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傭媽媽.四】難民孩子的Playgroup 每逢周二搞聚會、籌物資

撰文:李慧筠
出版:更新:

元朗一個村屋門前堆滿了女人和小朋友的鞋,每逢星期二,外傭和她們的子女在這裏找到另一個關係緊密的家。菲律賓及印尼女人入門席地而坐,小朋友在客廳亂跑,有些還在母親臂膀中飲奶,有些互相推撞哭鬧;Jenny年紀較大,會領着年紀較細的Tiffany乖乖坐下。媽媽們七嘴八舌講家鄉話,她們抱起同鄉的孩子逗弄,餵他們吃零食。國籍從尼泊爾到印尼,從菲律賓到尼日利亞,她們腳碰腳、頭碰頭地笑,看到孩子跳舞她們笑、讚賞朋友漂亮時笑,在這裏把笑聲加倍擴大。
攝影:高仲明
(此為外傭媽媽系列之四)

上集故事:
【外傭媽媽】逃離家暴、貧窮的移民工 丈夫「不停說要殺死我」
【外傭媽媽】想過不要兒子 回國或被打、被當壞女人、兒女無身分
【外傭媽媽】出國打工的女性悲歌 懷胎回國不易甚至無家可歸

英籍導師Andrew烈日下慢慢走到村屋,教孩子們唱歌學英文。

難民兒童的Playgroup

「她們來了Playgroup令我們的幸福指數提高了。細蚊仔有學校讀、愉快地玩,媽媽就會笑。她們經歷辛苦的人生但有自己的歡樂,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啟發——你的快樂不一定建基於有沒有物質,有沒有樓。」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助理教授伍鳳嫦總是忙這忙那,一時派食物,一時為她們看法律文件。

自2014年起,她開始在元岡幼稚園組織這個難民二代Playgroup,由英籍導師Andrew教他們唱歌、畫畫和英文,現時人數由四、五個家庭變為20多個家庭,所以移師到伍鳳嫦的家,或她有份創辦的非牟利組織「香港尋求庇護者及難民協會」辦公室。伍鳳嫦也住元朗,起初她到廣場那邊去看,逐漸拖住一袋袋物資探訪這些家庭。「她們聚居在元朗八鄉、亦有分布在深水埗、紅磡、土瓜灣及油麻地等地區。元朗媽媽整堆坐在廣場,好容易搵到,她們一個帶十個來,我就盡量幫忙。」例如買一個泵奶工具。她也籌集別人捐贈的尿片、奶粉及二手玩具等等,每周在村屋派發。

伍鳳嫦沒有子女,她視外傭媽媽所生的子女為己出。

三個故事

派發物資時媽媽變得緊張,一手攬住嬰兒另一手高高舉起,但拿了曲奇拿不到朱古力,Trisha身在其中比較有大家姐風範,幫忙分派食物、安撫媽媽們的情緒,也在聚會後清垃圾。Trisha 19歲時跟老公在菲律賓相愛結婚,後來老公吸毒,生氣時就打她,也打他們的兒子。然而菲律賓並沒有離婚這回事。「一切都變了。開初做什麼都為了不分開,我常常哭,說服自己沒有事。我之後來香港打工,老公有了女朋友。」她說,以前組織家庭是個夢,之後你發現夢很易碎,愛人並不尊重你,唯有走。她在荃灣認識了印度男友,也是尋求庇護者,二人生了女兒,在元朗生活。她最在意的是他很尊重她,她瞇起眼笑:「錢不多但是很開心,不用再頂着瘀黑的眼和血走在街上。」

