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7歲女童患「鬼剃頭」 原來與媽媽替她梳頭紮辮壞習慣有關

撰文:夏洛特
出版:更新:

不少媽媽都會為在學女兒紮馬尾或辮子,但梳頭力道上需要多加注意。遼寧大連一名7歲女童近日出現「斑禿」,即俗稱「鬼剃頭」的情況,頭頂有一大面積的頭髮變得稀少。經診斷後,醫生推測與其母平日幫她梳頭、紮辮子時,對同一位置過度拉扯有關,導致女童局部區域頭髮脫落。醫生表示,幸而女童頭髮毛囊未有因此損壞,相信只要改變梳頭習慣,將來頭髮還是可以長出來。

遼寧有7歲女童確診患有俗稱「鬼剃頭」的脫髮類疾病,被指與其母平日幫其紮辮太大力有關。圖為示意圖,非當事人。(看看新聞影片截圖)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內地媒體報道,遼寧大連一名母親近日為7歲女兒梅梅梳頭時,發現她頭頂有一大塊頭皮露了出來,頭髮甚是稀少,遂帶梅梅到大連市皮膚病醫院頭皮疾病專科求診。經診斷後,陳瑛毅醫生表示,沿着梅梅經常紮辮的頭髮位置來看,「整體的頭髮都減少了」,「我們給她(梅梅)做了一個毛囊頭皮檢測,結果發現這個孩子出現了『斑禿』(鬼剃頭)的情况」。

據了解,「斑禿」(Alopecia Areata)又稱為「鬼剃頭」、「圓禿」,是一種脫髮類疾病。兒童發病年齡主要在7至14歲,其中以女童發病居多。專科醫生陳瑛毅解釋,兒童如果經常處於焦慮狀態,亦會出現脫髮情況;另外真菌感染頭皮,也會有脫髮情況,但她相信梅梅脫髮原因,主要是其母梳頭時太大力造成。

陳瑛毅指,不少女童患病均與梳頭時用力過度有關,家長幫女兒紮辮子時,過度使用外力拉扯同一位置,有可能令孩子局部區域頭髮脫落。

醫生提醒,幫女兒紮辮時,不要總拉扯同一個部位,可以嘗試定期轉換髮型。圖為示意圖,非當事人。(資料圖片)

為此,梅梅媽媽自責不已,很擔心女兒脫髮地方不能重生長出頭髮,憂慮影響女兒日後外觀。陳瑛毅醫生則回應指,「這種情况往往是斷裂的頭髮比較多,我們在鏡下很明顯看出來,都是一些斷的頭髮,毛囊一般都是保存完好的,說明孩子這個頭髮將來還是可以長出來的。」

即或如此,陳瑛毅醫生提醒如果梅梅被長期用力拉扯頭髮,仍然有被破壞毛囊的可能性。她建議家長幫女兒紮辮子時,不要總拉扯同一個部位,可以嘗試定期轉換髮型,並解釋此前見過很多成年女生的脫髮病例,多與小時候的梳頭習慣有關,「好多女孩子來看髮際線後移,想要種植頭髮,我也會問她,以前有沒有過這個病史」。

(看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