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分享愛】$50一個禮物盒 讓精神復康者賺得一份滿足感

撰文:趙楚翹
出版:更新:

有言聖誕節是個「劏人」的節日,大家都馬不停蹄消費;食600元聖誕大餐、花數千元交換禮物,總之要用上一大筆錢慶祝,才覺得像過節。其實於節日消費時,可以考慮將錢用得更有意義!

「可來兒」近年都有參與聖誕禮品製作。(趙楚翹攝)

每年聖誕,都有不少社會企業安排服務使用者製作聖誕禮品,應節之餘又能供大眾另類選擇。「可來兒,Colore」是利民會轄下的手工藝組自家品牌。近年都有製作聖誕禮品,產品包括首飾盒、環保花、和菓子等。而每日用心地製作手織禮盒的都是一班精神復康者。他們曾經被社會遺棄,自己也討厭自己。經歷比一般人複雜,但今日能透過社企活動再次踏入社會,重新得到社會的肯定,更重要是,他們找到自己的價值。

看似簡單的聖誕禮物盒,其實是用十字針織方法逐針繡出來,每一針也考功夫,愈細的盒就愈高難度和考驗眼力。

導師先畫好數字畫,再以十字繡針法繡出圖案。(趙楚翹攝)

讓復康者重新得到肯定

小玲是精神復康者,與人對答時帶點害羞,但當說到製作禮物盒的過程和心得時,都顯得非常雀躍;「首先導師會畫好啲數字,我就跟着織,最難織係聖誕老人,因為要轉彎呀嗰個位」。那幅數字畫密密麻麻,手指稍為欠缺靈活也難以落針。默默地低頭縫針線的小玲,原來是活躍分子,翻查機構的年報,不時看到她的相片。

 

今年50多歲的小玲,最初接觸針織時,都曾經遇過挫敗、獨居,感到被歧視,但加入「可來兒」後,有社工、有朋友支持,「就算唔識(織盒)都有人教」。50元一個小盒子,除了能分配到收益外,小玲賺取到的是一份別人的認同和滿足感。

美傑小心翼翼將地將紙巾花圖案貼上手飾盒上。(趙楚翹攝)

可來兒屬利民會(綜合職業復康服務中心)轄下一個專做手工藝品的小組,發掘服務使用者的優點,並提供訓練,讓他們於復康路上得到「同路人」扶持,適應社會步伐。除針織聖誕禮盒,可來兒還有布藝、粘土、毛線和餐紙拼貼。每逢大時大節都會參與製作工藝品,上年的「青花手飾盒」還得到局長支持!

蘇錦樑局長去年工展會買了美傑親手製作的青花手飾盒送給老婆。(可來兒提供)

重建自信 三度自殺者不再尋死

可來兒今年於工展會有檔攤,擺賣聖誕禮品和「招牌拼貼首飾盒」,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於去年工展會時也有「幫襯」,買了個送給老婆。首飾盒的製作過程不複雜,但相當考功夫,先要從餐巾上剪出圖案,葉和幹的部分很幼細,很易剪斷,剪的時候要留下1毫米白邊;然後再將圖案小心翼翼貼在盒上。盒上的90度轉角位最考功夫,要度好位置,否則會影響觀感;貼好圖案後再塗上光油,再加上銅扣,手飾盒大致完成。

首飾盒有多款圖案。(趙楚翹攝)

而製作這個「招牌貨」的是美傑;美傑十分健談,難以想到原來她曾3度自殺,第一次衝出馬路,但汽車趕得及剎掣;第二次吊頸,被家人發現及時送院;第三次食過百粒藥自殺,洗胃後又活過來。她曾經討厭生活,出街試過因衣著打扮而遭人白眼,患情緒病,與家人分開住;3次擦身而過鬼門關,得到社工轉介到利民會,令她不再厭倦自己。

我都唔想有精神病架,我都想好似你地咁正正堂堂做人,我地唔喺下下揸刀揸劍亂斬人
美傑

「我覺得,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句老生常談,美傑說得很用力,更大大隻字寫了上「貓紙」,為了準備訪問,社工指她特意將題目印出來,然後寫上「答案」。

美傑形容自己初初加入可來兒時「好驚」,「怕與人相處,後來導師讚我有整手藝天份,又欣賞我啲作品,我都覺得好開心」。她曾製作賀年卡失手,但未有被責怪之餘,發現原來只要虛心請教人,一樣會得到別人原諒和接納過錯。

製作手飾盒的紙巾花圖案。(趙楚翹攝)
而家唔會想自殺,每日專心造好青花盒,見到有人讚,先發現自己原來有價值,所以唔會再諗死。
美傑

服務使用者一樣要打卡  過規律生活更易融入社會  

「而家唔會想自殺,每日專心造好青花盒,見到有人讚,先發現自己原來有價值,所以唔會再諗死」。作為一間綜合職業復康服務中心,中心主管梁主任指,手藝工作室過着規律的生活,上班要打卡、有午飯時間、每日兩個小息,與一般公司無異。「我哋唔希望啲人以為社企有什麼特權,我哋希望佢地過着社會工作的步伐,作為綜合職業復康服務中心,要服務使用者以我們作為平台,將來可更容易融入社會」。

今年美傑和小玲都會於工展會協助推廣,除了推銷自己親手製作的手藝外,最重要是實實在在接觸到欣賞自己的人,找回一份「正常人」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