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馬洲變天.一】打過廿份工 做中介發圍 幫大老闆收地填魚塘

撰文:黃雅婷
出版:更新:

當香港傳媒大肆報道落馬洲河套區出現違例發展,甚至拍下泥頭車倒泥情況,歐潤容依然不以為然。那天早上,他與落馬洲村的元老剛喝完早茶,燒賣蝦餃牛肉球都點了,就是沒有買來報紙—新聞沒能驚動他,他如常從容地開着自己的黑色家庭車到了落馬洲。他的老闆下了旨意,要半買半租把整個邊境線的魚塘收下來,以「發展大型本地淡水魚公司與一站式生態旅遊」。工程務必如期進行。
攝:鄭子峰
(此為落馬洲沙塵記系列之一)

不諱言,他是一名地產中介,從買賣土地,到工程施行、與政府部門周旋,甚至公關宣傳,他都一手包攬。在歐潤容眼內,落馬洲是未經打磨的寶石,那一串串的魚塘是閃爍着金光的黃金,那連接魚塘的土地是手機上的「快樂農莊」—如此大片的邊界土地,在它尚未趕上市區瘋狂的地價前,他連睡覺都會夢見那張地圖,想着怎樣才能讓落馬洲變得更具價值。

在剛過去的7月,阿容剛滿38歲,還是一張娃娃臉。他把兩邊頭髮剷光了,頭頂染成金髮,穿着藍色花花襯衣,在生日那天依舊來到落馬洲。村民何歡喜在農莊的門口坐着,看到他,熟悉地叫他歐生。他點點頭,叫婆婆,身後跟着一架大型泥頭車,呼呼的駛了進來。才中午,這條鄉郊馬路上已是一片滾滾黃土的模樣,工人揮汗如雨,多大的太陽,工程還是如期進行着。

政府部門打滾 查問得出一頭煙

阿容是圍村人,家族在新界耕田,他撈過二十四行,最記得在大嶼山做地盤,工作叫人揮汗如雨,下班後雙腿麻得舉步難行,他在夜裏搖着車回元朗。那陣子,他完全感受不到生命的半點好處。隨後,他又做過水電煤、渠務、泥水,運輸,直到現在當上地產中介,生活才慢慢變得有趣起來。他終於不再是生活的奴隸,而是生活的主人。

阿容說,那是因為他終於開了竅,一個生財的竅門。有點洋洋得意,他說自己一個沒有讀許多書的人,憑着聰明才智得以周旋在那些上市公司主席,或是政府部門之中,「我不敢說自己是個大人物,但全部的政府部門,我都熟,幾乎日日都去。」他說,前幾天他才剛到過漁農署,就着加闊魚塘道路的工程去查詢官員,結果搞得自己一頭煙。

「去到漁農署,我問他魚塘是不是限了有多大,最多可填多高,解釋如果我們的魚塘周邊馬路行不到人,車駛不進,到要起魚就上不了車。他們說無問題,但不能應承我,讓我去填塘。『歐生,看你的車有多大,需要多闊的路吧,如果你們真的正當去做魚塘,做正當的生意的話,我們也不會出聲的。』我問:『那什麼叫車行到呢?不如你給我一個限制,不然到了地政要查的時候又說我把魚塘填了。』對方說,他都不知道,從前有個部門是專門處理魚塘的路的,但現在沒有了。」

阿容一人飾幾角,展示他在政府部門打滾的日子。

「我叫他先開信,批出魚塘工程的申請。漁農署說可以出信給我,傾倒泥頭是可以的,但不可以平整魚塘,穩固塘壆是可以的,但不可以做犯法的東西。『如果填多了,不關我事的,我(漁農署)是管你養魚的,那一些事你要去問城規會。』」隔天他去了規劃署。「在沙田,12樓嘛,我很熟的。我走了去問規劃署的人,問怎樣才算填多了,對方又答:『如果是填泥做魚塘,我們不理的。』接着我問他『但填了平地,十萬呎大用以分開魚塘,做一個島又可不可以?』規劃署跟我說,填魚塘是犯法的,但分魚塘他們管不到,不是他們負責的,叫我去找地政署。」

結果,他又得走一趟地政總署。DD96,他說,落馬洲區的土地編號,他熟到都會背了。「就這樣找上了地政主任,談了許久,最後那個人說,落馬洲有好多官地,填了無問題,但有人投訴他們就無法了,一定要圍起,要我復原。」但只要遊走檢查,便會發現落馬洲不止一處貼上地政總署的恢復原狀通知書,然而通知書好些幾經風雨,白底黑字已經褪了色,被私人霸佔而圈起的圍欄仍是紋風不動。

中午的落馬洲,大毒日頭照得阿容汗流浹背。圍村的身份、人際網絡與圓滑的個性令他做成不少生意,除了月入可觀外,他現在名下有樓又有車,日子過得比以前好太多。從落馬洲村,到料壆、馬草壟、潘屋村、新田,一直到錦綉花園,他都有人脈。香港的賣家也好,內地的土豪也好,相中了新界哪一幅地,阿容都能為他們籌劃準備。

大陸客佔半 買地不問價 

在做中介前,他在一所私人屋苑做巴士司機,負責接送屋苑的居民,阿容在車上認識了一位住戶太太,兩人很談得來,對方時時叫他出來飲茶,後來甚至跟那家人到越南做隧道工程。混熟後,他們為他提供了門路,給他介紹了一些想要投資新界土地的大老闆,他才慢慢當起中介來。起初,阿容做成的生意大多並不在落馬洲,直至解禁後,河套地區落實發展,他才開始帶老闆進來,當中不少都是內地客。

至於落馬洲的地主,來來去去也就是那幾個,姓張姓郭姓林的,大多數族人已經移民外國,在荷蘭與德國的唐人街開餐館或做生意。阿容說,看似平平無奇的落馬洲,大地主一年收租億億聲,像落馬洲的大族張氏,學者阮志在他的邊境研究專書《越界:香港跨境村莊及文化遺產》中翻查族譜,發現張氏早於明代已居住於深圳水貝,其後遷至向西村與湖貝村,到了清代才遷至落馬洲北面建村,初時有村屋八排,主要以開闢魚塘租借給由深圳過來的漁民得利。時至今日,張氏成為了落馬洲的大地主。阿容提到那些村內元老,也悄悄說:「有錢,當然有錢,別說那些地主,我們這些埋到他們身的人也幾乎不愁生活。」連年老的村民都說,姓張的好,族內有男丁出世,一人派三萬,派頭十足。

在工程與剷泥車未開進河套區的現在,落馬洲區內的租金又加幅不少。地主知道要發展,寧願空着土地與魚塘等待買家招手,都不願意放租,有村民指,以前與地主訂立租約以年計算,現在已變成以月作單位。阿容說,現在連路邊一個車位也變得有價有市─發展兩個字真是威力無比,他笑了,聲音中有着市井的、圍村的狠勁,伴着笑,一種計算過的、聰慧的、老成的笑……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8月7日星期一出版的第72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