紮馬尾的Merpati坐在走廊那邊,她只不過30歲,懷中的嬰兒兩個月大,眼睛不太能睜大。「Madam,給我奶粉可以嗎?」她問,但伍鳳嫦拒絕,她通常等嬰兒長大一點才會給奶粉,怕影響嬰兒健康。Merpati臉上流露失望神色。她的男朋友是尼日利亞籍尋求庇護者,在她懷孕七個月時消失。她說印尼迫女孩很早結婚,加上她想賺錢買很多東西,所以來港打工。但她不太上心,別人放新年假她不能放,於是趁一次假期溜走。「我那時年輕,一心想出去跟朋友玩,然後我沒再回去。」後來僱主打電話給她,她怕他生氣,還是不願回去,順水推舟地逾期居留。「來香港是工作,但我懷孕,又未結婚,我知道這樣不好,但我也不知該怎樣做。」

餅乾和糖果已經可以構成兒童的幸福世界。

Susila在印尼與家人、養母失散,前夫帶走了她第一個兒子。來到香港她認識了孟加拉男友,生下兒子後,男友想帶兒子回孟加拉,她不從,現在一個人和兩歲兒子生活。每個母親最後總是這樣解釋——有了嬰兒之後很辛苦,但很開心。彷彿嬰孩是長夜後一個冒升的希望,是不可控制的人生中一張她有權重新書寫的白紙。

負責任媽媽

伍鳳嫦接觸過不少外傭被老公打,同時為了錢來港打工,有些因中介濫收費用而身負重債。這段時間她們可能會認識人、或愛上別人並且懷孕。她認為這些故事背後,性別待遇不平等所引發的家庭暴力、歧視,以及人口販賣都是隱藏的人道危機。

伍鳳嫦有時協助外傭媽媽看文件、填表。

朋友曾經質疑她為什麼幫助難民、有些外傭入院後聽到姑娘說難聽話——明知自己身世,為什麼還要生小朋友?是不是太不負責任?「香港人覺得無錢不要學人生仔,生仔就是為着數。」伍鳳嫦一邊整理小朋友跳亂的床單,一邊說:「但你會感覺到她們真的好鍾意細蚊仔,覺得生仔是福氣。我覺得生仔好煩,她們就催我快點生BB!話要幫我湊。」

把孩子生下來了,她看到這些媽媽一樣會努力教育小朋友。「她們常問我有無二手故仔書?Maria在家裏教小朋友讀書,她們不是任由小朋友自生自滅,不穿鞋通街跑。」沒錢買孭帶的媽媽拿一條絲巾在身上打一個結,就在胸前承載孩子。有些媽媽較獨立,非在必要關頭不會向她求助。她們也會在電話通訊群組交換二手玩具、雪櫃、練習簿,提醒對方不要被聲稱可以幫助打聲請官司的假律師騙錢。最近媽媽們請伍鳳嫦教她們用電腦。

沒有高級教材和設備,聚會卻是外傭媽媽和子女最需要的玩樂、學習時光。

今次聚會派發了合作機構資助的少量護膚品。一個媽媽聽到有一支唇膏,立即哇地一聲掩不住傻笑,向伍鳳嫦點頭摸肩說多謝。她們愛美,有時比孩子更像孩子。看到你對着她微笑,她們會更用力地笑。「無錢一定要蓬頭垢面嗎?我會想,一個人在苦難中,是不是就不可以有生命和愛呢?」伍鳳嫦問。「生命不會因為難民身份而靜止的。」

在一片混亂和哭笑聲中聚會結束。烈日當空,她們推着嬰兒車走在散村的小路上,一個媽媽拖住一對孖生兒子。撕破這片祥和景象的是她哥哥對她說的話,「如果你回印尼,我會把你兩個兒子賣掉」。她抹抹汗繼續走着,向記者解釋那時候入醫院,剖開肚子得了這兩個生命,傷疤仍在。不愛說話的弟弟沒有興趣聽,他似被陽光烤熟了靈魂,直至聽到河流的聲音,才如夢初醒,跑到欄杆邊,看落葉隨波逐流遠去。

(尊重受訪者意願,文中受訪外傭、尋求庇護者及其子女名字均為化名,細節稍經修改。)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7月17日星期一出版的第69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