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營博物館悲歌】賣魚蛋燒賣掙扎求存 批政府無心協助

撰文:周詠雯
出版:更新:

慶祝特區成立20周年,故宮博物院、羅浮宮、大英博物館等與本港博物館合辦大型展覧,相信又掀起一陣「博物館熱」。其實,不少有心人自費數十萬至數百萬,搜羅展品、尋找舖位經營私營博物館,將他們認為有價值的藏品展出,與全港市民分享。
但經營私營博物館亦非「心口掛個勇字」便可,有人在館內兼售小食、舉辦暑期活動以維持博物館運作,可惜亦逃不過一度倒閉或轉手的命運。
《香港01》 訪問幾位有心人,講講他們經營的得失。

Bruce收集不少與飲食有關的物品。(資料圖片)

飲食文化收藏家羅金成經常周遊列國,除嚐過不同國家美食外,亦收藏不少與飲食有關的藏品,於他而言,一套刀叉的歷史,亦可與古代工業革命有關。搜羅大量藏品,自然希望成立博物館,將藏品與大家分享。

不過,成立博物館的第一步已見阻滯。「創業都有創業基金,想做文化項目反而無。」

人類飲食博物館最終有稻香集團接手營運。

豪摘400萬營運

早在2000年,羅與朋友前後共合資400萬營運人類飲食博物館,逾百媒體採訪。表面看似風光,但欠缺政府支援,最終要大財團接手,慨嘆幸好有「白武士」,「如果唔係(倒閉後)可能啲展品就放喺新界啲貨櫃度」。

全球第二大的胡椒磨、第一代電冰箱、來自世界各地的食具、廚具及有關香港飲食的歷史,均是人類飲食博物館的展覽項目。事隔十多年,羅金成(Bruce)現在談起人類飲食博物館仍有一絲激動,坦言計劃開設博物館時,「唔知點入手,要搵咩部門邊個scheme,完全無頭緒」。

他唯有寫信到康文署求助,詢問能否合作,是否會提供任何資助計劃,但署方只列舉數項注意事項,「無講要攞咩牌,係咪做咗呢啲就得?係咪就會發博物館牌?牌費幾錢?幾耐續一次牌?其實唔知,因為根本無一個博物館牌」。

政府欠缺資助及技術支援,租地方、設置展覽廳、導賞、控制展廳溫度及濕度……博物館所有事項均是「一腳踢」。Bruce曾在世界博物館日的交流活動中,與博物館長或職員交流,但經歷不太愉快,被界定飲食博物館不入流,「公營啲人非常睇我哋唔起,覺得我哋唔係博物館!」辛苦經營的博物館被看下去,Bruce慨嘆「佢(公營博物館)億億聲錢,一個主題展覽夠我哋做五年,但我自己真金白銀拎出嚟,你估我老豆係李嘉誠呀?」

賣魚蛋燒賣維持基本運作​

Bruce坦言飲食博物館開幕初期,受過百媒體採訪,遠至日本及法國均有報道,但博物館卻要以賣魚蛋、燒賣及紀念品賺錢以維持基本運作,「啲人入嚟,整嘢比佢哋食,有同事阿媽包水餃好叻嘅,都嚟幫手」。入場人次不穩,博物館前的花園更要兼營燒烤、朱古力工作坊。

博物館變成「百足咁多爪」,但始終難以維持租金及水電等開支,多次欠業主租金,「暑假前欠業主租,暑假嗰陣搞啲暑期活動清(欠租),之後又欠,最多欠五個月」。直至租約期滿,Bruce和朋友亦不敢再續租,400萬資金亦全數用盡,笑言「無喇哈哈,如果用嚟買樓,都可以買幾層樓喇!」幸好當時稻香集團願意接手經營,否則一件件展品只會落得藏在貨櫃內的下場。

Bruce坦言,如果經營博物館亦有類似「伙伴倡自強」的計劃,政府在資金上有所幫助,「展示方式,維修保養都可以做好啲」。

Eric最初由小專櫃做起,期後搬入舖營運電車文化館。

電車文化館一度黯然結業

除飲食博物館外,艱苦經營的還有電車文化館。80後電車迷李俊龍(Eric)眼見不少國家均有交通博物館,便決定盡一己之力,在2011年成立電車文化館,在山頂廣場租舖,展出逾300件展品。由電車票由電車司機制服;由電車椅到電車錢箱,每一件都是電車歷史的見證。

電車文化館今年2月因山頂廣場需重新裝修而黯然結業。Eric指,電車文化館逢星期六、日每日有近千人次參觀,「咁多傳媒報道(結業消息),政府有無人去approach過我哋吖?無囉完全。」反而機管局及部份商場有向Eric接洽,詢問電車館是否有興趣落戶。

電車文化館的電車模型是Eric特意在內地訂造,再運來香港拼合。

經營電車文化館,身為電車迷的Eric獨力投資30萬,靠售賣電車紀念品營運,母親亦落場協助維持運作,Eric笑言「山頂變咗佢(母親)第二個家」。文化館亦會接待學生團,學生參觀不需繳付入場費,但學校需購買一定金額紀念品,讓電車館可維持運作。

靠一人力量獨力經營,有否想過尋求政府協助?Eric坦言「政府無人去做呢件事,我哋可以將啲資料send去邊?」他批評香港文化及本港特色亦因政府而被掩沒,「空降一個博物館,本土咁多嘢佢有無珍惜過?無囉。」

除展品外,電車文化館亦要自家設計電車模型售賣以維持營運。

↓電車文化館精選藏品,按圖逐張看!

+5

冀政府設交通博物館

館內擺放一張張舊電車票、舊糧單、電車公司報告、員工舊制服配件及工作證等,亦從電車公司借來一排座椅、錢箱、車頭燈及電車開關大掣展覽。最希望政府提供甚麼協助?「最希望香港有交通博物館。」Eric說。他指,曾到訪日本,不少城市均有鐵路博物館,反問「點解香港唔值得有交通博物館?」他續指,電車文化館曾舉辦不少短期展覽,但希望可以有個長期據點,方便市民及遊客。好消息是,電車文化館於4月初在山頂廣場重開,並增設售賣香港傳統小食。

除了交通博物館,Eric對私營博物館發展還有何期盼?他指政府可將PMQ、美荷樓及工廈活化,讓香港一眾收藏家或有興趣辦博物館的團體,以平價租場展覽,「做個綜合小型博物館,想睇本土特色就可以去,都可以吸引遊客」。

Eric希望可以將PMQ塑造成小型博物館集中地。 (資料圖片)

民政事務局:尊重私營博物館的自主及獨立性

民政事務局回覆《香港01》指,歡迎社會各界營辦私營博物館,又稱「尊重私營博物館的自主及獨立性,讓其維持經營的彈性」,經營者亦可向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信託)申請撥款資助。

立法會議員陳淑莊則認為,政府在不干預私營博物館自主及獨立性之餘,亦可作不同程度資助。以電車文化館為例,「政府都可以幫手搵地方」。陳又引過去海事博物館作例子,稱博物館提交營運計劃後,政府便成立委員會審批及協助博物館搬遷及擴建,其後博物館只需每年繳交營運報告,「政府有心搞,但又不過份參與」,不失博物館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