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街12舖將清拆 商戶憂遷後影響生計

撰文:麥佩雯 袁智仁 黃泳樺
出版:更新:

土地糾紛,在新界屢見不鮮。越過「誰是誰非」的爭論,一切總是人的故事。
逾百年歷史的沙頭角中英街邊境禁區,其中12間劏舖原訂於今日清拆。檔主們雖是卅多年前「霸佔」官地或私地獲得空間,卻交了廿年差餉。政府一度只給予他們7日時間搬遷,經多方斡旋後,昨晨終成功爭取得以延緩一個月。不論法律如何解讀他們「霸佔」官地的行為,他們始終已在此地傾注了卅年光陰。半生事業被迫強行結束,他們該何去何從?

中英街一半為香港管治(左邊),一半為內地管治(右邊)。(「反對沙頭角中英街被清拆」fb專頁圖片)

12間劏舖 一星期清拆通知

 

上周三,中英街37至38號約12間劏舖,閘門被北區地政處貼上以繁、簡體說明的清拆告示,指商舖非法「佔用政府土地」,原定今日「採取執法行動」,屆時政府會清拆上址的建築物及沒收財物。

 

部分排檔檔主開設「反對沙頭角中英街被清拆」facebook群組,更新事態進展。他們撰文表示不是不能交回土地 ,只是希望政府可以先有合適安置,如發短期租約、發小販牌照、幫助將失業人士等。有網民直斥只給一星期時間,無合理安置原因便「收舖清拆」;亦有人批評中英街共40間店舖,只選擇性清拆14間商舖不公平(編按:據地政署回覆,它們是清拆12間店舖,檔主則指是14間)。事件令人聯想起早前被強拆的古洞村屋,呼籲檔主「唔好去飲早茶,返嚟俾人剷平都唔知咩事。」

(「反對沙頭角中英街被清拆」fb群組)

排檔檔主:一家大小都在中英街長大

 

其中一檔檔主陳小姐指,小時候已住在中英街後方的菜園角,「最難忘六七暴動,華英邊界日日有炮火互轟,我們都不敢外出,很怕大陸人。」1970年代初的中英街一片死寂,他們這幫街坊於1979年自行在上址擺檔,一開始只是地攤賣尼龍褲,現在則賣生果。「1970年代末內地改革開放,但上面(內地)實在太窮,什麼物資也沒有;而他們能隨時自由來港買東西的地方,就只有中英街。」一開始是沙頭角居民把家裏的舊東西拿去擺賣,後來生意上了軌道,才正式從批發商入貨。現時他們的顧客大部分是內地人。

 

而排檔也由一開始的地攤,慢慢演變成用帆布鐵皮搭成的排檔。「大概1980年代開始交差餉,1990年代有電錶配電,還有商業登記,政府還分配了ABCDE等舖號給我們,這些難道都不是默認了我們的存在嗎?」1980年代是香港經濟黃金歲月,那時她也曾去市區工廠工作,但後來生兒育女,為了能帶着小孩工作,就專心在中英街經營排檔,所以陳小姐三代也在中英街長大。

陳小姐當年帶住孩子在中英街開檔擺賣。(受訪者提供)

差餉是就房產物業徵收的稅項,所得的收入成為政府一般收入的一部分。既然這些年的地都是「霸佔」回來的,政府又何以徵收差餉?事務律師伍家賢表示,差餉物業估價署向土地使用者收取差餉的舉動,但不等於交差餉的人就是業權擁有人。「那不就人人都去交差餉然後說自己是業主?」而今次收地的是地政總署,與差餉物業估價署沒有關係。

 

陳小姐又稱,排檔當年有約300呎,5年前被投訴才知道原來檔位前方是官地,後方是私人土地,當時官司敗訴後已歸還了私地上的面積,檔位只剩下幾十平方呎。去年底政府通知透過村長通知了他們排檔將被拆,但沒有告之明確日期。

區議員溫和輝:要尊重排檔歷史

 

當區區議員溫和輝指,該12間商舖寮屋位處的土地本是政府農地,以鐵絲網圍封。約30年前有人陸續在該地擺檔,起初只是以帆布搭成,晚上會收起。但政府沒有即時採取行動,檔主們便以鐵皮愈搭愈多僭建物,約20年前起,政府甚至會向他們收取差餉。而因他們的僭建物頗多,「霸了半條路,圍住了街燈,中電爬不了上去圍修街燈,所以現在中英街香港那邊是沒有街燈照明的,反而要靠深圳那邊的街燈。」但他不希望這些排檔被拆,亦多次去信各政府部門反映訴求。「第一,唔擺都擺咗30年啦,要尊重歷史;第二,他們一直有交差餉;第三,那些建築沒有造成人身安全的危險。」

清拆暫緩一個月  

 

地政總署回覆指,根據《土地(雜項條文)條例》張貼通告,飭令中英街37至38號之間非法佔用政府土地人士,於限期前停止佔用該政府土地。如佔用人未有遵從地政總署的通知於限期前停止佔用該政府土地,地政總署可根據《土地(雜項條文)條例》賦予的權力,接管該土地上的任何財產或構築物,包括拆掉該土地上的構築物。

 

過去一星期,檔主們忙得不可開交,不停與地政處、鄉事委員會、區議員、村長及律師交涉。沙頭角鄉事委員會主席李冠洪表示,昨晨他們終爭取到清拆暫緩一個月,讓他們有時間執拾或採取其他法律行動。然而一個月後,他們將搬往何處,還是在年近半百之際只能轉行,仍是未知。

將被拆舖店主及親友連續兩天到北區地政處請願。(「反對沙頭角中英街被清拆」fb專頁圖片)

清拆是為了配合沙頭角禁區發展計劃​?

 

網上流傳,是次清拆是為了配合沙頭角禁區發展計劃,又指中英街的商戶慘被分化:今次只拆「14檔」,遲些全條街都會被拆。此論述雖然暫時還沒有具體證據支持,但觀乎政府近年大力開發邊境的政策,空穴來風未必無因。

 

政府早於2012年已公布沙頭角禁區發展計劃,建議保留區內的歷史唐樓群、推廣生態旅遊和清拆中英街。同年,中英街的商舖被官方指佔用官地,因而將被清拆,商戶成立關注組反對計劃,惟其後不了了之。上年中,深圳市政府以防止火災之名,針對下舖上居的情況,強拆華界17戶的店舖。

 

自同年公布開放邊境禁區後,禁區屢受發展困擾。今年初,禁區內打鼓嶺新村的大片草地被泥頭、建築廢料堆滿,政府因而指土地已受破壞,難以回復原貌。禁區面積由高峰時期的2800公頃,下降至現時只剩下約400公頃。有保育團體擔心開放禁區後,會破壞生態。另外,政府曾研究將禁區內的紅花嶺劃為郊野公園,但最終未有具體落實。

中英街現貌。(Wikimedia Commons)