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受傷會有「痛感」 變臭免被蟲蟲食光

撰文:李福源 李祖宏
出版:更新:

含羞草受到刺激(如碰觸)時,葉面會立即收縮起來,但植物除了「怕醜」,原來還會感覺到痛的!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植物學家格萊(Simon Gilroy)與日本學者豐田正嗣(Masatsugu Toyota)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植物也有類似動物的「神經系統」,如果遭到攻擊,會產生如「痛楚」般的感覺,從傷口傳遍整棵植物,以提醒其他部位做好自我防衛。

格萊和豐田的研究是首次將肉眼看不見的植物防禦機制展現人前,上周五(14日)在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當植物受傷,例如被一隻毛蟲咬掉葉子,傷口會分泌一種「具防衞性的荷爾蒙」──穀氨酸(glutamate),並發出訊號產生電荷,這些訊號就像痛楚的感覺,令其他部位知道正受到攻擊;同時「荷爾蒙」會令傷口的有害化學物質濃度上升使植物變臭,以減低昆蟲的「食慾」來保護自己。

植物學家格萊說:「植物感受環境的能力可能比我們還厲害,因為他們可不能站起來就走。」(Twitter圖片)

鈣離子濃度上升發出螢光​

不過,科學家尚未完全了解植物的電子訊號系統,格萊說:「我們不知道這個系統背後如何運作,例如電子訊號是由甚麼觸發,以及如何在植物中傳遞」。格萊和豐田懷疑鈣質是植物電子訊號系統的關鍵,因為鈣離子一向在植物中擔當傳遞角色。他們為了使肉眼能看得見鈣離子的移動,於是豐田改造了一種芥菜類植物,使它能產生一種蛋白質,遇到鈣離子濃度上升時發出螢光,加上先進的顯微鏡和生物感應器,研究人員就可以記錄植物在不同傷勢下,例如讓毛蟲咬、被剪刀剪或擠壓時的反應。

實驗顯示,螢光從植物的傷口傳到其他位置,從而證明了鈣離子的作用,訊號以每秒1毫米的速度傳播,雖然比起動物的神經系統慢許多,但大概2分鐘就可傳遍整棵植物。格萊說:「它們感受環境的能力可能比我們更厲害,因為它們不可能站起來就走。」

+3

不代表植物是「綠色動物」

瑞士科學家法瑪(Ted Farmer)先前已證明了植物的防禦電子訊號需要穀氨酸作為受體,穀氨酸是一種胺基酸(Amino acid),在哺乳動物中,穀氨酸是重要的神經遞質,不過植物沒有神經系統,那麼谷氨酸是如何誘導鈣離子濃度變化進行長距離傳導?研究團隊發現,螢光標記的穀氨酸最初在植物損傷處訊號最強,隨後離開損傷葉片,並沿著維管系統延伸,因而據此提出假設,認為植物的胞間連絲和維管系統可能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報告發表後,有網民留言提出一個極端問題:「那食素也算是殺生?」然而,正如格萊所言,這項研究結果並不代表植物是「綠色動物」,只是有時與動物的運作方式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