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垃圾站】兩代公屋開荒牛今住洪水橋 嘆屋邨配套不如30年前

撰文:麥佩雯
出版:更新:

Kelvin是洪福邨居民,也是30多年前的蝴蝶邨居民,他一直扮演住新屋邨市鎮的開荒牛角色。30多年過去,他再做公屋的第一代居民,慨歎配套比當年更不堪。「洪水橋區百無,大部分街坊要跨區上班上學,必須先在其他更早開發的新市鎮轉車。然而,早上輕鐵總是逼滿早在屯門或元朗上車的人,我們根本擠不上去!」

洪福邨落成後,洪水橋區內新增逾萬名人口。(資料圖片/黃永俊攝)

蝴蝶邨的社區設施應有盡有

Kelvin笑說:「我自小已做慣開荒牛。」1983年他3歲時,父母帶他搬進當時新落成的蝴蝶邨。他回憶在屯門的童年,社區設施應有盡有:「公園、籃球場、文具店、中小學幼稚園甚麼也有。街市也有逾150檔。」他甚至會跳入蝴蝶灣泳灘的海水中游泳,「大海就是我們的公共泳池!」當年的屯門公路還未被「塞爆」,出入九龍西港島中西區都不用一小時。

每朝等3-4班輕鐵擠上車

然而,2015年7月開始入伙的洪福邨,至今仍只有十多間地舖,街市只有20至30檔,區內只有2間中學和1間小學。「當然去屯門或元朗有更多選擇啦,但問題是,繁忙時間我們單是去屯門或元朗也要20至25分鐘!」因為新界西當年大力發展輕鐵,巴士線選擇有限;洪水橋作為附近地區中較遲開發的新市鎮,根本擠不入兩端開出的輕鐵。「返工時間,月台上塞滿了人,最少要等3至4班輕鐵才能上車。」

Kelvin有2名小朋友,都在天水圍區上學,每天單是由洪水橋去天水圍也要20-25分鐘。(資料圖片/黃永俊攝)(圖中小孩並非Kelvin的孩子)
洪福邨公共空間的設計為人所稱道。(資料圖片/黃永俊攝)
「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第3階段的咨詢結束時,洪福邨的居民才剛入伙。(資料圖片/葉家豪攝)

等6年公屋等太久 一入伙隔離起垃圾站

以上是Kelvin搬進來後才知道的事實。2009年Kelvin獲悉兒子即將出生,便和女友入紙申請輪候公屋,一等便是6年。2015年4月,他獲分配至洪福邨,馬上接受,「一來已等了太久,二來我和女友都在新界西長大,都算熟悉該區。」

Kelvin和妻兒於前年9月入伙,是新屋邨第一代居民。然而其時該區的地區規劃詻詢期已剛好結束,他完全不知道在離邨僅一分鐘腳程外的空地,將興建一個比普通垃圾站大2.5倍的垃圾收集站,而旁邊還將是安老院和診所。他和一眾街坊擔心,垃圾站的異味會影響到大家出入:「那是我們去最近輕鐵站的必經之路。」而最令他們不滿的,不只是垃圾站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是政府作決定時未被諮詢的程序公義。

無前人福蔭,他們要爭取的除了配套設施外,還有要扭轉政府早就通過了的垃圾站規劃諮詢。請看另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