面。

有電影描述希特拉患柏金遜(網上圖片)

伸延閱讀:連狂人也被摧毀的柏金遜症

柏金遜症是一種慢性的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它會損害病患的動作技能、語言能力和其他功能。

病因至今不明,推測和大腦基地核、黑質腦細胞的快速退化,無法製造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有關。

腦內需要多巴胺來指揮肌肉的活動,缺乏足夠的多巴胺,病患就會產生各種活動障礙的症狀,如:靜止時顫抖,單邊或雙邊的手臂會不由自主抖動,開始時多為一側,隨後蔓延到另一側;雙腿、雙腳或下巴也會有抖動的現象,有人還伴有手部搓藥丸的動作;有的人會身體僵直,呈現持續性肌肉緊張,甚至可能導致身體無法伸直;除了運動障礙或動作遲緩,有些患者出現面部表情呆滯,足部蜷縮、動作起始困難。此外,典型病患還會出現前傾姿勢、步伐細碎、加速步行等狀態,字也愈寫愈小。

到了晚期,柏金遜症患者的性格、智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嚴重者人格退縮、憂鬱焦慮、固執偏激、認知變差,甚至感覺異常,社會功能逐漸喪失,智能也毫無挽回地走往下坡。

 

更多關於柏金遜症的資料及支援組織:

  香港柏金遜會(Hong Kong Parkinson’s Disease Foundation)   香港復康會(Hong Kong Society for Rehabilitation

 

 

本文節錄自 《世界史聞不出的藥水味--那些外國名人的生老病死》

作者簡介 ︰譚健鍬-廣州中山大學醫療系畢業;廣州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碩士;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家庭醫學文憑。現任澳門鏡湖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專擅心血管疾病診療. 

澳門作家協會會員、澳門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常務理事,《澳門日報》專欄作者。愛好歷史與文學,醫療工作之餘投身寫作,多次獲得文學創作獎項。著有《史料未及的奪命內幕》、《歷史課聽不到的奇聞》、《歷史課本沒寫出的隱情》、《病榻上的龍》等。

出版社:時報出版

《香港01》 獲出版社授權轉載,大小標題為香港01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