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本】新手媽辦扭蛋小書《蛋誌》撐六年:每年都想下年唔做

撰文:黃漢兒
出版:更新:

每次走進Kubrick書店,就直衝到上層的歷史角落裡尋寶,但總有一個位置讓筆者駐足而觀--就是在門口附近的扭蛋機,因為扭蛋內的,是書,正確點,叫豆本。

途經的人通常拋下一句:「又幾得意喎」,然後轉身離開。說是書本,它又不足以讓你翻揭一整天。說是扭蛋玩具,它又不是用來裝飾或鎖匙扣。這個藏於扭蛋之中,只得45毫米以內的袖珍書本,到底如果利用小空間發揮大理念?

豆本的形式多樣,每本都是創作者的心血。(朱潤富攝)

始於日語的豆本(まめほん),意指尺寸非常小的印刷品,亦即是迷你書。以季刊形式推出的《蛋誌》,小書全放於扭蛋中,用的是書本藝術(Book Art)的概念,每期都由八位藝術工作者共同以一字為題,各自製作,形式材料不限。可以說是書,也是藝術品,只在於你用甚麼角度去欣賞。

迷你書與「迷你香港」

《蛋誌》的創辦人黃天盈(Tiana),是書本藝術家,也是一位新手媽媽。一次遊日拜師之旅,意外發現了書店用扭蛋機賣豆本,於是想將其引入香港。香港這個彈丸之地,空間雖小,人多創作力亦高,與迷你書的概念不謀而合。「造書需要嘅工具好多,喺香港唔係個個都有能力租一個地方做art work。就算唔計錢都要有地方擺,所以只能做小本嘅。而且大書要做一個多星期,幾萬字嘅內容,幾十張圖。依家只需要少量信息,已經可製成一本書,係好有滿足感。」

《蛋誌》扭蛋機設於Kubrick書店、藝術中心Art Shop等多個地點,售價為$50-60。(《蛋誌》facebook圖片)

從怕「乞食」到找對路

Tiana經常被問到喜歡製作豆本的原因,她想了又想,說與書結緣大概跟家人有關。父親是記者,母親是編輯,家裡全是書,她笑說是要「爬山先入到屋」的那一種。 從小被書本包圍,潛移默化下,亦愛上了書本。「你本來係唔察覺,後來先變得越嚟越重要。當你發現鍾意嘅藝術同書本可以合併,咁咪好High囉!」外表沉靜的她,訪問中不時說出惹人發笑的話。

本來修讀商科的她,其實心裡鍾愛的是畫畫和藝術。香港地,人們總認為做藝術等同於「乞食」。Tiana的父母亦不例外,故此她不敢選擇與藝術或設計相關的科目。畢業後,做了幾年跟行政有關的工作,她笑稱:「一睇我個樣就知唔啱啦,錯晒啦。」每天準時上班下班,從不OT,就是為了晚上參加不同的藝術工作坊。「做得唔開心,根本唔知返工為咩。」後來她參加了YMCArts的「自發作」書展,出版了人生首本著作。亦正因如此,她毅然辭職,重返校園修讀藝術。

一次日本行,令黃天盈(Tiana)決心把扭蛋豆本引入香港。(朱潤富攝)

「灰底」藝術家 心情越差越要看悲情戲

對創作人而言,資金未必是最逼切的一環,靈感才是欲求之事。《蛋誌》定期要推出作品,她坦言有好亦有壞。有時根本無暇創作,有時卻反成動力。Tiana自言「灰底」,平日以寫詩抒情居多。「就算唔關愛情事,都會寫成情詩。因為同朋友相處好似談情咁,家人之間亦係愛,生活上物質嘅執著都係離不開情。」曾經有剛認識的朋友對她說:「明明溝通時係好笑嘅,但點解你嘅作品都咁灰?」如此的反差,她笑言會偶然創作帶勵志的題材,不然會「很危險」。

由Tiana所創作的豆本,名為「黑日放映」。靈感來自「不日放映」的燈箱,顧名思義,在最「黑仔」的一天,故意挑選一些看完會哭或是心裡戚戚然的電影。(朱潤富攝)
+5

豆本製作重點非技巧

問到造迷你書最困難的地方,Tiana直言並非技巧,而是創作力。造書是一門專業,但明白到本地的作者缺乏造書能力,再加上成本上的考量,「外國嘅迷你書一本可能百幾英鎊,但香港只係幾十蚊,係無理由整成百幾英鎊嘅質素。」至於題材上,Tiana指會保留自由度,讓大家盡情發聲,「政治敏感、三級內容基本上唔會過濾,但過唔過到書店嗰關就要自行承受後果。」她亦常提醒作者:「你做出嚟嘅,讀者願不願意花錢買你嘅作品?如果只係爛紙搓埋一舊,有邊個會買呢?」然而努力創作,卻換來不少人有這樣的誤解:「咁嘅嘢都叫書?」、「咁唔抵嘅,得幾頁紙同得幾粒字。」她盼望,迷你書雖不如以往的呈現方式,但希望「另類」之餘仍有文學內容。

除了能放進扭蛋的小書,Tiana亦擅長製作大一點點的迷你書。訪問當天,她示範了如何由零做起。

稍大一點的迷你書(朱潤富攝)
+4

「會唔會做唔住?經常都做唔住㗎。」 

書本與藝術,兩種旁人看來有價值卻又不值錢的事。Tiana憶述當年家人對她的一意孤行甚有微言,她卻直言反駁:「你做記者都唔穩定,做咩要求我穩定?我唔係未試過,但真係唔work,現在餓又餓唔死,但係自己鍾意做嘅事。佢哋見我都未死得,後尾都接受咗。」

《蛋誌》至今創辦第六年,無賺亦無蝕,「會唔會做唔住?經常都做唔住㗎。」為了繼續投入創作,只能靠外面教畫畫、教手工書的工作來幫補生計。「有無諗過放棄?」「其實每年都想下年唔再做。一來作者都唔捨得,二來自覺似呀媽咁,生得佢出,就要負責任。既然都開始咗,就睇捱得幾耐嘅感覺。」營運《蛋誌》,由創作、追稿、設計、宣傳、交收、會計、運輸⋯⋯多重工序,筆者好奇有多少人共同處理,「暫時嚟講係只有我一個人做。」

付出和收成不成正比,為何仍要堅持?大抵就是喜歡,一個純粹而無從反駁的理由。

《女生》總在你身邊,請立即下載《香港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